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看了最近两期的《仅三天可见》,想聊聊姜思达。

这是一档以姜思达为“第一视角”,记录与八位明星嘉宾为期三天的相处过程,也因为这档节目,思达喜欢他的网友们表扬了一番,这节目也被称为:姜思达版《十三邀》。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今年,姜思达26岁,齐齐哈尔人,出道5年,没有成型的粉丝团体,没登上过杂志的封面,也没有电影邀他参演,连上综艺节目也不是主咖。

喜欢姜思达的人会很喜欢,讨厌姜思达的人也会很讨厌,在这份喜欢和讨厌之间,没有中间地带。

而我,是喜欢他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辩手、主持人、写作者,又或仅仅是一个把生命过得无比妖娆的男孩。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身上有一种奇妙的魔力,或者说气场,这种气常常把人迷得七荤八素。

很少有人像姜思达那般毫无顾忌地取悦自己。他把随时随地的情绪表达视为一种理所应当。他想哭就哭,不知道什么叫忍耐。

有人说:“他可能是娱乐圈里少见的,甚至唯一的,聪明尖刻、耍小性子、又不会因此失去观众缘的男孩子。”

年少成名,你看得到他的天分,也能感受到他的努力。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细腻敏感的奇葩少年

“因为不安全感,我对一切情绪都保持警惕,这事特高兴,我会有一定的警惕。”

熟悉姜思达的人都说他敏感细腻,能洞察世间的人情冷暖,平静中自见灵魂汹涌。可是这些别人认为的优点并不是他想拥有的。

姜思达习惯于收敛的性格和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1993年,他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思达的父母离婚了。没有人跟他说对不起,也不解释为什么,只求他理解大人的痛苦和无奈。

“他们要求一个未成年人去理解他们,我没有办法只能去理解。”思达被迫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在一触即发的家庭争吵中察言观色,是该选择回避还是劝和。

在他的印象里,找不出任何有关父亲温柔的回忆。他的爸爸爱喝酒,喝醉酒之后就会莫名其妙地打他,导致他的童年总是缺乏安全感。

家里新买了一台电视机,老人不会用,思达在教他们使用的时候,态度有些不耐烦,就被爸爸扇了一巴掌。

每次一家三口吃饭,也总是热热闹闹地开始,冷冷清清地不欢而散。

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里,大人可以无理取闹得像小孩,小孩却必须成熟稳重得像大人。

“除了懂事,我别无选择。”

父母离婚后,思达跟妈妈住。和妈妈在一起时,他听到的都是关于对父亲抱怨;爸爸来探望他时,他听到的又全变成了妈妈的不是。

他夹在中间,小心翼翼地周旋着,面对两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却不知道要该相信谁。这导致他至今做不到完全信任一个人,哪怕这个人他再熟悉,对他再好,他也保持着警惕和戒备。

很久之后才知道父亲再婚,重组了家庭。他以为有人会通知他一声,不管他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高兴,但至少是种尊重的表现。

然而,没人告诉他,他像个被排除在外、格格不入的人,不被大人信任,却被要求无限包容和原谅他们。

后来,思达问妈妈,是不是彻底原谅了爸爸。他妈妈风轻云淡地说“放下了”。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这些,是他敏感性格的缘由。

而他的温柔与温暖,则来自于姥姥姥爷对他的宠爱。

小时候,他被姥姥和姥爷照顾着,宠爱着。姥姥会把喇叭花捣碎了,涂在他的指甲上。姥爷每次见面都会塞给他50块零用钱,直到姥姥去世,直到他成年。

他们不逼着他学习上进,也不指导他的人生观。那是朴素和单纯的情感,没有一丝成年人的计算,没有一点要拔高的成分。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多面姜思达——奇葩辩手、主持人、广告人、写作者

2012年,姜思达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校期间还是学校辩论队的队长,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2014年的时候,也就是他上大三的时候,姜思达参加了《奇葩说》第一季,以其犀利的观点和锐利的语言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关注,他也因此出名。

在这个爆款网综上,他生产了大量金句。比如“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这些金句乍看效果平平,但配上他的表情、语气和辩题的语境,让他从“奇葩”中脱颖而出。

而在半决赛里,不少网友惋惜姜思达被提前出局,吐槽赛制不公,他所在的持方都是些新奇葩,有些情绪激动的粉丝更是在微博评论区留言谩骂肖骁。

而马薇薇等人的言论又把姜思达推向了风口,风波过后,姜思达发文称想吃阿姨做的冰品,似乎是没有受到这几天的事情影响。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之后,姜思达退出了《奇葩说》,联合马东成立的米未传媒制作了《透明人》这个节目,创意源于姜思达的好奇心,有好几期成为热搜话题。一个月不到,他们录了4期节目,很轻快的开端。

对姜思达而言,这是第一档他挑起了大梁的节目。然而,刚做完第一季,他却宣布离开米未,而做这个决定,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

后来,他成立个人工作室。第一场会议,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与伙伴们围在一起分析他自己——在艺人、网红、KOL、内容创作者等等身份中“找一个最好的坑呆着”。

辩手和采访者如同冲动叛逆姜思达和理性平和姜思达的外化身份,两者交替出现,在体内斗争。最终,中和成为他最满意最舒适的角色——写作者。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如果只能选一种工作,姜思达说他需要写作。

“人总需要有一种获得感,我更多的获得感可能来源于把想象变成文字。”


“它(写作)任务感很低,人都不喜欢压力,辩论你是有输赢压力的,但没有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今天你就给我反映一个中国婚恋现实,没有人逼着你去写这个东西,你愿意写就写,不愿意写就不写。它不是我应有的责任,是一种释放。”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但如此火树银花的姜思达,怎么可能只做一个写作者。

2018,姜思达的广告给人带来了太多惊喜。

姜思达自己的视频内容质量让品牌和观众都生出信任感,SK-II 春夏访谈、欧莱雅素人实验、香奈儿J12、怡丽丝尔、戴尔 XPS 共创影片:「下一幕更夺目」……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因为非广告出生,姜思达并没有被商业世界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他能以一种成熟姿态去调整客户预期,他的作品里还保留着他的特色和原则,没有套路成分,不加滤镜修饰。

在这个被过度包装和粉饰的当下,很少人会愿意把真实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给公众看,但是姜思达就做到了,他把自己变成媒体内容本身,将自己的人设原原本本延续到广告中,不贩卖焦虑、不喂毒鸡汤、不刻意讨好,他让你切切实实感受到他平静中的灵魂汹涌。

名媛姜思达——时尚宠儿

他有千八百种造型。

他造型多变,配色也是极其大胆,无论你是喜欢呆萌小奶狗风格还是霸气总裁风格,你都能从姜思达身上找到。

姜思达穿衣不在乎颜色,不在乎风格,也不在乎性别,他追求的是好看,他可以穿一身高贵冷艳的长裙,也可以着一身饱和明艳的装束。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人们很难定性姜思达究竟适合什么样的风格,他又最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他就像追逐新奇和独特的孩子,每天都在转变自己的模样,但你一看他就知道他是姜思达,不在乎外界的眼光,真实地展现自我。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而他“奇装异服”的爱好,是从小有培养起来的。

小学时代的一天夜里,妈妈让姜思达迎接从俄罗斯做生意回来的爸爸,方式却是带儿子去理发厅染一头红发。

中学时,大家都追求穿美特斯邦威之类的,姜思达也穿,但他把两件这个牌子的衬衫叠着穿。大一去杂志社实习,第二天他就敢穿很多洞的衣服来上班。在大学里,姜思达是班里第一个化妆的男生。

即使现在他也会在餐厅里举起小镜子,往脸上补起什么东西来。去课堂他也精心打扮,穿一个长飘带或者蝴蝶袖的衣服,带一顶大大的礼帽。他赞美一个女老师,“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还会扮靓,太迷人了。”

去年,一帮好友在香港跨年,晚上要出去喝酒,姜思达硬是在酒店里搭配了20套衣服才肯出门。

他日常打扮比上镜还扎眼,敢画紫色的眉毛和蓝色的嘴唇。有一次他打车上班,戴了一顶杀马特风格的长假发,司机一句话也没说,他觉得司机看不起他,想借手机充电线也没敢开口。但另一天他就很快乐,穿了件皮夹克,戴了顶水手帽,司机不停地夸他:你可真时尚、你可真特别,你这些衣服哪儿买的?姜思达特别开心,虽然也还是紧张。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姜思达:一个妖娆东北男孩的成长之路

他们都爱姜思达

打钱,缺钱花,谢谢。本来就是想发一条搞怪的朋友圈而已,并没有真的想要索钱,谁知看到此条朋友圈后,耿直又善良的何老师立刻给姜思达发了个200块钱的红包,让姜思达一脸懵。

姜思达在扭捏了一番后最终还是收下了这笔“爱心捐款”,受宠若惊的对何炅说:“何老师谢谢你!”一向温柔的何老师瞬间化身霸道总裁,酷酷的回应姜思达说:

“宠你,没办法。”

那一年《奇葩说》的风波,他受众人排挤。谢娜在评论区留言鼓励支持,夸赞他总能说到人心里。

因为那次公开表扬,姜思达称她为“恩人”。

这已经不是姜思达第一次被艺人公开夸了,之前马思纯上节目时,听了姜思达的辩论就成了他的小迷妹,专门发一条微博来表达自己对姜思达的喜欢。

喜欢姜思达,那种喜欢是,即使他犯了什么错,你也想原谅他的那种喜欢。

综艺节目的镜头放大了一个年轻人的乖张,但现实中的姜思达并不招摇,甚至有些周全;相比旁人赋予的各类标签和身份,他的状态更像是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职场新人,小心翼翼地丈量着自己的天分、野心、焦虑和外界的阻滞,在其间拿捏分寸。

他和世界保持着某种距离感,敏感、细腻,看起来总有点孤单,那种当众孤独、无法融入人群的感觉,极其明显。

他总让我想起高中时代,那个火树银花做自己的男孩,他和姜思达一样,被同龄人孤立过,也被许许多多的人喜欢着。最重要的是,二十多年,他一直都坦坦荡荡地做自己所期待、所喜欢的那个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