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上世紀六十年代石橋鋪中學籃球場)

  籃球是青少年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籃球運動風靡石橋鋪的學校、部隊、廠礦企業和農村社隊。

  石橋鋪地區開展籃球運動的歷史很早,據《石橋鄉志》記載,1938年就有了由周正文、謝安利擔任隊長的“石盤”籃球隊。抗戰勝利後,街娃和駐軍軍官中的籃球愛好者共建了“石聯”籃球隊,球隊的訓練場地就在醪糟鋪的紅廟小學操場。每到下午訓練時間,觀眾甚多,街民萬禹山見機擺了一個茶攤,生意相當不錯的。

  解放初期,一批從二野部隊轉業到石橋鋪派出所的公安幹警,在張家花園旁邊的雞市壩上栽了兩根圓木柱,釘上由木塊拼鑲而成的籃板,再安裝一個簡易鐵圈,就形成了一個半截球場。公安幹警和街娃常混在一起打半場球,既豐富了業餘體育活動,又加深了警民關係。

  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展,國家建設突飛猛進,石橋鋪地區的社會單位逐漸多了起來。解放軍總後工程學校、總參通信學校,省黨校、市黨校、省團校,水瓶廠、針織廠、啤酒廠、鐘錶廠、模具廠、21修配廠、巴山廠、碼機廠、二軸廠、標件廠、印機廠、電保場、搬裝機運站、裝卸修配廠,石橋鋪中學、外語學校等部隊、事業單位、廠礦、學校都有標準籃球場,有的還安裝有燈光設備,具備了良好的籃球運動基礎條件。而且,有兩支軍內著名球隊常駐石橋鋪,一支是五十年代的西南軍區“戰鬥”籃球隊,一支是六十年代的重慶城防部隊“內衛”籃球隊,推動著石橋鋪地區籃球運動的廣泛開展。

  這些籃球場雖然地處單位內或家屬區,卻不像現在那樣戒備森嚴,如臨大敵,閒人免進,而是隨進隨出,不受干涉,誰都可以進去打籃球,自由方便。各個運動場上都有籃球愛好者在烈日下、寒風中汗流浹背地騰躍蹦跳,籃球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普及率大大超過足球、乒乓球等項運動。在群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上,湧現了一批打籃球的高手人才,球隊集體也取得很好的戰績。

  新中國建立之初,由賀龍親手組建的西南軍區“戰鬥”籃球隊名揚軍內外。上影廠早期電影《女籃5號》中,那個劉瓊扮演的教練田振華,穿的就是“西南軍區”的球衣出場的。在大名鼎鼎的西南軍區女籃中,有一名女隊員文制中,是陳家坪重慶熱水瓶廠職工的子女,她曾經入選過國家隊,到過東歐國家征戰,獲得過不凡戰績。

  那時的“戰鬥”籃球隊,常駐重慶近郊的歇臺子部隊營房訓練。1955年,西南軍區男籃到重慶針織廠作過訓練表演賽,很多人前往觀看,引起轟動。女籃的文女士受邀到水瓶廠搞過兩場活動,一次是向廠裡的籃球愛好者介紹她隨中國男女籃球隊到蘇聯、波蘭等地訓練和比賽的情況。另一次是組織了一場教學賽,她親自披掛上陣,表演了精彩的球技,令現場觀眾大飽眼福。這些活動在石橋鋪地區的青少年中間,播下了籃球運動的火種,吸引了眾多的青少年參加籃球運動中來。

  受此影響,水瓶廠的男子籃球隊應運而生,逐漸成為沙坪壩區的一支強隊,在沙坪壩區文化館、楊家坪體育場、市文化宮、市體育館經常有他們比賽的身影。隊員李華平,外號“小彎背”,是球隊的核心隊員,形象斯文,常常不聲不響地把一個個籃球準確地投進籃筐內。中鋒孫永年,外號“大彎背”,站位搶位靈活多變,手腕翻動運用自如,籃下得分易如反掌,一場球下來,油光的包頭紋絲不亂。前鋒景宗富打球很有特色,滿場跑動大喊大叫,上籃動作怪異誇張,常逗得觀眾鬨堂大笑,場內氣氛因之熱烈而喜氣。

  石橋鋪中學也是開展籃球運動較早的單位之一,1957年建校之初,學生們就活躍在球場上。之後,隨著學校球場條件的逐步整治改善,球隊活動便形成為一種無形的制度。每週六都是球迷們釋放激情的日子,班與班、教師與學生、校隊與外校或外單位,籃球比賽接連不斷,水平也有所提高。59級的陳德錄、王邦智、李大明、王林清、吳啟華、陳南炳,60級的蘇民生等,都是有名的球員。60級女生董志蓉後來當上石橋公社女子籃球隊長,在六十年代中期兩次率隊勇奪重慶市籃球“豐收杯”。化學老師歐陽東平的籃球也打得很出色,校隊的組織訓練都由他負責,訓練出一批又一批愛好籃球的學生。

  1964年,石橋鋪中學的籃球成績取得新的突破。那一年四月,由體育教師邱雲安任教練,初64級的郭思元任隊長,於渝生、焦重慶、張瑞望、範金保、顏道九、萬家福、王文命、龐國義為隊員組成的校隊(賽後增加趙海山為預備隊員),參加了沙坪壩區的青少年籃球選拔賽。在號稱文化區,強隊如林的沙坪壩區一路闖關拔寨、連戰皆捷,取得出線權。並在最後的決賽中一鼓作氣,戰勝了實力強盛的重慶三中(今南開中學)男籃而奪冠,在沙坪壩區的學校和球迷中引起強烈地震。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出席重慶市三運會的石中男籃)

  原西南軍區“戰鬥”籃球隊的隊員田玉全(五一技校體育教師)受區體委指派,擔任石中少年男籃教練,於當年6月,率隊參加了重慶市第三屆體育運動會,獲大會男籃少年組第四名。

  從此以後,石橋鋪中學正式把籃球運動列為學校重點傳統項目,成效顯著。1965年,以範金保為隊長,王文命、趙海山、卓開麒、胡義晴、韓開強、楊寶田、周光傑、趙一光為隊員的石中男籃獲沙區中學籃球比賽亞軍。後又增加趙文、範自春、吳雄、李國秧、程文憲、唐良光等為校隊隊員。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勇奪沙區亞軍的石中女子籃球隊)

  女子隊隨之崛起,掀起一股石橋鋪女籃狂飆,打出石橋鋪,走向沙區主賽場。1966年上半年,以邢昭群為隊長,李昌萍、潘秀雲、周渝美、趙燮君、劉國華、陳幸生、吳思碧為隊員的石中女籃,在石橋鋪、大坪、鳳鳴山、化龍橋片區賽中,所戰皆捷,以不敗戰績獲第一名。複賽中又連克三中、二十八中等強手,進入決賽,獲沙區中學籃球比賽亞軍。賽後增加楊樺、王桂蘭、樊蓮花、劉安芳等為預備隊員。

  這批女籃隊員於1969年下鄉後,成為當地公社籃球隊主力,返城參加工作後雄風不減。邢昭群被選拔到市財貿女籃,陳幸生加入石油系統女籃,劉國華由武漢鼓風機廠球隊選入武漢市機械局女籃,潘秀雲、趙燮君等成為重慶針織廠女籃隊主力,還代表“三橋”(新橋、上橋、石橋鋪)聯隊打球,李昌萍、周渝美、吳思碧都是本廠女籃球隊的絕對主力。

  1981年至1983年區內中學初中女籃比賽,分別獲第二、第一、第三名,為區內強隊之一。男子籃球隊在1974至1976年間也為區內強隊之一。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入選重慶代表隊的郭思元)

  1964年9月,石中男籃隊長郭思元(外號山羊)被市一中高中部特招錄取。在市業餘體校專職教師輔導下,他經過刻苦鑽研和艱苦磨練,很快成為校隊主力,在市內中學中聲名鵲起。文革中參加“紅警區”球隊,在市體工隊著名教練孫鎮東(外號“牙膏”)帶領下,幾乎打遍了市內有名氣的廠礦球隊。1968年10月被移防雲南的54軍特招入伍,在軍內球隊如虎添翼,分別代表過團、師、軍的球隊參加比賽,戰果斐然。1978年復員回渝,擔任重慶甲級強隊“市水運”男籃隊長,八十年代入選重慶市代表隊和四川省交通系統代表隊並擔任隊長,在省級比賽和第六屆省運會上打入決賽。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郭思元在四川省第六屆運動會上)

  1975年,石中學生李亞光由學校輸送到市體校打籃球,翻開了他進入國家隊打球的輝煌一頁。

  李亞光原籍江蘇鎮江,1974年跟隨在部隊工作的父親工作調動來到重慶,進入石橋鋪中學高76級一班讀書(石橋鋪中學從1973年起開始辦高中班,並更名為重慶市58中),在籃球活動開展十分活躍的校園內,李亞光很快與籃球結緣,因身高1.88米的優勢,不久便加入校籃球隊。

  每天下午放學後,校籃球隊都在體育老師彭聖平(後任副校長)的組織下進行籃球訓練,球技提高很快。本來他父母不想他因為打籃球而影響學習,他卻顧不了那麼多,依舊活躍在球場上,每天很晚才回家。儘管腰痠背痛,渾身疲乏,可打籃球的感覺痛快極了,這段時期成為李亞光最快樂的時光。

  在沙區組織的全區性籃球比賽中,由於李亞光球技突出,成為比賽的絕對得分點,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注視。1975年,重慶市體工隊通知各區縣、學校,把符合條件的學生去指定地點報名,挑選體育尖子。學校為李亞光報了名,由彭聖平老師帶著他去大坪參加考試,進行量身高、測體能、集中訓練等,被順利錄入重慶市體工隊,成為重慶市著名教練孫鎮東麾下一名戰將,其籃球生涯發生重大轉折。

  進入專業球隊之後,李亞光神速遞升:1977年入選四川省男子籃球隊,1980年入選國家男籃二隊,1981年入選中國男子籃球隊。他攻守兼備,技術全面,爆發力和突破能力強,擅長中遠距離投籃,擁有“拼命三郎”和“亞洲第一後衛”的美譽。

  90年代初,他接任中國女籃主帥職位,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帶領中國女籃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獲得亞軍,創造了中國女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作為中國籃壇的風雲人物,1999年被評選為“新中國籃球運動50傑”之一。退役後曾任中國籃協副主席,重慶市體育局副局長。

  2017年11月5日,運動健將李亞光回到石橋鋪中學(現名重慶市渝高中學),參加母校建校60週年慶典活動。在這個夢想起步的地方,他顯得特別興奮,連聲祝願母校越來越美好,希望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李亞光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

  石橋鋪農村的籃球運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高潮迭起,1956年的石橋鄉就有男籃隊8支,女籃隊3支。1965年,重慶市舉辦首屆“豐收杯”籃球賽,石橋公社以曾依才為隊長的男籃和以董志蓉為隊長的女籃雙雙奪冠。1966年的“豐收杯”,男隊獲亞軍,女隊蟬聯冠軍。文革後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在市“農運會”、省“豐收杯”以及全國“致富杯”上不斷取得佳績,石橋鄉因之而名聲大揚。

  石橋鋪的籃球活動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最典型最熱鬧的是工程校大操場,人聲鼎沸,四個球場八副籃板不得空閒。街娃、廠娃、村娃每天有數十上百人聚集在這裡,從早到晚,不停息的輪換上場打球,打半場、打全場比賽的都有。在七醫大分校駐工程校時期,一名從上海青年隊考來的學員,球技出眾,打籃球時常獲得周圍觀眾的連聲喝彩。

  文革期間,石橋鋪地區組織過幾次籃球聯賽,各廠礦、學校、部隊的球隊全數登場,殺得難分難解,擁有市公交公司兩名主力隊員的電車保養場和重慶熱水瓶廠、市搬裝公司等代表隊稱雄石橋鋪,名列前茅。

  石橋鋪一些在校讀書的街娃和廠娃還自發的組織起一支聯隊,與駐工程校的部隊連隊打比賽。第一場部隊打輸了,第二場部隊搬來團部籃球隊的主力隊員來和老百姓聯隊打,才撈回了面子。

  水瓶廠、針織廠的一批廠娃,組織了一支號稱“第四向陽院”(水瓶廠屬石橋鋪的第四居民段)籃球隊,與正在白馬凼機運站集訓的“市搬裝”公司球隊幹了一場,居然大獲全勝班師回朝,把甲級隊“市搬裝”的隊員和教練氣得半死。

  石橋鋪籃球好手臥虎藏龍,燦若繁星,除前面文中提到過的人名之外,有張明飛入選市代表隊,刁祥貴進入重鐵分局和成鐵公安打球,張世木、張澤剛、楊忠平進入市公安隊打球,周吉勇、吳思平進入市商業隊,吳慶山進入林海隊,劉雲進入攀枝花市代表隊,張坤林、柳德明被部隊特招入伍打球。還有傅永治、戴成林、鄧生祿、王忠平、謝文祥、甘國成……等,一度在球場稱雄,留下美名。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籃球運動職業化的開展,加之企業改制轉型,籃球在石橋鋪的普及率有所下降。好在2016年3月,渝高中學(原石橋鋪中學)成立了“重慶李秋平籃球俱樂部”,培養造就了一批籃球人才,堅守了籃球這塊陣地。

  

籃球運動在石橋鋪

  (著名教練李秋平為球員作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