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文件:不允許強制打卡,我們學校卻對打卡越來越嚴格,該怎麼辦?

六月語文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區別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網上教學的特點,合理選擇學習資源。對上網學習的要求,可借鑑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同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通過增大休息間隔、做視力保健操、強化體育鍛煉等方式,保護視力,增強體魄,保障身心健康。嚴禁幼兒園開展網上教學活動。”可是很多家長反映學校老師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打卡”,對此事我們應怎樣正確認識呢?

1.教育部要求不得強行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其目的就是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因為學生每天要上好幾科的課程,需要聽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一天下來,學生就已經感到很疲勞了。如果各科老師每天早中晚再要求學生必須按點“打卡”、上傳學習視頻,上傳作業等。這樣會讓家長和學生非常緊張和疲憊,就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學習效率也不高。

2.目前有的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天天“打卡”、上傳視頻,如果不做,老師還嚴厲批評家長。這讓家長非常無奈,有的家長還得忙於工作,還得監督管理孩子的學習,還要按時參加老師安排的一些會議等。心裡雖不滿,但又不好意思得罪老師,只好照辦,把家長忙得不亦樂乎,令家長非常不滿。

3.對於這種現象,家長可以向學校、老師提出建議,把學校的一些做法,存在的一些弊端給學校講清,做好家校間的交流和合作,儘量爭取向好的方向發展,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育人目的,做好溝通和協作。可要求每天打一次卡,告知學校學生已在聽課;每天上傳一次作業,減輕學生的負擔。

4.作為學校每天讓學生“打卡”,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按時上課,監測學生的聽課狀況,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也是為了學生負責而採取的必要措施。老師讓學生上傳作業、視頻等行為,是為了讓學生有事可做,鞏固加強所學知識,讓學生把知識學得更紮實,更深入。希望家長們要多理解學校和老師的良苦用心,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抱怨,有問題多交流溝通,一切都是為了學生著想。

以上是我給你的一些解釋和建議,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也誠摯邀請大家都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