枇杷早榮在初春

“溫室尋常百姓家,一年四季著閒花。不因么女學堂去,豈曉新榮是枇杷。”

枇杷早榮在初春


這是2017年2月13日我寫的一首小七絕,今天已是2018年2月19日了,不知不覺中三百多個日子就在枇杷這一枯一榮中悄然流逝了。感謝枇杷,讓我把這平凡的日子回想了起來,也感謝枇杷,讓我有心情留下這隨性的文字。

枇杷樹,早有所聞,但在我的印象中,它應該屬於南方的樹種,北方並不多見。尤其在我兒時的記憶裡不曾有過,因此印象也就不深,長得什麼樣、結得什麼果、果子的味道是什麼樣的一概不知。

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美化環境的需要,南方樹種和花卉在我們中原也漸漸多起來了。尤其是溫室和大棚的充分利用,蔬菜有了“反季節”一說,花卉也就不再分南方北方了,但對於枇杷樹,我依然一無所知。

枇杷早榮在初春


在我們當地,野外的樹種我知道開花最早的應該是蠟梅。蠟梅有許許多多的別名,如黃金茶、金梅、臘梅、臘木、麻木紫、石涼茶、唐梅、香梅、香木等等。許多人也分不清究竟該叫“蠟梅”還是叫“臘梅”,我也很長時間以為蠟梅是冬天大臘月開的,所以叫“臘梅”,後來又有人說因為其花朵油光發亮,像是塗了一層蜜蠟,所以準確的名字應該叫“蠟梅”。

後來查了資料方知,“蠟梅”在中國古名確實就叫蠟梅,因為顏色似蜜蠟而得名。因在臘月開花,又被稱為臘梅。這種誤用也逐步被人們認可,所以變成了“臘梅”。其實蠟梅以前一直就是蟲字旁,古代文獻上也有記載。蠟梅也並不都是冬天開花,還有一種夏初開花的夏蠟梅。它是普通蠟梅的同宗姐妹,同科不同屬。夏蠟梅花朵呈白色,邊緣呈淡紫色,極為美麗。

很多人以為蠟梅和梅花是一回事,其實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梅花在我們當地雖然也是早春開放,但它與蠟梅在植物學上既為不同科,也不同屬,花色、花形、株形等均不相同,只因同是一個“梅”字,香味又略有相似處,因此往往被人誤認為是同種。我就很長時間分不出蠟梅和梅花來,以為它們是一個品種的花。

枇杷早榮在初春


梅花,又叫梅,別名:春梅、乾枝梅、酸梅、烏梅。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所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之說。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蠟梅開的花朵其實並不十分好看,它的珍貴在於一個“早”字。花朵色彩鮮豔、花色繁多好看的,其實是要晚於蠟梅而依然開於早春的梅花。

而我以為論開花早,其實算不上蠟梅,我目前所瞭解的,當屬枇杷。

枇杷早榮在初春


枇杷:別名蘆橘、金丸、蘆枝、炎果、焦子等。薔薇科、枇杷屬植物,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稱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有五塊花瓣,以五至十朵成一束,是可以作為蜜源的植物。

去年的2月13日,因為女兒開學忘記帶什麼東西,我和她母親騎著自行車到她的學校去給她送。女兒的學校在近郊,路途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雖未出城,但也異於鬧市的繁華和喧囂。春意微露,芳氣清新,也算是一種隨意的春遊吧。

沿途只見荒草萋萋,楊柳未新,不由得就和妻討論起“遙看近卻無”的草色來。

我們去的時候女兒正在上課,等她的無聊間隙,我們就在職高的院子裡隨意溜達著。當溜達到一處鐵柵欄跟前的時候,我被驚呆了。只見一叢叢茂密的綠林叢中,一簇簇淡黃色的花朵著急地、趕趟兒似地開著,一種淡淡地說不清的香味兒直撲鼻腔,直竄肺腑。不多、三三兩兩的蜜蜂,嗡嗡嗡地忙活著,飛來飛去。我定睛看時,識得這是枇杷樹,也才知道原來枇杷開花是如此地早,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從此枇杷早榮這個印象就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腦海中。

枇杷早榮在初春


這年初夏,有一次女兒放學回家,給我帶回來一些果子,果粒像成熟的山楂果一樣大,不過不是紅色的,而是金燦燦的,我這才初識了枇杷果的尊容。薄薄地一層皮剝開,果肉也是金黃色的,擱在嘴裡糯糯的,有一點兒微酸、有一點兒微甜、有一點兒微香,淡淡的,就像枇杷不似張揚的個性。在這樣地初夏,吃到這樣應節的時令水果,是令人欣喜的。由不得讚歎大自然的造化,也感恩蒼天和大地給我們帶來的饋贈。

丁酉年的大年三十兒,忙完了家中過年的事物,我和妻出來消食兒散步。當走到實驗學校的西鐵柵欄根兒時,去年早春熟悉的一幕又展現在我們面前,只是與去年相比,時令尚早,那花兒還是一簇一簇的花蕾,未來得及開放呢。

枇杷早榮在初春


我和妻久久地流連於這沉鬱蒼勁的綠色面前,說起去年此刻去女兒學校看女兒的情景,不由地慨嘆:真是樹緣多情樹不老,人因重義人年青啊!

早榮的枇杷,就像勤奮的春時,不管你知道與不知道,不管你領情與不領情,都會默默地孕育自己的花蕾,悄悄地積攢自己的爆發力,努力地綻放自己的花朵,傾注一樹之力結出自己的果實,奉獻給喜愛她的人們。這樣的樹木該不該成為人類的榜樣呢?反正我覺得她作為我的榜樣已經綽綽有餘、當之無愧了,我要向她學習!

李蔭保歲在戊戌正月初四於古甯邑之等閒居

枇杷早榮在初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