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他能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嗎?

竹維雜談


南宋朝廷有兩個力量,一方是主戰派宗澤、岳飛、吳階、張俗、韓世忠等人,有這些名將的存在,南宋才以保留住半壁江山。這幾人都可以固守一方,曾經讓金兵很頭疼吃過不少敗仗,領教過岳家軍和韓世忠等部打戰的厲害。所以有了這幾位能征善戰,保家衛國的人,才守護著一片賦予自己的地盤——南宋。

另一方是以秦檜為文官集團的代表組成主和派,他們不選擇和金國抗爭,而是選擇委曲求全割讓土地,再經過賠償銀量及敬獻物品的辦法求和。

作為宋朝重文輕武的方針國策就已經讓宋朝的軍隊不堪重任,沒有加強訓練和裝備配置,讓軍隊逐漸弱化,並且每次派出去的部隊都有不懂指揮的文官監軍瞎胡弄,導致一次次的戰爭失敗,部隊的主要指揮權在文官的手裡,武官只能聽指揮。

一直以來被遊牧民族契丹鐵騎和漁獵民族金國鐵騎打得落花流水,損失了大半個國家。這樣的朝廷制度的軍隊狀況,豈能把金國消滅掉,能夠收復失去的北方地區,已經相當不錯了。

並且宋高宗趙溝是由文官集團擁護上臺的,更偏向於文官集團的利益選擇,要考慮到南宋所存在的問題,不能夠跟強大的金國所抗爭,所以選擇了納貢求和。

假如南宋全力支持岳飛和韓世忠等將領,想要收復故土,滅掉金國有幾個不可能成功的因素存在:

1、金國正處在鼎盛期

作為後起之秀的漁獵民族政權,女真族的金國十分強大,他們有一個老傳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誓言向外擴張的理念指引。經過剛剛消滅契丹帝國,佔領契丹國的大片土地和資源以及兵馬,更加增強了金國的實力。河西地區以及西北地區佔領者西夏王國,也和金國結成同盟。沒有後顧之憂的金國擁有強大的實力,對南宋形成壓迫性的態勢,依靠僅有的幾位像岳飛、韓世忠、宗澤這樣的名將,率領精銳的少部分軍隊想要收復北方地區和消滅金國沒那麼簡單。

2、缺乏有力的騎兵部隊,沒有老百姓和財主的支持,難以取得成功。

岳飛等人作戰是在南宋的領土上和入侵的金軍在作戰,有老百姓的物質和兵源支持,岳飛才會贏。宋朝想要支持岳飛等人北伐,就得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兵員補充,人力物力支持運送糧草物資。南方人歷來都存在小資思想,不願意做無利的付出,別說出錢、出力、出人去支持南宋北伐。這些客觀和主觀因素都不具備的南宋朝,支持岳飛等人去北伐,甚至消滅金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另一個主觀原因,宋朝就沒有一支象樣的騎兵部隊,缺少戰馬,短時間內不能訓練成功,要想打敗強盛的金國和契丹鐵騎,不太現實,就連和契丹多年開戰都是敗多勝少,除非是趙國時期的李牧再現,或許能成功。

3、周邊環境不允許

宋金兩國激戰正酣時,遙遠的西北西夏人就在虎視眈眈。這個國家當時差點被北宋滅亡,在發生靖康之變之際,西夏得到寶貴的間隙時間,得到一定的恢復,又積極和金國結成同盟。即使說岳飛消滅金國,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西北的西夏,西夏國考慮到自身安全會對岳飛進行有力牽制。

總體來說,打敗金軍入侵不難,想要收復丟失的北方地區,繼而能夠徹底消滅金國,沒那麼簡單,北宋也不具備這方面的實力,並且朝中有實權的文官集團不會支持趙構力挺岳飛等人去攻打金國。


五六居河西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滅掉大金是不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已下幾點:

1、收復故土沒問題

北宋的滅亡在歷史上是非常突然的,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北宋保衛國都的朝廷禁軍,不堪重用,長期依賴軍備鬆弛。而北宋最強的西軍則被困在關中。但北宋滅亡後,南宋朝廷建立,開始調兵遣將,逐漸穩住了局勢,並且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中興四將自己招募軍隊、訓練士兵。開始北伐,並一度取得了勝利。岳飛十年北伐,可以說完全把金軍壓著打。當時的金軍完全被岳飛打怕了。在佔領北宋後的大金已經後續乏力,難以更進一步。此時的岳飛距離收復失地只差一步之遙。完全可以收復故土的。

2、難以滅掉大金

但即使這樣,卻依舊難滅大金。因為滅國之戰,拼的是綜合國力。大軍北伐對錢糧的消耗相當大,當時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賦稅可以說是銳減。在加上朝廷南遷,南方政局並不穩,南方人對高額的賦稅抱怨很深。

南宋朝廷的軟弱。當時南宋朝廷已經不想再打仗了,也不想收復北方失地方。統治者這種偏安一隅的思想,讓整個國家都處於被動防禦狀態

反觀大金,先後滅掉了遼國和北宋,國力大增。雖然大金後方比較亂,但給予一定的時間是能夠消耗掉的。歷史上,在岳飛死後,南宋也多次北伐,但都無疾而終。即使在後期,金國同時面對蒙古和南宋,依舊能把南宋軍隊打敗。

總結

綜上所述,南宋朝廷在岳飛等人的努力下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是想要滅掉金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登哥讀歷史


如果說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就可以收復故土的話,那趙構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為何還要委曲求全呢?當時在趙構的心目中嶽飛不足以擊敗大金的,儘管岳飛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因為趙構明白大宋有幾斤幾兩,而大金又是個什麼的情況。

下面小編就來解釋一下岳飛為何不能滅掉大金吧,或者說很難滅掉大金。

大金國力正處於上升期間。

金兀朮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大金是由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因此大金帝國剛剛建立,大金的實力正在不斷的壯大。北宋已經被大金亡國了,儘管南宋有韓世忠和岳飛等名將,但是綜合實力還是不是大金的對手。

趙構心中有數,明白岳飛的勝利只是暫時的,因此他才不敢大舉進攻大金,唯恐遷怒大金,讓金人自己一塊抓到大金去。趙構曾經被當成人質送到過大金,因此趙構對金、宋兩國的實力都是相當瞭解的,而且大金的實力令趙構望而生畏。



大金的騎兵非常厲害

趙匡胤在開國的時候就一直想通過戰爭的方式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終其一生也沒有辦到。為何趙匡胤對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視呢?因為燕雲十六州產戰馬,而騎兵是步兵的剋星,所以奪取燕雲十六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通過獲取更多戰馬來強化大宋的軍事力量。

趙匡胤時期應該是大宋最強盛的時期,至少在軍事方面是吧,最強時候的大宋尚且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大金更勝大遼,岳飛若是要徹底打敗大金,以當時南宋的情況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大宋擁有燕雲十六州,而且具備很多的戰馬,在皇帝的支持下或許可以和大金來個大決戰。



大宋周邊敵人甚多,威脅太多

若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抗金,那麼南宋的兵力必定都要集中到北方了,而且能不能打的過很難說,多半是打不過大金。若是西北的西夏,南方的大理,西方的吐蕃趁機對大宋發難,那麼南宋很可能被大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國給瓜分的。

本身就被大金嚇破膽的趙構為了偏安一隅,所以他只能選擇求和來穩固自己的江山。後來提前禪位都是擔心大金來犯,若是南宋真的有實力滅亡大金,趙構也不傻,肯定不會被大金牽著鼻子走的!


唐朝的長老


可以,絕對可以,而且可能會改寫大宋帝國的歷史!我們從南宋,金國和岳飛三個角度來看。

一、南宋王朝

靖康之亂後趙構於南京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後金人不斷南侵,宋高宗害怕假借南巡的名義逃到今浙江等地,而後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當時的南宋在義和派秦檜和張浚的唆使下一味的南下退兵,金兵在岳飛等人的防衛下未能踏進長江以南。所以這時候的南宋在南方魚米之鄉綜合實力是沒有被破壞的,而且沿海地區高度的開放使南宋商品經濟更是繁榮,這是其一。南宋有幾次農民起義但都是很快被招降都不怎麼打仗,所以社會相對穩定,加上東晉末五胡之亂後華夏文明南移,經濟中心跑到了南方,加之盛唐和北宋的遺風,所以有一定的人口基礎,這是其二。其三,相對穩定的社會能提供行軍作戰的軍糧,供以宋軍大規模作戰。這是南宋

二、金國王朝

在岳飛收復今湖北以北所有地區後,金朝出現內亂,金太宗繼位後,原本的金國軍事戰神完顏宗翰失勢,金朝的又一個名將完顏昌在內政之爭中被完顏宗弼殺害,所以金朝當時內部矛盾也是頻繁。內亂一旦出現,整體實力就會下降。後來主戰派完顏宗弼和金熙宗完顏亶當政,公然撕毀和平協議,集結重兵大局南侵南宋,此時岳飛奉命抗金再次把金朝打退。金朝無奈吃不掉南宋,只能義和讓南宋稱臣納貢,這時候秦檜小丑就跳出來說服宋高宗義和,而後秦檜代表宋高宗跪倒在金使面前俯首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金國是吃不掉南宋的,因為金國內亂加上一直打仗,也是舉全國兵力也吃不掉南宋沒有任何辦法了。但南宋不一樣,在岳飛的領導下未嘗敗仗,最重要的是岳飛在這個時候是巔峰時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都歸他管,是為京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這是金國。

第三、岳飛

岳飛,除了在南宋初期未露頭角之時跟隨敗軍退過幾次,後自己帶兵之後,從始至終未嘗敗仗。特別是在他第四次北伐時,一度打到了河南開封,把完顏宗弼圍在開封城內,收復開封兵峰直指河北,一舉攻到金國東北三省指日可待。但是這時候小丑們又都跳出來阻止了,秦檜,張浚等人再次說服宋高宗,把山東,江西等地的宋軍再次撤回南下,導致岳飛成了孤軍,三面受敵,不得不南下撤退。

而當時岳飛撤退的時候,中原大地的抗金百姓們哭聲震天動地,宋軍一旦撤走這些百姓必將遭受金人報復。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岳飛不撤南下,中原大地的百姓以及河北山西的所有百姓都將跟隨岳飛,岳飛兵力將得到更大的補充,可以舉行大規模戰役。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宋高宗沒有聽信秦檜,張浚等奸臣的讒言,有點主見聽信岳飛的話的話,利用南方富庶的糧草經濟資源在後方支持岳飛,而岳飛收復中原得到所有百姓的支持,將金人趕出中原,此時被金人欺負的遼國看到金人被岳飛大敗,起來抗金,聯合宋人一舉攻滅金國。因此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飛抗金,舉全國之力,南宋也將會成為大一統王朝。可惜了秦檜,張浚小人作梗,至使我中原百姓慘遭屠戮,精忠岳飛一家含冤而死。

結語:若宋高宗未被秦檜、張浚等人矇蔽,全力支持岳飛抗金,最終聯合遼國滅金指日可待。





李小小湘


當時宋朝朝野上下,全力支持岳飛,他也只是防守,談反擊,可能性不大,最多是局部反擊,然後退卻,滅掉大金,那簡直就是作夢啊。

當時,我大華夏的形式是:

第一,宋朝和金國並立。宋朝,明顯佔弱。

第二,外圍的小國家,大理站在宋朝這邊,但也僅僅是站,啥也幫不上。而剩下的遼國、西夏、蒙古和吐蕃,都得看金國的臉色。金國後來還把遼國給滅了。

宋國打遼國,那是屢打屢敗,結果,金國一上來,就把遼國給滅了。此時的金國,處於上升勢頭。

岳飛,只是暫時扼制住了金國的進攻,取得了防護優勢。

如果兩國持續交戰不停,被滅被耗死的,只會是宋朝。

宋高宗趙構不僅不傻,而且還是一個相當精明,會審時度勢,會用人的皇帝,否則,也不可能有南宋一百多年的傳承:

第一,打不過,但能用錢和談和解決的,就用錢和談和。

第二,岳飛老想著迎回二宗,而且,岳飛的軍隊,叫岳家軍。這是所有宋朝皇帝,特別忌諱的。萬一,岳飛來個黃袍加身,也沒人限制得了他啊。

第三,長期打下去,死的是宋,不是金。

於是,註定了,岳飛不會有好下場的。


董江波


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我認為他可以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主要有以下理由。

首先,不管是收復失地,還是剿滅大金,宋朝都可以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迎回二聖,還我河山,這就給予這場戰爭以正義為名。朝廷的全力支持,必然是先擱置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對外,這就保證了相對穩定的戰爭後方,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對便利。

其次,戰爭燒的就是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保障。而縱觀當時的南宋,它經濟實力強大,農業手工業昌盛,城市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政府的財政收入巨大。支持岳飛北伐,就意味著南宋不會再向大金進貢歲幣,自然可以留出大量的錢財支持戰爭。

第三,從岳飛自身來說,他雖然出身於農家,但是卻受過教育,熟讀《春秋》《兵法》,精於騎射,行事磊落,忠肝義膽,擅長以少勝多,愛奇襲,是當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擁有與金兵作戰的豐富經驗,並且多是勝利經驗。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南宋朝廷拖後腿,岳飛肯定是可以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的。





書蟲跳跳糖


岳飛,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上學的時候,課本中也學到過,是我國著名的抗金英雄,最終被皇帝趙構12道金牌召回,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了。

大家肯定都會有疑問,因為當時岳家軍的氣勢真是高昂的時候,所到之處勢如破竹,趙構為什麼要12道金牌召回岳飛?為什麼不全力支持岳飛去北伐?我個人認為就算朝廷全力支持岳飛北伐的話,也很難收復國土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為當時岳飛打的旗號是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收復失地,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單單憑這一點,趙構就不可能支持他北伐,如果要是北伐成功,給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一個國家三個皇帝,那他自己怎麼辦?當皇帝當久了,誰還願意把皇位再推出去啊是吧。

2.趙構一開始確實是全力支持抗金的,但是沒有辦法,身邊有一個大奸臣---秦檜。秦檜整天就在照顧著耳邊慫恿,他說如果和金斌撕破臉皮就不好了,這也導致了,只要宋朝的軍隊打贏了金國的軍隊,就立馬派人去議和,兩國約定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金國可是狼子野心,讓宋朝賠了他們一大筆錢,他們拿著這筆錢休養生息,等他們緩過來之後又單方面撕毀條約,屢屢開戰。

3.南宋剛剛建立他的後方還不穩定,如果全力支持岳飛北伐的話,戰線就會拉的太長,一旦戰線拉的太長,後方就會直接崩潰。

4.岳家軍僅僅只是南宋王朝的一支軍隊而已,如果就想靠岳家軍滅掉金國的話,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必須舉全國之力和金國一戰到底,那鹿死誰手可能還真不一定,即使不能滅了金國,那也肯定會給金國打個半殘,造成不小的損失。

5.宋王朝本身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武將非常的不信任,所以趙構後期就怕岳飛功高震主,怕他萬一造反了,推翻自己怎麼辦,所以沒有辦法,最後只能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飛。


易乎


不得不說,以南宋當時的實力,即使全力支持岳飛北伐也很難收復故土,更不用提去利用大金了。



因為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實力的對比,並不是靠某個人神功無敵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就像三國時期,把諸葛亮說得神乎其神,但是終究改變不了魏強蜀夠的局面,所以諸葛亮六次北伐都只能無功而返。金國和南宋之間的實力,對事實上和魏國和蜀國之間的差不多,當時南宋只能夠憑藉天險據守而已。



一般來說南方的軍隊與北方的軍隊大很難取得勝利,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缺少戰馬,這是冷兵器時代完全無法彌補的問題。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過,其他的都無一例外的失敗了。戰馬在冷兵器時代的作用就相當於現在的坦克,大家看抗日戰爭片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當時中國軍隊在日本的坦克面前是多麼的無助。



事實上在南宋和金國之間進行第1次和談的時候,金國當時非常的大度,甚至打算將河南陝西等地直接還給南宋,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當時南宋等於收回了丟失的北宋的將近一半的國土。但是南宋的軍隊卻軍方將領卻不敢接受,甚至認為這是金軍的詭計,因為在水網密集的長江一帶無法擊敗南宋的軍隊,所以把南宋的主力誘到河南等地一舉殲滅之,到時候就可以滅亡整個南宋。由此可見,當時南宋的軍隊事實上不具有北伐收復故土的實力。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大家都知道,金軍之所以強大,是強大在他們的騎兵上,他們的騎兵是比契丹騎兵都難以相比的。大家都知道,在大金強大之前,經常和北宋戰爭的是契丹,北宋和契丹開戰了幾次,總是失敗居多,而北宋之所以打不過契丹,就是因為他們的騎兵厲害。

後來到了宋徽宗在位的時候,金國的女真族打敗了契丹,契丹差點被金國給滅了,這時候,投降金國的契丹人就逃向了西方。在金將契丹滅了之後,就開始對宋戰爭了,那個時候北宋打不過契丹,當然也打不過女真了。

最後,開封(北宋都城)被女真攻下,宋徽宗被抓。陰差陽錯之下,宋徽宗的一個兒子逃向了南方,這就是趙構。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他也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南宋之所以能夠保住,都是因為國家的幾個主戰派,其中就有岳飛,韓世忠等人,也正是他們,將金國的騎兵給擋住了,才讓南宋得以穩固下來。

這些善戰的將軍,每一個都有自己需要守護的地方,岳飛的上級是宗澤,他們所要守護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區,而吳階重要守衛的就是四川和陝西等地,韓世忠則主要負責長江一線,當然還有其他的將領,一起守衛祖國。

這幾支部隊都打敗過金兀朮,而金兀朮就是金國有名的名將,金兀朮多次與岳飛交戰,當然岳飛部隊的戰鬥力,金軍也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這個時候所發生的戰爭,都是在宋的土地上,而且大宋一半以上的國土都已經被金軍給佔領了。因此此時岳飛的主要責任就是將失地給收復,而不是滅掉金國。此時如果說趙構一心一意想要將失地收復,然後全力支持岳飛,那麼還是有一拼的,畢竟那些地方曾經都是大宋的土地,人民還是希望被宋收回的。

不過岳飛如果想要滅掉金軍,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畢竟北方太大了,他們如果抵擋不住,完全可以向別的地方逃跑,等到金軍疲憊的時候,再出來偷襲。

而且要打持久戰的話,南宋還是比不上金軍的。所以總的來看,想要滅掉金國,並不現實。


陳國鎮南王


即使朝廷全力支持岳飛,他也不能收復故土。

1.人心不齊

其一,文人墨客總喜歡用國土淪喪、北伐成功這些個詞來標榜自己是愛國的,但更多僅僅是停留在嘴巴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行動,而這部分人佔據了宋王朝的大大小小的絕大多數政治崗位。即使是全力支持,也是停留在嘴巴上的全力支持,他們並不會真的掏錢賣命。

其二,南宋的政權建立在南方,而南方人更多的是不希望捲入戰爭中去的,小農思想嚴重,只想安心地賺小錢錢,他們甚至連嘴巴上的支持都不願意給。

2.財政危機

打仗是需要銀子的,是需要大把銀子的,而銀子是趙構政府最缺的。哪怕趙構政府全力支持,力量是相當有限的,而通常而言,財政危機很容易導致政府破產,這就必然導致趙構政府會為了延續政府的生存而停止對岳飛的生存,不然南宋很可能滅亡在趙構手裡。

要說打仗頻繁,唐朝可謂第一,要麼在打仗,要麼在去打仗的路上。但唐宋兩朝的戰爭形態不同,唐朝是掠奪方,贏了可以從當地獲得彌補,可以以戰養戰越打越富;宋朝不同,宋朝是被掠奪方,贏了必定造成損耗,輸了就損失當地所有資源,不會得到彌補,最終只能越打越窮。

3.戰馬短缺

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了整個宋王朝,南北兩宋都是如此。戰馬問題不得到解決,騎兵對步兵具有先天的壓制力,只能拿人去填,這裡又回到了前面說的人心問題,南方人不會填進去,北方沒有收復,沒有足夠的屍體填進去彌補不了其中的差距。

4.外交

兩宋的外交策略真是奇葩來的,先有聯合金滅遼這個徹頭徹尾失敗的外交,後有聯合蒙古滅金這種神奇的操作。宋朝本身不是最強的,卻要聯合最強的滅掉老二,讓最弱的自己去獨力面對剛吃下了老二的老大,真看不懂這種謎一般的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