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之前看了一部電影《驢得水》,它講述了中華民國時期,美國的慈善家在中國西部資助了一所希望小學,有教育夢的校長帶著一群大學生創立了這個小學,然後以免去學費的方式希望村裡的孩子們都能來上學。

但是並沒有多少孩子來上課。而且美國人的資助金大部分被剋扣,學校只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錢,還要幫著民國政府一起欺騙美國人,說資助金都花在了教育上。一場鬧劇之後,教育夢漸行漸遠。

同樣的,西方社會援助非洲,和電影中的情況差不多。

世界銀行——國際扶貧機構,他們專門給世界上貧窮的國家提供援助,幫助他們脫貧致富。那他們的業績怎麼樣呢?在非洲,如果每個兒童能獲得12美分的一針疫苗,那死於瘧疾的人數將會減半;但過去半個世紀,西方對非洲的援助高達2.3兆美金,卻居然沒能做到這一點。這筆援助金如果每個母親能拿到3美金來買蚊帳,死亡率也能減半——但仍然沒能實現。

我們會發現,這件事效率很低,並不是說世界銀行的官員沒有耐心,是因為行善這件事,本身做起來就很難,難見成效!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最近我在薛兆豐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明白了這個經濟學道理:商業是最大的慈善。而這個經濟學規律可以解釋這些慈善機構的好心進行不下去的原因:第一,慈善缺乏商業那樣良好的反饋機制;第二,委託代理問題;第三,養成懶漢效應。由於這幾個因素,行善扶貧的效果才會大打折扣。

薛兆豐, 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同時他也是一位經濟學者,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因參加綜藝節目《奇葩說》而被大家熟知。


2000年他被《新週刊》評為頂尖人物。2002年出版《經濟學的爭議》,2006年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中國十大青年領袖,2008年出版《商業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2009年出版《經濟學通識》。薛兆豐一直強調"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改造世界觀,卻是經濟學的強項。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薛兆豐說經濟學是人類人文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人文學科皇冠上的明珠,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的底層規律。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是一門經濟學入門的書籍,它以通俗的語言,把經濟學的術語和基本邏輯講給沒有經濟學基礎的普通讀者,書籍通俗易懂兼顧專業性,通過閱讀,我會發現經濟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用途廣泛,真真的是指導我們生活的一本實用書籍。

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熟悉的“貨幣”、“價格”的經濟學意義,對於沒有學過經濟學的讀者的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對一些比較陌生的“沉沒成本”“科斯定律““邊際平衡”等這樣的概念,解釋得也非常簡明、準確、易懂,讓我們在理解的同時,去在生活中運用。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01 及時止損還是將錯就錯——沉沒成本效應

你花了50元錢買了張票去電影院觀影,開場後半小時你才意識到這部影片不好看,根本不值這麼多錢,所以此時你有兩個選擇:要麼立馬走人,損失50元的金錢和半小時的時間;要麼看完再走,損失50元的金錢和2小時的時間。

這種投入就叫做“沉沒成本”:指那些已經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它是指那些已經發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當我們沒辦法再收回,沒辦法再放棄時,就不存在成本。

當我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包括不可同收的時間、金錢、精力等。這些所謂的“沉沒成本”也是我們在理性決策時需要考慮在內的因素。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請不要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也是這個道理。

牛奶已經打翻了,不論你怎樣的後悔,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我們需要做的事是先想一想,事後加以預防,那瓶奶或許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下一件事。

在出現沉沒成本的時候,我們要客觀、及時地認識到這個事實是無法逆轉的,它已經發生,需要做的是,不要孤注一擲,那樣只會製造更多的沉沒成本。有時候,不認輸固然有好處,但是“撞南牆”是不可取的。承認錯誤,及時止步,把損失控制在最小,才是減少沉設成本的最好途徑。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02 科斯定律——誰用得最好就歸誰


M查理·芒格說,想得到某樣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最近,一個表弟失戀了,他苦苦追求一女孩三個月,錢花了不少,甚至給她買了一萬塊的包包,天天上下班接送,想想這男孩夠不錯了吧,可最終姑娘還是沒選擇跟他在一起。


科斯定律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它的解釋為: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者足夠低的情況下,不管產權歸誰,資源都會落到最有價值的用途上。如果在以前我們可能會想,這個女孩怎麼這樣,表弟付出了 那麼多,她卻感受不到他的真心付出,現在我明白資源配置上他們不是最合適的。


如果這個女孩子,即使她已經有男朋友了,表弟非常喜歡她,也還是有希望的。經濟學家告訴我,只要交易費用足夠低,不管這個女孩現在跟誰談朋友,她最後會跟最合適她的人在一起。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科斯定律就是誰最匹配這個資源的,最終總會歸誰所有。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麼,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雷託最優。


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資源,比如市中心的學區房、高檔的小轎車、耀眼的鑽石等等,這些稀缺的資源人人都想要,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誰用的好就歸誰。


18世紀的時候,當鑽石還是未經琢磨的金剛石,深藏在地球底部的時候,它不屬於誰。後來第一批工人把鑽石挖出,切磨的時候,鑽石是他們拿到的。


但最後屬於他們了嗎?採礦的工人或者小老闆只是最初接觸它的人?於是你會看到了鑽石被打磨成美麗的鑽戒項鍊,擺滿了櫥窗,最後基本歸卡地亞,金伯利,蒂芙尼,戴比爾斯等珠寶品牌所有。


從鑽石還是一顆深埋在地下、沒有名分的土土金剛石,到被礦場工人挖出來,到在全世界宣傳,到有人願意花天價買下,以見證他們的愛情。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鑽石就是實現了 “帕累托最優” (Pareto Optimality)——簡單理解就是鑽石這個資源得到了最優的處置。

古人說的“好馬配好鞍”“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孔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很多我們羨慕而不得的事情上,我們唯有不斷的提升自己,努力讓自己配得上,才是明智之舉。尤其是我們在抱怨工作收入低、環境差時,想想“科斯定律”,趕快行動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當能力有一定的飛躍,收入自然會隨之水漲船高,夢想必定會成真!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03 邊際效應遞減——做邊際平衡的高手

那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呢?“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邊際效應遞減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應相比上一個單位帶來的效應是遞減的。

比如說,當你非常渴的時候,第一杯水帶給你的需求效應假設是100;再喝第二杯水時,它給你帶來的需求效應就會比第一杯水低,降低到80;等再喝第三杯水的時候,這杯水的效應就會繼續下降,變成40;而第四杯水、第五杯水所帶來的效應會依次遞減,甚至降為零。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經濟學上的邊際效應,就是投入或擁有得越多,到一定數額時,收益就會開始下降;這種規律也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再比如說,肚子餓的時候需要吃4個包子才能飽,吃第一個包子可以直接緩解飢餓感,吃第二個、第三個包子的邊際效應依次遞增;

到吃第四個時,已經完全飽了,已經到了最大值最頂點;

等吃到第五個時已經突破胃飽和度了,所以就產生負效用,直接吐了。

如果這時候繼續吃第六個第七個,對誰來說都是痛苦的事情。

可以看出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就像 “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當到達某個頂點時,不但不會繼續增加,而是反向減少!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德國經濟學家戈森曾提出一個有關享樂的法則:同一享樂不斷重複,則其帶來的享受樂感逐漸遞減,由此演變出著名的“邊際效應遞減“規律。所以,我們應當明白,過猶不及,做什麼事情都是要有個限度的,平衡一點,舒服一點,做一個邊際平衡的高手。

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邊際平衡的高手,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在自己所能涉及的領域中,生活中根據邊際平衡的規律來分配時間、金錢、精力和其他資源,從而使總效用達到最大,收穫更多的幸福。


如何擺脫思維定勢,理性的去生活?你必須掌握這三點經濟學常識


寫在最後:

學會如何面對“沉沒成本”就是學會如何面對生活,只要我們積極地去看待沉設成本,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途,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人生。

學會用“科斯定律”去思考,想得到某樣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從而不抱怨、不悲觀、努力打造自己的硬本領,讓自己的行動跟得上自己的想法,進而實現閃閃的夢想。

學會用“邊際效應遞減”做邊際平衡的高手,讓我們通過適當的控制與協調,用心感知生活的美好,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資源做最滿意的自己,讓生命綻放出應有的光彩!

薛兆豐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有很多用經濟規律指導我們思維和行為的知識點,大多也顛覆了自己多年積累的常識與思維定勢,讓我更加明白一些底層邏輯,從而理性對待生活,有目的性的去掌控生活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