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對2021考研究生有什麼影響嗎?望賜教?

還公道的正義快點來吧


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個人的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有大能力,大毅力,大志向,單純靠個人奮鬥的,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而大多數人,還是跟隨歷史的進程。

對於2021年考研的學生來說,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就是歷史的進程。我想說的是2020年研究生規模的擴大也會使2021年的招生規模擴大,起碼不會縮招。這意味著碩士的含金量雖然下降了,但是你考入名校的機會比以前大多了,因此對於21屆的考生,我鼓勵大家往高報。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 will land among the stars.

對於報考院校,985,211,雙一流那不用說了,每個考研人對於自己行業的院校都是門清。對於不是很拔尖但是有野心的同學,考一個行業不拔尖的頂尖院校容易得多,比如說中國人民大學的口譯專業要比對外經貿大學的口譯專業難度小,因為對外經貿的口譯排行業第三(前面是北外和外交學院)。

對於基礎不紮實的同學,c區的211學校唾手可得,名字我在這裡就不說了。


但是別隻考慮研究生好不好考得上的問題,考研的目的還是為了就業。擴招的結果是研究生應屆畢業生的泛濫,尤其在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更要擔心。研究生可以給二本三本以及專升本的學生一個學歷鍍金的機會,但是永遠要記住,居安思危,想想三年後以後的就業,以及就業後的職場上升空間。


飛院小強


我也是一名今年考研的考生,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問題,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要搞懂擴招對2021年的影響就必定要了解對2020年的影響。今天晚上(2月25日)新聞聯播剛剛播放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和專升本規模。所以這個是石錘,2020年碩士研究生必定會擴招。

但是對於這條信息不能一概而論,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這個擴招也是分領域,要劃重點的!主要擴招的是醫學類,農學類,理工科等國家緊缺的對口人才,這些專業的研究生擴招幅度肯定會大一點,但對於已經很熱門的經濟學,金融專碩,會計專碩等,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擴招幅度,這一點希望大家清楚。

其次,擴招大致比例是多少呢?目前已知湖南省總體擴招5%,這個湖南省已經下發過相應文件。據瞭解,目前已經有一本學校打算擴招10%~20%。不過限於資源有限,特別是宿舍,985和重點211的擴招規模不會很大,擴招重點是專碩,此次擴招的專碩估計應該不提供住宿。因此,預計20考研總錄取人數預估90萬左右,比去年增加10萬左右,同樣的,那麼2021年錄取人數肯定不會縮小,也必定在90萬以上,考慮到還有一部分自然增長,預計會在95萬附近變化。這是對於擴招的具體情況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數。

那麼本次擴招的背景是什麼呢?毫無疑問,目前爆發的疫情是最重要原因。它對企業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小型企業自己都有破產的危險,必然會縮減成本,減少找人,那麼就意味著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如果適當擴大招生,那麼這批在國家線附近的考生很可能就會順利上岸,不會參與到和應屆生爭搶崗位的競爭中來,換句話說,這一系列操作還是為了解決就業,穩定社會。

不管怎樣,擴招對2020年考研究生還是2021年考研究生的都會有一定好處,畢竟錄取人數多了一些,能上岸的機會大了一點。還是值得各位高興的。

但是,大家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擴招主要針對特定領域的特定形式,而且比例也很有限,不會像某些同學期望的那樣讓每個人都有個學上,2021考研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為什麼呢,主要有一下原因:

第一,考研人數的自然增長。我們都知道,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是341萬,2019年是290萬,漲了51萬人。那麼按照這個增長速率,2021年報考人數也會達到390萬人以上。這是現實狀況,擴不擴招都會這樣。

第二,受到疫情影響,部分畢業生可能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那麼勢必會有一部分人加入到考研大軍裡面來,一方面逃避就業的壓力,一方面提高自身學歷以提高自身競爭力。這部分人數到底有多少還待綜合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而定。還有二戰的這類考生就更不必說了,每年都有。

結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至少在400萬以上,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啊,今年錄取人數在90左右,2021年可能在95萬左右,基本不可能突破100萬人,所以總得而言,2021年錄取人數少於四分之一,壓力可以說比今年要大!不過好在今年擴招了一部分,讓更多的人錄取了,否則2021年的考生日子更不好過,這是現實,大家必須丟掉幻想,清醒的認識到,早日做好心理上和行動上的準備。

說的比較直接,沒估計各位考生感受,希望大家諒解。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擴招對2021年考研影響的分析,總之,好處必定是有的,因為招生人數增多了,可以錄取更多考生,緩解部分壓力,但是也沒有我們想象的有那麼大作用,形式依然很嚴峻,需要努力備考2021,不能懈怠。

我今年走完了考研初試的過程,也有一些心得體會,如果有希望探討的同學歡迎評論留言,我也會介紹一些自己的方法和歷程,謝謝。


珠城蚌埠


作為一個在高校教育管理崗位奮戰了十幾年的老兵,又是過來人,很瞭解這裡面的苦,特別是力爭上游,考名校,跟名導的人壓力還是很大的。我來和你說說研究生擴招會帶來的對後續考研學生的影響吧。為考研學子提供點參考。

一、為什麼要擴招?

這個答案很多人都已經大致能夠理解,就是為了緩衝疫情造成的企業發展受影響,從而導致就業壓力過大。通過擴招使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本科生繼續再讀幾年書,緩衝就業壓力。上世紀90年代末高校擴招持續了將近10年,一直到本世紀2010年左右才逐步放緩。去年國家在高職擴招100萬,可謂是規模空前的。本次的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擴招都是教育在關鍵時刻為社會發揮緩衝器的作用。作為社會子系統這也無可厚非。

二、碩士研究生擴招會對後期考研生產生什麼影響。

擴招肯定會對後續的考研生產生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下面具體分析。

1.有利的一面。按照高校招生的慣例,規模上去以後一般不會再降下來,因為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以後的碩士研究生規模只會再網上漲,不會往下跌,那麼招生指標多了,考研的壓力就會減小,成功率增加。

2.不利的一面。擴招對於當年的學生是有利的,對於後續的學生除了容易考上了之外,基本上都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人數增多,教學資源不足,培養質量下降。招的學生多了,就會導致資源不足。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導師不足,上世紀擴招之前,一個導師一屆帶1-2個碩士。擴招後一個導師基本上一屆要帶5個左右,有更厲害的一屆帶近10個,三屆就達到30個左右,不可思議。其次,表現得是實驗器材不足,這主要是理工科,有的大型精密儀器一個學校就1臺左右,研究生培養基本上都會涉及高尖端的儀器,那麼申請就得排隊了。再次,出現研究生大班上課現象,這原來只在本科生出現,可是由於擴招出現公共課,甚至是一些專業課也是大班上課了。這些必然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對於20201級的表現最明顯了,因為剛開始擴招,就是學校補充設備或導師也還來不及。想選本專業的名導師那競爭可不是強烈一點點的問題。

第二,文憑貶值,就業難,就業待遇下降。像本科生一樣,上世紀90年代擴招前,本科生屬於精英,就業容易,單位好,待遇高。擴招後立馬一落千丈,各單位開始招收碩士生,但是碩士生在本世紀初為了緩衝本科生擴招帶來的後續效應,2002年起也就行了擴招。結果2005年之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還非常受重視,比如到高校的的基本上都還給房子,但是從2006年開始,高校招碩士基本什麼都不給了,還競爭比較激烈了。現在一般的二本院校除非冷門專業,基本不要碩士生了,都招博士,還要211,985的。這次再大規模擴招一下,可想而知畢業後的境遇估計和現在的本科生相差不大。2021級就是第一屆受衝擊的。

第三,再深造考博的競爭壓力增大。注意本次是碩士研究生擴招,並沒有說博士生也擴招,最為學歷學位的最後一道關口,國家還是很慎重的。博士生雖然也逐步擴招,但是規模很小,保持穩定。所以碩士生多了,就業又不是太好,那麼就肯定很多人準備衝擊博士,而博士擴招較小,必然導致競爭壓力陡增。

2021級肯定就開始顯現,不過這個壓力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如果你能2021級讀碩,又想考博,那最好是第一年就考上,後面會越來越難。

不過無論如何能考上研究生肯定要比本科生強,不要考慮太多,只管考,上面說的不利只是對群體產生的影響,致於個體,不同努力程度是不一樣的。只要自己努力,再不利的環境也能出人頭地。祝每個考研學子都能成功!


閒墨談教育


影響很大。

因為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這個擴大招生的行動,會對2021年畢業生考研的方向有個巨大的引導作用。

如果是有心的學生,就會從擴大招生的專業裡找到國家需求什麼樣的人才,從而在這一年裡,對那個專業投入更大的精力,用一年時間的努力拼搏,爭取在2021年考研成功。


蒙圈了136


我的答案是對大部分準備讀研的沒有影響。

根據現有文件,官方的說法是[國家新增研究生計劃全部為全日制碩士,並以專業學位為主,要求向理、工、農、醫和師範等門類和方向傾斜,特別在國家急需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生物製藥、網絡安全、先進製造等相關領域要積極擴大招生規模。]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定向擴招,向國家急需的方向擴招。以集成電路為例,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缺口巨大,在百萬量級,因此集成電路研究生需要擴招很多年才能補足缺口。實際上,集成電路研究生擴招今年不是第一年提出了,在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擴大集成電路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養。

此外,這次疫情中,也反應出我國的基層醫療條件差,急需大量醫學生到縣級單位工作,提升縣級醫療條件和質量。其實這個問題國家也是長期戰略,以前就搞了很多年的免費醫學生:只要你同意畢業後回縣工作,大學期間免學費還有補助。

我國生物製藥也長期落於人後就不需要說了,大家在買非中藥的時候,那些難讀的名字就說明問題了。目前一些靶向藥的研發經費高達18億美元/個。中國遲遲跟不上國際藥物巨頭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

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先進製造也是國家中長期規劃,並且在中國製造2025中多次被反覆提及。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是幾百萬的量級,網絡安全和先進製造在百萬量級(數據憑心記,不保證準確)。

現在國內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是國家急需的方向缺口巨大,第二是部分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以集成電路為例,培養一個合格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預算2萬)、一次國內學術會議(預算1萬)、流片3次(按照180nm計算,每次大概10萬起〈具體費用和麵積有關〉;很多時候還需要流片90nm),集成電路在片測試至少1000元/小時,每個片子測試成本都是上萬。加上封裝並不算給研究生的補助,成本已經高達勁40萬,還不算偶爾和研究生去吃吃飯,給他們發點生活補助。其實很多時候導師也沒有辦法,為了省錢,就只有把流片實驗改成仿真,學術會議也不開了,培養的研究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就開始抱怨學歷貶值。

因此,與其擔憂由於招生人數過多帶來的學歷貶值(按照定向擴招的理解,很多人的學歷都不會貶值。並且現在報考的人越來越多,錄取比例越來越低),不如想辦法提升自身水平,把自己變成合格的高質量人才。


吾知難


首先要明白

第一:是整個地區擴招5%,不一定是每個學校擴招5%。

第二:就算每個學校擴招5%,不一定是每個專業擴招5%。

第三:就算你所報的學校專業擴招5%,是什麼概念?原招20人,現招21。哪怕原100,現也就是105。還是要你卡在往年院校專業線上,對大多數差5分往上的用處不大。

另外一定要搞清楚,除擴招外國家對考研還有其他消息

第一:非全政策(有可能都加到非全名額上)

第二:有文件指出“強基計劃”(大肆扶持理工科)

總結

第一、對於文科類、財經類……熱門專業沒什麼好高興的不太可能擴招到這些專業。

第二、如果你分數離院校線差很多的,別指望大肆降分不現實。

第三、擴招必定刺激更多往屆生報考,別指望報錄比降低,說不定還會更高。


美女請你自重


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這一決策很明顯是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對畢業生進行分流。

那麼擴招後對研究生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1、數量增多,含金量下降

物以稀為貴,研究生擴招後含金量自然會下降。可以拿本科學歷做對比,經過多年的擴招,現在本科學歷已經相當普遍,但含金量已不可同日而語。

2、考研人數增多,難度不一定下降

面對研究生擴招政策,加上各大考研機構的宣傳,考研人數肯定會上漲,如果上漲人數很多,考研反而難度會變大。幾年前大家的考研座右銘都是,幹掉自己左邊的和右邊的就夠了。隨著近幾年擴招,考研人數增加,除了幹掉自己左邊和右邊的,還要幹掉前邊和後邊的。

其實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擴招影響並不大。

首先自己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擅長的領域,不要盲目跟風考研。比如自己喜歡銷售,社交等行業,並不一定要考研,趁年輕早早打拼。

另外,如果選擇了讀研究生,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只要自己專業能力強,就算研究生數量增多,也不用因為找工作發愁。

總之立足於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未來的職業規劃,人生的追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不斷提升自己。


諸葛教育


有影響是肯定的。

擴招的政策對原有鐵定考研的學生來說是一大利好。

但也不見得。

因為這個消息也可能會促成原來沒打算考研的學生重整旗鼓披裝上陣。

這樣,國家是增加了幾萬個研究生畢業的高學歷人才,但對於幾百萬人的考研大軍來講,升學的比率不一定能有提高。

看吧,2021年的研究生招考參加人數肯定要超過350萬人。



聽於無聲


肯定有影響的,2021考研人數應該會增加至少50-60萬人。原因如下

1.研究生擴招,那麼報考的人也會增加

2.目前疫情的影響,很多人覺得自己沒考好的已經開始二戰

3.國家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大力扶持,也有一部分已經工作的人開始準備備考


三年*


2020年研究生已經確定要擴招了。昨天,強總召集的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要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一些省份也已經開始行動,做好了擴招的準備。

應該說,這是2020年考生的重大福利。雖然,對於870萬應屆畢業生來說,幾萬人的研究生增幅用來緩解就業壓力,只是杯水車薪,但對於那些在國家線上徘徊的考生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今年的國家線也有望降低5到10分。

今年的考生是歡喜了,但明年呢?很多人開始擔心起2021年的就業和考研了。真經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得不到有效緩解,那麼2021年,將會出現比今年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考研形勢。

第一,今年的870萬畢業生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今年是難以就業的。國家也說了,對於這部分人,可以保留應屆生身份,可以享受一些優惠政策,但他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就業,所以,明年,這部分人還會投入到就業市場上,會和2021屆學生搶飯碗,屆時,2021屆和2020屆畢業生同時出現,擬就業數據可能達到1000萬。

第二,今年的研究生考生是341萬,就算今年擴招到100萬,也還有240萬人無法錄取,鑑於今年的就業形勢,以及對明年擴招的預期,明年考生數超過400萬是大概率的。就算明年錄取110萬人,考研的難度也絲毫不會降低。

個人認為,如果今年出現大幅度擴招,那明年絕對不會再出現擴招,甚至還會縮招,因為高校的師資、實驗條件、宿舍等難以承受這樣的增幅。這樣,明年的考研形勢會更嚴峻。如果今年細水長流,小幅度擴招,那明年還可能會有擴招的機會。

不管怎樣,個人建議,2021屆考生,現在就開始著手複習吧,別心存幻想。人生的大考就在眼前,大家要有必勝的決心去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