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之仲舉禮賢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轡:(pe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

譯:

陳仲舉所說的道理是當時讀書人的準則,他的行為是當時的行為典範。他坐車到去做官,有政治社會弊端、使世間清明的志向。被任命豫章太守的時候,剛剛到豫章地界,就詢問當地名士徐孺子的住所,想先去拜訪。主薄說:“大家都想您能先到官署去。”陳仲舉說:“周武王駕車到商容住所拜訪時,都顧不上休息一下。我禮敬賢人,有什麼不可以呢?”

陳仲舉

世說新語之仲舉禮賢


陳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北)人。東漢時期名臣,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 少年時便有大志,師從於胡廣。被舉為孝廉,歷郎中、豫州別駕從事、議郎、樂安太守。因不應梁冀私情被降為修武縣令,任尚書。又因上疏得罪寵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內為政嚴峻,使吏民敬畏。後遷尚書令、大鴻臚,因上疏救李雲被罷免。再拜議郎、光祿勳,與黃琬公平選舉,因而遭誣告罷官。不久,被徵為尚書僕射,轉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內多次諫諍時事,再遭罷免。靈帝即位,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大將軍竇武共同謀劃翦除宦官,事敗而死。

相關:

“大丈夫當掃天下,何必事一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陳仲舉小時候的故事。

商容

商末殷紂王時期主掌禮樂的大臣,著名賢者,因為不滿紂王的荒唐暴虐,多次進諫而被黜;一說他曾經試圖用禮樂教化紂王而失敗,逃入太行山隱居。周武王勝殷之後,欲封其為三公,辭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閭以示對忠臣賢者的尊敬。

徐孺子

徐孺子(79~168),名稚,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縣人。為江西曆史上第一位著名賢士。他一生博學多識,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徵詔,皆不出仕。有“南州高士”之美稱。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慕其才品而特為其專設一榻,去則懸之。王勃《滕王閣序》中“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典故,並千古流芳。今南昌名勝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釣之處,為豫章十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