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西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西

2019年10月17日,廣西崇左大新縣。廣西美食眾多,來到當地一定要品嚐特色美食

白切雞一碟、醬料一碗,這種組合,聽起來似乎寡淡無味了一些?

在白切雞走出廣西的大林山之前,這種觀點尚未成立;吃慣濃油赤醬的人無法接受白味,也是自然。

待白切雞借網絡效應滑入萬千人之口時,這個觀點便被難以拒絕的繚繞肉香深深改變。“大味至淡”的白切雞特質,也自此為人熟知。

如果說廣東人愛吃雞,那麼廣西人對吃雞則達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無雞不成宴”。大節小節吃雞,大事小事吃雞,甚至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吃雞。每一個廣西人一定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從外面回到家,你老爸肯定會給你——“殺只雞”。

雞拔毛,處理好,再用熱水浸熟,斬塊,蘸蔥薑蒜蓉。簡簡單單的做法,卻能把鮮味發揮到極致。這道白切雞看似普普通通,其實在你大快朵頤之前的每一個環節,都大有講究。


不是每一隻雞都有資格成為白切雞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西

廣西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林深,適合養雞,出產的品種很豐富。比較出名的就有三烏雞、小董雞、馬山雞、靈山石岐雞、良鳳花雞、竹絲雞、瑤山雞、當雞、海雞等十幾個種類。雖然雞的種類很多,但卻不是什麼雞都適合做白切。

為了吃上一頓好的白切雞,從選雞開始就嚴格把關。


白切雞一般選擇走地雞,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走地雞吃著蟲子長大,漫山遍野地跑,經過180天后,長成了一隻隻身形勻稱,沒有多餘脂肪的“靚”雞。因其多運動、不吃飼料,肉質最為細嫩,連雞骨都透著鮮甜。

經驗老到的人怕被雞販忽悠,還會看看雞的屁股,來檢查母雞有沒有生過蛋,沒有下過蛋的小母雞則更為鮮嫩。因為白切雞吃的就是一個原汁原味,所以食材上的任何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


大道至簡,“大味至淡”


在武俠的世界裡,最厲害的那一道功夫往往是最簡單的。看似普通的幾個招數,卻有著最大的威力。

白切雞的烹飪步驟大概是所有菜系裡最為簡單的,煮好一鍋熱水,把整隻雞放進去,煮上個二十來分鐘,即可出鍋。這很符合“大道至簡”的中國式哲學。

但檢驗一道白切雞是否符合標準,對煮雞人的每一步功力都要求極高。好的白切雞是“煮不透“的。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西

首先是皮亮。煮的好的白切雞,皮都淡黃髮亮,一端上桌,立馬就能迅速奪人眼球。有經驗的人,在煮好之後,不會馬上就端上桌,而是撈起涼一會兒,這樣雞肉才會更加緊實。

其次是柔嫩。好的白切雞,肌理飽滿,肉質嫩白如雪。不用嘗,光從視覺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鮮嫩。當一口咬下,藏在肉層之間的汁水會微微爆出,滿口飄香。

再者是骨細。如果能看到雞的四周微微透明,就說明是一隻比較嫩的雞。為了讓雞保持嫩滑,煮雞的時候不要直接把一整隻雞都放進去,而是先浸一半拿出來,換另外一邊繼續浸。這樣循環四五次後,再將整隻雞放進去。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雞保持水溫的溫度,浸出來的雞才會皮爽柔滑。


一碟簡單的蔥薑蒜料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離開廣西

在廣州吃白切雞,有一種傳統的蘸料——用黃芥末和白醋調製的黃芥末汁。在老廣看來,微微帶酸的味道可以減少雞皮的油膩感。

有些地方吃白切雞也會融入當地的飲食習慣、文化。像海鮮之城的潮汕,人們加入了沙蟹汁、魚露,用鹹鮮進一步激發出雞肉的香味,但如果不是本地人,就未必能習慣這口滋味了。

而廣西的白切雞吃法,又是另一種風味。簡簡單單的姜蔥蓉,加入醬油或者鹽,就可以帶出白切雞的鮮甜滋味。


這種對烹飪極度簡單又自信的心態,與廣西人的歷史和性格息息相關。

廣西源自南越,在蠻夷之地開拓疆土,自有勤勞刻苦、低調為人之本性。而廣西人又十分好客,從選雞到煮雞的每一個步驟都做到最好,才覺得不會虧待了客人。

沒有複雜的調料,花哨的煮法,隨性的骨子裡又帶著固執,這大概是廣西人的另一種生活的智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