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半年前,我在第一次看到李安的《双子杀手》后就发了一个微头条,断言这部电影必然要扑街。以下是截图,表示我并没有马后炮,以下是当时的截图。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半年前的预测

其中有一点我是错的,那就是说错了碟中谍6的地位,碟中谍系列历来都是动作片的标杆,每一部电影都是紧扣时代潮流,与《007》系列也难分伯仲,迪拜塔才建好几年,阿汤哥就上去攀爬,世界各地都是阿汤哥战斗的舞台。阿汤哥也来过浙江西塘拍片,那是我和阿汤哥距离最近的一次了,虽然上时间上差了好几年。谍战片是属于动作片这一类型的,谍战片只是在动作片基础上增加了惊悚成分。经过这几天的了解,《双子杀手》的剧本早在90年代后期就创作完成,几经流转才落到了李安手上,那个时候克隆人这个想法是蛮不错的,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于1996年,如果在这部电影早20年上映,不至于今天这么悲惨的命运,至少收回成本还不是问题。今天的观众对各种剧情套路耳熟能详,甚至是听到名字就能猜出电影剧情。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阿汤哥攀爬迪拜塔

让我们再来看《双子杀手》的电影“4K+3D+120FPS”技术,首先是拍摄成本要比普通电影高得多,再者就算是拍出来的电影也很少有电影院能够全功能地播放,中国大陆只有20家电影院能够完整功能播放,就算是这样,播出过程中也有很多麻烦的地方,还有播放十几次失败的情况发生,票价高达200元,也只有少数极客电影爱好者才会选择。为了这几十万观影爱好者花费那么大的成本,肯定是不值得的。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这一项技术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李安导演

一部电影的失败并不能让导演一个人背锅,制片人为什么会同意这样的拍摄方案呢?我想可能是相信李安的导演能力,对李安充满期待,你说资本家为了追求艺术我是不信的,这部电影成本1.38亿美元,加上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差不多是花了2亿美元,就整出这两部不温不火的作品,实在是对自己商业价值的巨大消耗,不,简直是榨干。这两部电影我都没有看,因为我不想浪费生命中宝贵的四个小时,就算是用来睡觉消除黑眼圈也比看这两部电影好。当然,如果本地有全功能播放的影院,我也会去看的,并不是因为电影内容吸引我,而是这种顶级的技术吸引我,最近十年,可能都不会再有这种技术拍摄的影片,离我最近的电影院在上海,只好作罢。这两部电影其实都不需要这种顶级技术,普通技术拍摄反而是更合适的,用顶级拍摄技术简直就是大炮打蚊子。我一点也不怀疑的李安的导演技术,我相信他仍然是世界一流导演,只是剧本选得太差了,或者是他没得选?鸡屁股不管是哪位大厨都做不出美味。如果是“4K+3D+120FPS”技术拍摄《复联3》,价格翻一倍我也是愿意捧场。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双子杀手电影海报

那么在当今世界什么才是一部合格的商业动作片呢?先来看看全球票房排行榜。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狮子王是一匹黑马

21世纪后票房巨无霸中有复联系列、阿凡达、哈利波特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系列(这两部星球大战我个人觉得只是情怀作用,实在是平平无奇)这些电影都有什么特点呢?极致的视听体验,恢弘壮阔的画面,高潮迭起的剧情,甚至是长达十年左右的剧情铺垫。这里我要回答一个问题,有些人问这些商业大片有什么营养吗?这个,这个嘛……首先是我们去电影院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去放松,大片不光有良好的视听体验,还能吃吃喝喝放松无比,有些商业佳作还能给人带来精神共鸣,这就属于锦上添花了。这就和去泡澡放松一样的。而差的电影就是按摩手法不好的技师,我们当然是可以批评,虽然我们本身可能不会按摩,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技师,所以“你行你上啊”这种说法很幼稚。去电影院寻找精神营养本身就是错误的道路,缘木求鱼。

李安的《双子杀手》为何扑街?

锤哥人生高光时刻

优秀的商业电影不光是需要高成本投入,一流特效技术的加持,还要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李安的《双子杀手》显然是只做到了高投入与最高规格的拍摄技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双杀》的故事落后于这个时代太多,所以我在第一次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就有扑街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