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管理的含義學習指導


公共基礎知識-管理的含義學習指導


“管理的含義”這個知識點,是考生們在學習《管理基礎知識》的第一步。中公教育輔導專家就這一知識點給廣大考生一些學習建議。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為了實現特定的目的,動員和運用有效資源而進行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社會活動。不難看出,短短几句話的含義卻是乾貨滿滿。考生們需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深入解讀。

第一,管理是以管理者為主體進行的活動。從考試角度而言,這裡的關鍵詞是“管理者”。首先明確管理者的作用是指揮和領導他人活動的人;其次明確現實生活中的管理者可以以個人或者集體的形式存在。考生們掌握到這兩點很多試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第二,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這句話的關鍵詞是“管理環境”。哲學知識裡有事物發展分為內因與外因一說,同理可得,管理環境也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在這裡中公教育輔導專家重點給考生們解讀管理的外部環境。所謂外部環境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組織所面臨的自然環境。例如,東北農業之所以那麼發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其自然環境的優越。另一類是組織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其包含社會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試題中經常會在題幹中給出具體的材料,讓考生們判斷其是屬於哪一種社會環境。管理的社會環境這一個知識點是考生們需要重點掌握的。

第三,管理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目標”是這句話的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小到家庭管理,大到國家管理,即使每一個具體管理活的方式方法不同,所希望達到目標的內容不同,但是不難得出,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共性。所以,試題題幹中經常說“家庭管理,學校管理,企業管理,國家管理,因為管理的方法和目標不同,所以管理活動不具有共性”。顯然這種說法就不正確了。

第四,管理需要動員和配置有效資源。“資源”是這裡的關鍵詞。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有了管理者、環境、目標,如果沒有資源,管理活動是無從下手的。管理者需要的資源不僅可以分為有形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而且還有無形的機會、時間、信息等資源。那什麼是管理者需要的最核心的資源呢?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所以人力資源是管理者需要的最核心的資源。

第五,管理具有基本職能。這句話的關鍵詞是“管理職能”。所謂職能就是管理的作用。考生們可以設想,當管理者有了相當數量的資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且科學的利用這些資源呢?不同的管理學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大家都普遍認可的就是要對這些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這四大基本職能貫穿了整個《管理基礎知識》的始終,考生們在後續學習過程中後陸續接觸到每一個職能。

第六,管理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這句話的關鍵詞是“社會實踐活動”。即,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是人的主觀作用於客觀的活動。換言之,藏羚羊的領頭羊帶著羊群過馬路,這能算作是管理嗎?顯然不能,因為管理必須是以人作為活動主體。

綜上所述,中公教育輔導專家針對管理的含義總結六個關鍵詞,即管理者、環境、目標、資源、管理職能和社會實踐活動。再此,希望廣大考生在複習這一知識點時能夠根據六個關鍵詞去理解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