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有那麼幾個歷史時期是人們最為耳熟能詳的,如楚漢、三國、隋唐等,這不僅僅是因為那幾個時代湧現出的風雲人物足夠多,不僅僅是因為那幾個時代發生的事件足夠蕩氣迴腸,更多的還是因為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足夠多,並且足夠深入人心。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很多人瞭解楚漢是從《楚漢傳奇》這部影視劇開始的,瞭解三國是從《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開始的,瞭解隋唐則是從《隋唐英雄傳》之類的影視劇開始的。而在與隋唐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中,程咬金的形象基本都是極為討喜的,就是一個胖乎乎,沒有太多心機,看上去極為討喜,並且運氣非常不錯的將領。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由於這些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民間與程咬金相關的俗語都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之類,可見程咬金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基本就是沒有太多智商情商,靠著賣萌走天下的人。然而若是我們真正去研究歷史資料,就能夠發現程咬金的真實形象,並非文學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來的“福將”,而是一個真正智勇雙全靠著本事贏得榮譽的人。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程咬金出生於589年,小名叫做阿醜,看上去就像是普通貧苦人家的孩子,而且史書上對於他的家世也並沒有太多介紹,只知道他少年時代就非常善於運用馬槊。程咬金在隋朝末年的那一個大亂之世中,召集了數百名少年形成一股武裝力量,以此來保衛自己的家鄉。

也正是由於有這數百人的精銳武裝,所以程咬金在投靠李密以後很快就成為備受器重的統領,在那一個大亂的年代裡,程咬金漸漸聲名鵲起。在武德二年(619年),程咬金主動投奔了李世民,並且幫助李世民先後破掉了強大的地方武裝勢力宋金剛,又擒拿了竇建德,使得王世充投降,建立了赫赫功業。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程咬金在這個建功立業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並不僅僅是他過人的武功,還有著驚人的智慧。他的智慧讓他避開了眾多的危險,同時也讓他創下了人生中最大的功業,那是在武德七年(624年),程咬金由於受到李建成的忌憚而被調離原崗位,他在離開前對李世民說:“現在是我,將來就是您了啊!”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李世民望著程咬金的背影若有所思,兩年後毅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程咬金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擁有了“扶龍之功”,後來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643年)建立凌煙閣紀念功臣,程咬金也在其中,成為了後世常常傳揚的開國功臣。

程咬金於麟德二年(665年)去世,時任皇帝李治親自為他送行,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而他的名字始終在後世人們的日常交談中出現,不過倘若不是他的墓誌在1986年出世,那麼關於他的另一個真實身份,就恐怕直到現在我們還依然被矇在鼓裡。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在1986年發掘的程咬金墓葬中,他的墓誌上寫有“曾祖興,齊兗州司馬;祖哲,齊黃州司馬”,也就是說程咬金祖上都是當官的,極有可能直到父親這一代才沒落,所以他少年時代就能夠使用貴族才可以使用的馬槊。而程咬金的孫子程伯獻的墓誌上則寫有“公姓程氏,諱伯獻,字尚賢,東郡東阿人,魏安鄉肅侯昱十五代孫”。

故事:程咬金的另一個真實身份,若不是墓誌出土,可能我們仍被矇在鼓裡

魏安鄉肅侯昱就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極為著名的謀士程昱,因功而被封為安鄉侯,程咬金是他的第十三代孫。不過程咬金出生時家中已經敗落,所以他很少有提起自己的身世,大多數人也並不知曉,若非這塊墓誌的出現,恐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的這個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