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加戏腔模式,是音乐的进步还是对戏曲的摧残

为什么会有这种流行音乐+戏腔模式

喜欢音乐的歌迷们不难发现现在带戏腔的音乐层出不齐越来越多,而且播放量还居高不下,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出来这种模式呢,相信大家都在春晚上听过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吧。没错从此以后小众歌曲家开始了流行音乐+戏腔模式。其实在当时并没有这种戏腔称呼,只能说是伪唱腔。《新贵妃醉酒》是李玉刚标准的从京剧改变的流行京剧音乐。火风的儿子霍尊,曾唱过一曲《烟花易冷》此曲改编周杰伦的《烟花易冷》,全曲以戏腔模式唱下来的,听的时候感觉是不如原版有味道。但是听到结尾就会发现比原版有感染了。戏腔的唱法一般都是京剧,后来慕容晓晓的一首《黄梅戏》的开场,引发了不少作曲家改变流行音乐模式。

流行音乐加戏腔模式,是音乐的进步还是对戏曲的摧残


流行音乐加戏腔是锦上添花吗?

我个人观念,这种模式是音乐界的一次重大改革,重大融合。说他是锦上添花,他是把我们的经典传承附加在流行音乐上,我们中华有很多曲种,京剧为首,吕剧越剧粤剧豫剧黄梅戏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唱戏变得不流行,但影响力依旧存在。但是现在已经存在了断层的迹象了。因为现在的人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去一座一下午喝一碗茶,听一下午戏。而且戏的难度太大了,之前唱戏是绝活,现如今唱戏真的是绝活了。戏曲对人的磨练是巨大的,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传承人变得越来越少,戏曲之路变得越来越难。可以说这种模式是对戏曲的尊敬,并把 戏曲融入到音乐中,继续流传下去。这对流行音乐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他又多了一种模式,属于我们中国的一种独有模式。让外国人望而却步。但同时又很容易让他们接受新颖的东西。我想这也许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方面吧。也换了个方式让世界记住中国戏。

流行音乐加戏腔模式,是音乐的进步还是对戏曲的摧残


为什么这种模式百听不厌。

戏曲想听听不到,渠道太少,就算是听到了,就是戏腔加文言文。不懂的人要听懂比较难。首先说一下戏曲的影响吧。戏曲往往是描述一个故事,包括对白,独白,环境,动作,表情等等。而流行音乐可以一首歌就一两句话。但是我们会发现流行音乐加戏腔模式。很多词,而且听起来就像一个故事在对你讲。可以说是改变了原来的流行音乐风格。用这种模式来描述故事。其实在古风歌曲里有很多一部分歌手唱戏腔确实没有经过任何训练。这种戏腔被称之为…伪唱腔。所以这也成为了很多人诟病的地方,会有很多人说,这简直是在侮辱戏曲,是儿戏。

比如说《牵丝戏》,银临女神和阿杰的版本。这首歌提起戏腔的话,就不得不提这首歌。听这首歌里的戏腔,会觉得非常的惊艳。百度百科里,对阿杰有这么一句介绍:“江苏人,出身于戏曲之家。父母皆为地方淮剧团演员。从小就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也就是说阿杰也是从小饱受熏陶的,所以她的戏腔比起其他人来说,会更加自然和大气。

音频怪物按理来说,听他的声音,就是大开大合的,十分豪迈的,像一把刀一样的声音,不过在《典狱司》里,他的戏腔真的惊艳到我了。完全都听不出来那个细腻、秀美的女声戏腔是他本人唱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即便现在古风歌的戏腔是良莠参半,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戏腔不是多余的,它在古风歌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甚至我觉得,有很多人在听了这些戏腔之后,想去学怎么唱,那么就要去了解京剧,了解戏曲,这也是好事,不是吗?


流行音乐加戏腔模式,是音乐的进步还是对戏曲的摧残

最后我推荐几首,我个人十分喜欢的几首带着戏腔的古风歌。《牵丝线》、《典狱司》、《清明上河图》、《寒江雪》、《故人叹》、《弱水三千》、《青丝》。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