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即使天资平庸,亦可勤教成才

序言

爱迪生曾经说过,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此,曾国藩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说“天下没有一出生的人就是天才,也没有一出生就拥有远见卓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的人天资聪慧,学什么都快。但是,一个人无论天资聪慧,还是资质平庸,其后天的经历都会对他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曾国藩提出“勤教”的方法。

曾国藩:即使天资平庸,亦可勤教成才

第一:净化社会风气。

曾国藩认为,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对其后天的成长影响很大。一个人的成才,要有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矫正,有利于整个社会风转向淳朴,社会风气淳朴,社会价值取向就会走向正规,人才自然就会培养出来。

曾国藩:即使天资平庸,亦可勤教成才

第二:教育坚持原则。

曾国藩教育下属和族中弟子,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曾国藩一方面一直待部下如族中子弟,长期教育其努力上进,帮助其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就用礼仪来引导他人,要求他们恪守礼仪,保持尊严和得体。

曾国藩:即使天资平庸,亦可勤教成才

第三:贯彻因材施教。

曾国藩对所有部属都按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要求他们按其专业方向进行读书学习,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同时,曾国藩还善于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进行不同的培养。曾国藩湘军中,有一个鲍超的将士,因为其作战勇猛,但是文笔不通,缺乏心计。曾国藩就发挥他的长处,让其冲锋陷阵,建立军功,最后鲍超成为了浙江提督。

曾国藩:即使天资平庸,亦可勤教成才

结语:

曾国藩为了培养人才,用尽了心思,更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费心了心血。他认为:天才虽然有,但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后天的成长。曾国藩认为:天才或大或小,关键是要成器。一个天才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更多的就是要靠后天环境的熏陶,以及教师的培养。因此,曾国藩强调“大抵人才,皆有勤勉磨炼而出”。关注 ,满满干货,与你一同分享。好文章值得转发,共享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