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語文作文在高考總分中,所佔分值比例不容小覷,然而作文考試想拿高分卻並非易事。2017高考的腳步已近,許多備戰考生表示,語文模擬考試中,作文總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為了能解決語文作文這個高考“攔路虎”,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以全國卷為例,回顧下這些年全國卷高考作文題是什麼樣的?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特點一:關注時事熱點

2016全國Ⅲ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5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5年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1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08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如何應對


1.關注社會熱點


針對考生如何在這類作文中拿高分,精華學校語文名師梁德海則表示,學生平時就要關注社會熱點,積累素材,如果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很難應對。


2.紮實寫作基本功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年來促多高考作文命題都與我們與社會生活熱點緊密相關,考生不會無米下鍋,也無虛構胡編的必要。大的方向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由於受到外在形式的衝擊,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寫出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還需要紮實的基本功。


啟示在哪裡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顯了現實感,而且無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社會認可的傳統文化觀念和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發生碰撞的地方,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典型的社會現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看來,這些都可能是2017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方向。


特點二:重視“閱讀”

2016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0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06年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專家解讀


西安交大附中馮雋老師表示,這類作文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閱讀價值觀,屬於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審題寬泛等弊端,重視對學生認知思考、情感體驗的調動,強調學生講真話、談真情。


馮老師以16年全國二卷“語文素養”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了解讀。材料中提供的三個角度,要求任選其一,審題難度縮小,每個角度學生都有話可說。課內有限閱讀角度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糾正長期存在的語文教學教考分離的認識誤區;課外大量閱讀角度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深厚積累,超越課內知識的限制;社會實踐角度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這部大書,貼近自然、走進社會,以一己之身感受體驗,強調知與行。


培養語文素養三個途徑都很重要,認識各有側重,將三者結合,談三者關係符合高考作文對辯證思考的要求,但命題中要求三選一,可能是命題者出於對考試時間、考場作文篇幅限制的考慮。


如何應對


1.重視生活實踐


《課堂內外》作文閱讀編輯部主任彭治旗分析認為,當前我們的語文學習很大程度上是應試型的,特別是高三,課堂講題,課外練題,社會實踐幾乎空白,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怎麼理解‘語文素養’呢?這是一個難點,它肯定不僅僅指語文課本和語文知識,它是一個人在文化和生活、思維和審美上綜合能力的體現,除了在課堂上學習語文知識,學生應該多在課外進行知識實踐。


2.課外大量閱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且看古今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讀與寫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


彭治旗建議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進行課外大量閱讀。“大量有範圍大、涉獵廣之意。不僅要看小說,還能看科普等社科類的書,也是語文素養。”彭治旗說,如果孩子能把課外閱讀接通到生活運用層面,寫起來就更容易上手。


啟示在哪裡


看來,面對2017高考作文備考,“多讀書、讀好書”還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寫文造句能力,培養語文素養之外,考試碰到該類“閱讀”作文,也能信手拈來啊。


從別人的文章中感受文章佈局、脈絡、結構、情節,再有意識的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讀得多了,積累的多了,下筆時自然成竹在胸!


特點三:全國卷鍾愛小動物

2014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4年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09年全國1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08年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06年全國Ⅱ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縱觀過去十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小動物們當之無愧的成為材料分析題“第一主角”。


2006年的全國Ⅰ卷老鷹抓走了小羊;2008年的全國Ⅱ卷老鷹又來當“反派”了,只是這次抓的是爬上海灘的小烏龜;2009年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動物總動員”,有兔子、烏龜、松鼠、青蛙,還有“思想家”仙鶴;2014年的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山羊過獨木橋”,2014全國Ⅱ卷則把野生動物都“搬”了過來……


專家解讀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對該類題型行進行了解讀。


分析以後不難看出,材料影射的是現實社會中的各類競爭。核心立意要談競爭的規則問題,因為這關聯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生活中總是先有遊戲再有規則,社會上則需用規則來維護公平。其次,人是社會動物,善於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形成智慧,雖然競爭存在,仍可靈活變通,互助合作,互利雙贏,也是一種理性的、理想的選擇。至於有人可能著眼於現實中的惡性競爭,因為不是“正能量”,終“乏善可陳”,不寫也罷。


如何應對


1.聯繫實際生活


陝西師範大學附中的張可倫老師認為,寓言式的作文可以從現實裡發生的一個真實事件說開來,聯繫自己或現實生活,從中挖掘深刻哲理。


2.拓展多角度思維


張老師還建議,寓言式的作文應該更加突出時代感和創新性,可以多角度立意,甚至可以反向思維。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材料既有較強的話題指向性,也有較寬鬆的範圍限制,考生從打破規則、力求創新,合作雙贏,靈活變通,競爭未必要拼個你死我活等角度立意均符合題意。


啟示在哪裡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認為,這類“寓言式”的材料作文反映了高考作文一直在新課標“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規劃人生”的主旋律上。


看來,全國卷看起來鍾愛小動物,實際上是想從小動物身上折射出人與社會的影子,廣大考生在思考該“寓言類”題目的時候,應該多往切合自己生活的現實中聯繫。


特點四:漫畫作文考的少,難度高


十年來高考全國卷作文中,僅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作文有看圖寫作題,其他都是材料分析作文,雖然漫畫作文出題機率小,但是正確解讀漫畫寓意也絕非易事。


2007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0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2016年全國Ⅰ卷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小夥伴們,這三幅圖你們都讀懂了嗎?從這三道看圖寫作題可以發現,高考全國卷作文題很貼近生活,同時又很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

專家解讀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教授、高考語文命題研究專家譚邦和,以2016年高考漫畫作文為例,對高考漫畫作文做了點評和分析。


譚老師認為,這幅漫畫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愛與懲罰及其功能。這幅漫畫雖然看起來主要是在跟家長們對話,其實也是在討論中國的教育。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數論,分數決定一切,漫畫裡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數決定論的後果。分數決定論在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方面的消極後果已經日益顯現,值得全社會反思。


如何應對


1.闡釋漫畫寓意


譚老師建議,面對漫畫作文題,首先要正確而且力求深刻地理解漫畫的寓意,以此為基礎,展開對其寓意的闡釋,如果闡釋得當,就算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2.深化獨到見解


同時譚老師還指出,漫畫作文要能夠深化意義,展開聯想,聯繫現實,甚至反向思維,談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表現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分就會明顯提高,滿分作文一定會在獨到見解中產生。


3.切忌信馬由韁


廈門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林明老師強調,細讀漫畫要素,會發現可寫的角度和方向限制比較嚴格,需要考生對漫畫人物的遭遇表明態度,分析根源,指陳後果,提出建議,並不能像傳統作文那樣信馬由韁。


啟示在哪裡


雖然漫畫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出題比率不高,但難度卻不低,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在2017年語文考試的備考中,不能忽視對漫畫作文的訓練。


地方高考作文

命題特點梳理


縱觀這幾年的地方高考作文試題,由於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地方高考試題關注點各有側重,下面小編就以2016年,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的高考作文試題為例,一起來梳理一下地方高考作文命題都有哪些特點?


北京卷

關注傳統文化、強調“獨創性”


2016北京卷作文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最近十年,特別是新課改以來的五年,北京高考作文題一直在力圖強化學生對現實與傳統的思考深度,優秀作文的立意主要集中在深刻體會傳統文化、歷史經驗中的有益成分,或是犀利、精準地把握現實生活、時事事件背後值得深思的道理和社會現象。  


除此之外,還比較關心“個性”或者“獨創性”的保護和激勵。如果一個考生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形象、生活、愛好,或區別於其他考生的獨有的見解,也能夠脫穎而出,因此,在命題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偏重記敘類、生活感悟類或勵志類的傾向。



上海卷

重視個人感悟



2016上海卷作文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上海教育新聞網周雲嬌:上海高考強調對人性和個體生命的關注,強調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對自身的塑造。縱觀前幾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就足可以看出,從時間線上已經談到了關於“過去”(2011年上海高考)、“現在”(2013年上海高考)、“未來”(2014年上海高考),在空間線上談到了“他們”(2008年上海高考)“你”(2006年上海高考),“自我”(2015年上海高考)等。


山東卷

強調思辨性


2016山東卷作文

<code>

青島市城陽區教體局語文教研員崔志剛:從近幾年的山東高考作文試題來看,走出主題闡釋型作文套路,走向思辨性,重視思維能力,關注社會與時代,是基本的命題發展趨勢。


作文題緊緊圍繞社會現實生活,提供複雜豐富的材料,有多樣的立意角度,讓學生去比較、權衡、選擇、決斷、交換意見,這需要學生具有寬廣的閱讀視野、豐富的生活積澱,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出色的表達能力,才能寫好高考作文。


天津卷

重點考察語言表達能力


2016天津卷作文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南開大學周志強教授:縱觀這幾年天津的作文題目,無論是“我說90後”、“我生活的世界”,還是“--而知之”、“假如有一款芯片”等等,都在迴歸考察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身。


天津卷作文題寫作角度多元,具有開放性,賦予了考生自主選擇、獨立思考和個性化表達的空間。考生可從時代、民族、國家、集體、個人等維度切入,多層面展示對生活的觀察、思考與感悟。


江蘇卷

命題簡約,突出理性思維


2016江蘇卷作文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孫芳銘:近年來高考作文題目有兩個明顯趨勢:首先是材料文字趨於簡約。以前的材料大都在兩百字左右,有的達到五六百字,出題思路是引導考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從考生角度看,這麼多信息,有的存在干擾和誤讀。如今,材料的文字越來越簡短,今年江蘇作文的材料只有三十幾個字,有利於考生明確主題,拓展思考空間。


其次,高考作文越來越強調理性思維。這幾年,高中生作文呈現出的低幼化趨勢引起廣泛關注,這和當前的語文教學以及作文出題思路有關,不利於高校選拔具有分析探究能力的考生。


浙江卷

強調“二元思辨”


2016浙江卷作文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杭州新東方高中語文教研組:浙江高考作文中,二元思辨似乎已經成為如今話題作文的主流形式。在命題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題目越來越規避單一話題角度,越來越喜歡從二元關係的角度進行考察。


我們更應該知道,這樣的變化還僅僅是開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靈活多變的新題型,套用老舊模板已經不再是臨場的“萬金油”。廣大高中的同學要迅速調整學習思路,拋棄所謂“答題公式”“必備素材”“作文模板”,拒絕生搬硬套的模式。


如何有效備戰2017高考作文?


1.立意緊貼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審題的原點,是立意的根基,是觀點的依託。考生必須緊密結合材料進行審題立意,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全面解讀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現命題的最大價值,開拓審題的新鮮視野。


2.題目緊貼材料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文好題先行。”作文擬題是十分重要的。題目自擬其實就是考查考生的擬題能力。擬題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內容、觀點鮮明、新穎別緻、簡潔生動。


3.適當運用題記


題記不能濫用;要與作文材料關係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語言要簡潔,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內為佳,寫出幾十字題記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題記的內容與題目、文章首段的內容重複。


4.開頭緊扣主題


材料作文的開篇最好能夠扣合材料,入題迅捷,觀點鮮明,語言精練。作者應對材料進行適當的擇取,言出有據,筆墨經濟;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順勢明確立場,語言乾淨。這就是閱卷老師希望看到的開篇。


5.結尾申明主題


如果前面的環節考生都沒有把握住,那麼,結尾就是最後一次結合材料的機會,處理得當,仍可力挽狂瀾,使文章提檔升分。但遺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結尾仍然沒有貼合材料,錯失最後的良機,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高考作文分析及高效備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