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千年鹽都自貢

自貢市位於四川盆地的中南部,屬於中淺丘陵地帶。境內丘陵起伏,土地肥沃: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鹽巖、滷水和天然氣;鹽的產量佔全西南的一半以上。 溫柔平靜的籤溪河象一條銀色的飄帶,自西北向東南穿過全市,經沱江注入長江,成為水路運鹽的要道。

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千年鹽都自貢

自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自貢市的東邊屬於富順縣,西邊屬於茶縣,這兩個地方都盛產井鹽,在四川的鹽業發展史上稱為富茶鹽場。富茶鹽場分東西兩場,東場鹽井的滷水自己會噴湧流出,被稱為“自流井”;西場的井鹽質量特別好,曾用來給皇帝進過貢,被稱為“貢井”。到了公元一九三九年,就把“自流井”區和“貢井”區劃出來,合併成市,定名“自貢”,這就是自貢市得名的由來。

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千年鹽都自貢

自貢市出產井鹽已經有一千八、九百年的歷史了。早在東漢時期,我們的先民就在這裡指山查脈,鑿井熬鹽,以獨特的製鹽工藝,開始了鹽業生產。那時候,沒有象現在這樣系統的地質科學和精確的勘探儀器,但是,我們的祖先卻以自己無窮的智慧,掌握了分析地質、瞭解鹽層分佈的木領,創造了一套比較合乎科學的生產方法,來開採這地下寶藏。(陽光衛濤)

到了唐代,井鹽生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後來,自貢的鹽業有過兩次大的突破,一次是在公元1041年到1053年,那時正是宋朝,先民們在鑿井技術上進行了重大革新,發明了有名的小孔深井一一卓筒井。這種井,據蘇東坡記載只有碗口那麼大,是鑿井工人利用槓桿原理一下一下舂出來的。這比外國同類型的深井早七、八百年。由於鑿井技術的改進,滷水的產量大大提高,當時鹽的產量達到了一百一十七萬斤。第二次大的突破是在公元1300年左右。那時候,隨著小口井的開鑿,大量的天然氣被髮掘出來。利用天然氣這種廉價的燃料煮鹽,大大降低了鹽的成本,提高了自貢井鹽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因而大大促進了生產。當時,自貢井鹽的年產量增加到了二百多萬斤。(陽光衛濤)

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千年鹽都自貢

自貢和鹽有關的美食也很多,四川的榨菜,用自貢的鹽製作,就能保持香與脆的特點;四川的泡菜,用自貢的鹽醃,就能色澤鮮豔、味美味濃;馳名中外的四川腸衣,也是用 自貢的鹽醃製的。

自貢也是英雄輩出的地方,紅巖英雄江竹筠(江姐),革命家鄧萍,變法維新“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等,都是自貢人。

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千年鹽都自貢

千古鹽都,正在飛速前進。它在未來的食鹽和化學工業發展中,將為我國的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陽光衛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