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白點病會短期反覆嗎?

大澤的暖男爸爸


白點病是飼養金魚時的很常見的一種病,體表寄生蟲引起的。

1、治療白點病硝酸亞汞效果非常明顯,以汞劑+升溫療效最快,但硝酸亞汞毒性較強,用量必須很準確,否側可能會毒死金魚,魚苗不能使用;相對而言紅藥水的毒性比較輕,劑量也好掌握,可以使用注射器,不會出現藥量超量過多,紅藥水藥量6ml/100升水是很安全的,魚苗用量減半。

2、亞甲藍或生薑辣椒水也可任意治療金魚白點病,但是效果較慢、時間較長,需要7天左右的時間;配合加熱棒可以縮短治療,亞甲藍對硝化系統也有破壞作用;生薑辣椒水對硝化系統的破壞性較小。

3、升溫治療:治療白點病用加溫棒加熱能明顯增強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是快速治癒白點病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甚至單獨加溫、無須加藥都能治療白點病,因為小瓜蟲怕熱,28度會停止發育,所以28℃以上的水溫基本不會出現白點病。

溫馨提示:

1、為了防止藥物失效過早,整缸潑灑紅藥水需要暫時關閉過濾2小時,氧泵需要開啟,2小時後再打開過濾水泵,紅藥水不能和鹽一起使用。

2、白點病治癒後不要馬上立刻拿掉加熱棒,保持高溫2-3天后慢慢降溫防止復發。





胖獸醫


題主,你好。我是養了好多魚,養魚好多年的“熱愛生活的漁夫”,想知道更多養魚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兒,請關注我,謝謝!


題主的問題是:金魚白點病會短期反覆嗎?

就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真實觀點和經驗!

我的觀點是:

金魚白點病會短期反覆。

理由如下:

🔳🅰🔳金魚白點病是小瓜蟲引起的,這種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殺蟲,殺蟲的治療週期是五到七天,期間需要做好升溫工作,保持30攝氏度左右較為有效。既然週期較長,如果在前面的治療中療程稍短,並沒有完全按照既定規定時間進行殺蟲治療,導致小瓜蟲沒有完全被殺死,在合適的條件又重新死灰復燃,從而造成反彈。

🔳🅱🔳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下,我給大家介紹下,就是我家的泰獅在最初也是得過白點病,也是常規治療方法,水溫升至三十攝氏度,也是保持了一週,結果和題主遇到的情況一樣,也是發生了反覆。

那麼為什麼白點病會發生反覆呢?出了什麼問題呢? 結合一下我家的案例,希望能夠解決題主的問題。

  • 💧後來我想了一下,覺得問題出在了上濾
    ,我家泰獅的上濾使用的滴濾盒,問題就在這兒,魚缸裡的水在持續加溫持續殺蟲的狀態,但是魚缸上濾盒裡的水溫度不會那麼高,尤其是室溫與缸內水溫相異較大的冬天,上濾裡的水是一個溫度不是那麼高的狀態,那其實上濾盒裡的濾材上附著的小瓜蟲隨著上濾水流溫度的降低,存在小瓜蟲當中的“殘兵敗將”,某一時期某一條件恢復進攻的狀態也不是不可能。
  •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升溫多來幾輪,徹底殺蟲,避免後患。
  • 💧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題主家的這個缸也是上濾,週轉箱過濾,裡面可能會存在沒被完全殺死的小瓜蟲,導致了反覆發作。解決辦法就是殺蟲。

◼️◼️延伸閱讀:白點病的輔助治療和終極治療

眾所周知,白點病需升溫至30攝氏度保持一週,那我在這裡介紹下輔助治療和終極治療。

  • 💧輔助治療指的是換水,加大加頻換水次數和數量,提高金魚自身的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 💧終極治療指的是全缸下藥,針對性殺蟲 硝酸亞汞或者商家賣的白點淨全缸下藥,注意不要過高濃度,可以考慮緩慢增加藥物濃度,也是要注意後期換水降低水中藥物濃度,保證金魚健康!

🔳🔳🔳🔳【小結】🔳🔳🔳🔳

白點病不可怕,短期反覆也不可怕,只要勤於觀察,早點對症治療,也能完全乾掉小瓜蟲。


我是“熱愛生活的漁夫”,大家可以叫我“漁夫哥”,

洋洋灑灑許多言,

希望解決友問題,

愛養魚兒愛生活,

歡迎轉發和關注!

謝謝大家!


熱愛生活的漁夫


你好,咱們魚店也經常出現白點的情況,治療不徹底會反覆,治療徹底是不會反覆的,我來分享一個治療方法吧。

1. 白點病,其實是外寄生蟲(小瓜蟲),並且很容易傳染,一般一個缸裡面出現一條,兩三天的時間就會擴散給整個魚缸,但是小瓜蟲有個弱點,就是在溫度高於30度會停止生長而死掉。所以一般出現白點咱們就升溫就行。這樣白點是不會反覆的。藥物一般不推薦,多年經驗告訴你無法有效根治,或者說一般人掌握不好,勞民傷財。

2. 發病原因

一般常見於冬轉春,秋轉冬,這兩個時期。一是這時候細菌滋生快,二是晝夜溫差大,忽冷忽熱的環境讓魚產生應激反應,甚至有的水質不好的,直接造成魚的免疫力下降,所以春秋兩季最容易生病了。小瓜蟲(白點)當然也不能缺席。所以這兩個季節得多留意,加上平時換水也要處理好,一是困水,二是規範發操作(溫度一致,換水要慢)

希望能幫助到你。





魚景


金魚的白點病,很多魚友都碰見過,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併發產生水黴病和細菌感染,致死率很高。嚴重時藥物就會無效,金魚會大批死亡甚至團滅。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金魚白點病的致病原因、症狀和防治方法。

感染了小瓜蟲的金魚

一、白點病的症狀

感染了白點病的金魚身上會出現顆粒分明的一顆顆的白點。感染初期,首先會在金魚的胸鰭、背鰭、尾鰭等部位出現白點,這時金魚還能正常覓食,但是會經常用身體蹭缸壁或者魚缸內的其它堅硬物,希望以此來蹭掉自己身上的白點病原體。白點病從開始到蔓延到全身的速度很快,往往幾天後(條件適合的話,甚至會在一天之內)就會白點佈滿全身,呆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就像灑滿了麵粉。

感染了白點(小瓜蟲)的金魚

二、白點病的元兇——小瓜蟲

白點病實際是一種寄生蟲病,而這種寄生蟲指的就是原生動物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金魚的皮膚或鰓部就會引發白點病。小瓜蟲成蟲內部有一個月牙狀器官的寄生蟲,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包囊分裂期和感染期,包囊在宿主金魚身上成熟後,衝破包囊到水中,沉到水底開始孕育新的分裂繁殖。一次約500到1000個幼蟲。之後再遊向新的宿主,感染別的金魚並等待成熟。

顯微鏡下的小瓜蟲

三、白點病的發病原因

金魚的白點病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飼養環境下容易流行。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金魚在新水刺激下,極易發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新手魚友,經常在換水後第二天就發現金魚出現白點的情況。一般夏季高溫下不會發病,小瓜蟲不耐高溫,28度以上很難存活。

金魚的白點病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發生

治療金魚白點病,一般傳統使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等藥物(食用水產禁用藥物)。全缸潑灑或隔日撈出藥浴,都可以有效治療。如果是在金魚小苗兒階段,可以採用生薑加辣椒熬製成濃汁直接拋灑水體的方式,也可以較為有效的治白點。

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升溫至28度以上來治療白點(小瓜蟲在28度以上很難存活)。但要注意必須逐漸調高溫度,每天升溫不超過2度,直至28度以上。因為升溫過快導致的危害,有時比小瓜蟲還嚴重。




中華武術絕技表演


首先認識什麼是白點病:

金魚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

症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佈,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幾天後白點佈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併水黴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藥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週末Yu快


白點,就是小瓜蟲。一種寄生蟲。在治療不徹底的時候,很容易復發。

白點在春秋,冷熱交替,晝夜溫差大的時候容易得。小瓜蟲在15至25攝氏度的時候是爆發期,也就是成長繁殖很快。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小瓜蟲會很快長滿魚的全身。並且在魚缸內大範圍爆發,導致魚大量死亡。

在治療時,魚明顯好轉,身上已經沒有白點了,可魚缸內還會有小瓜蟲。

小瓜蟲最簡單安全的治療辦法就是升溫,溫度越高,小瓜蟲的生長髮育越快,達到28攝氏度的時候,就會停止繁殖,死亡。

在發現魚得了白點後,儘量在早期就給魚缸內使用加熱棒升溫。但升溫不易過快,每兩小時升一度,每天不要超過五攝氏度,比較安全。在魚缸內水溫升溫至28攝氏度以上,白點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好可以把水溫升至30攝氏度。等魚身上白點全部沒有了。開始底層抽水,在倒入新水時,把水也給加熱至三十度。不要讓魚缸內水溫有大幅度變化。保持溫度,堅持每天換水五分之一左右。持續十天,白點就會治好,而且不易復發。在加溫治療時,停止餵食。治療好後,以每天魚缸內溫度降不超過2攝氏度為標準,慢慢把溫度降至平常飼養魚的溫度就可以。

藥物治療也可以,但對魚缸內的硝化系統破壞很大。所以建議用升溫治療的辦法。安全,有效。


聊個魚


白點病(小瓜蟲病)是一種全球性淡水魚類普通的一種常見病。

如圖中我漁場在初冬時感染白點病的黑色蘭壽。(重度白點病)

症狀:病魚體表 鰭 鰓瓣上佈滿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白色點狀蟲體和包囊,肉眼可見。俗稱白點病。重度時魚體頭部 軀幹 鰓 鰭 粘液增多,與蟲體混在一起。好像白色薄膜。病魚在水中反應遲鈍,遊動緩慢 不攝食 呆浮,此病發病期短,傳染速度快 ,常引起爆發式死亡。

發病規律:白點病的蟲體在15~25攝氏度,繁殖密切劇烈。水溫高於25攝氏度就開始消退,28攝氏度以上蟲體脫落死亡。所以白點病多發病與春 秋 都是此病的高發季節。

1切忌用生水和溫差過大的新水換水。致使魚體感冒 ,讓病蟲有機可乘虛而入。

2充分利用小瓜蟲24小時找不到宿主即可自行死亡的這一弱點,飼養金魚的水,應該進過暴曬或2-3天后再使用。

3用融有0.1~0.2p.pM硝酸亞汞的水全缸潑灑,或者在10斤水中放入0.1克硝酸亞汞藥浴一小時。再用等溫新水洗過後放入消毒過的新水池中飼養。(漁場多使用此方法,見效快。但存在有毒風險,家庭飼養時使用濃度要把握好)



歲月留金年年有魚


金魚白點病一般不會反覆,小瓜蟲病俗稱“白點病”,它是一種世界性廣泛流行的魚病,1876年由法國人Fouquet描述並將病原定名為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is)。多子小瓜蟲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幾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養殖魚類,尤其對無磷魚類如叉尾鮰、黃顙魚等危害嚴重。

【病原】多子小瓜蟲隸屬動基片綱、膜口亞綱、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蟲屬。

多子小瓜蟲的形態隨其所處的生活時期不同,而呈現很大差異。

成蟲期:成蟲期蟲體又稱為滋養體,蟲體較大,肉眼可見,一般為橢圓形或球形,乳白色。體披有分佈均勻的纖毛。胞口位於體前段腹面。胞口表面觀似人“右外耳”。口纖毛呈“6”形。圍口纖毛從左向旋入胞咽。體中部有1個馬蹄形或香腸狀的大核。小核球狀,緊貼於大核之上。胞質內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許多小的伸縮泡。

幼蟲期:幼蟲體呈卵形或橢圓形,前段尖,後端圓鈍。前端有一個乳突狀的鑽孔器。體前方有1個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個反光體。全身披有等長的纖毛。在後端有1根長而粗的尾毛。大核橢圓形或卵形。體前端有1個大的伸縮泡。

包囊期:脫離宿主的蟲體在2-8h內形成硬質包囊。包囊形成後,蟲體在包囊內不停轉動,馬蹄形的大核逐漸變為圓形或卵形,小核可見,包囊內蟲體胞口逐漸消失。2-3h後,蟲體開始分裂,經9-10次分裂後就不再分裂。

【生活史】多小瓜蟲生活史(圖4)為:①掠食體鑽入魚類皮膚後被寄主組織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體發育成直徑約1mm的滋養體,並在魚類皮膚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縮泡的滋養體離開寄主自由遊動,並沉降到池底後自身分泌一種凝膠狀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內形成並開始以橫裂的方式繁殖,最後產生近1024個,長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體(掠食體只含有1個伸縮泡);⑨包囊壁破裂釋放掠食體,掠食體在1d內入侵魚類皮膚,第二天仍沒有成功鑽入魚類皮膚的掠食體將死亡。

【病症】蟲體寄生於體表、鰓絲及鰭等部位。寄生於魚的皮膚、鰭、頭、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見的小點狀白色包囊,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故稱為“白點病”。它引起體表各組織充血,並同時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爛、脫落,甚至蛀鰭、瞎眼;病魚體色發黑、消瘦,遊動異常;病情嚴重時,魚體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病魚食慾減退、遊動遲鈍,漂游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魚體不斷與其他物體摩擦,不久將成批死亡。

【流行與危害】小瓜蟲病在全國各地均有流行,對宿主無選擇性,各種淡水魚、洄游性魚類、觀賞魚類均可受其寄生。對無磷及鱗片不發達的魚類感染尤為嚴重。小瓜蟲病受溫度的影響。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為15~25℃。水溫15~20℃為流行盛期,但水溫5~7℃或27~28℃時部分魚類也能感染。幼蟲的侵襲能力與水溫也有直接的關係,水溫為15~25℃時侵襲能力最強,其餘水溫條件下侵襲能力低下;水溫高於30℃時,多子小瓜蟲蟲體會停止發育。此病多在9-11月、3-6月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缺乏餌料、水質清瘦及魚體受傷、抵抗力低的情況下易流行,苗種期間感染率極高。

【防治方法】目前尚沒有治療小瓜蟲病的特效藥,所以此病的防治關鍵點為徹底清塘、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環境及增強魚類免疫抗病力。

預防措施

1、徹底清塘。放養魚種前用生石灰對養殖池塘徹底清塘。

2、提高養殖水體水溫。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為15~25℃,通過提高水溫可阻斷多子小瓜蟲生活史中某一環節,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池塘養殖條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時期可通過適當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溫的辦法實施預防。

3、在小瓜蟲病流行季節對有棘魚類(如黃顙魚等)苗種實施轉塘、並塘等越冬準備時,拉網操作應避開陰雨低溫天氣,應在晴天水溫相對較高時進行捕撈運輸操作,且謹慎操作以避免對有棘魚類產生損傷。

4、提高養殖魚類免疫抗病力。魚類生理狀況與小瓜蟲病的發生有直接關係,魚類機體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蟲掠食體的侵襲。因此,在小瓜蟲病流行季節,應加強養殖魚類營養,提高魚類的免疫力。

5、培肥水質。小瓜蟲病的發生與池塘水質的關係密切,一般在水質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蟲病易多發,因此在小瓜蟲流行季節應適當肥水培肥水質。

6、適當控制養殖魚類的放養密度,以降低小瓜蟲感染機率。

7、出現小瓜蟲等寄生蟲時使用綠色安全無毒的驅蟲產品,把寄生蟲從魚體中驅除,目前並無良藥。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漁人劉文俊


這季節溫度還不是很高,日

夜溫差大,對於養殖金魚的朋友來說這季節最怕的就是白點病,這種病是由一種叫做小瓜蟲的寄生蟲引起的。此病的最大特點就是當魚感染之後會在病魚身上出現白色的針尖狀小白點,也正因這一特點所以我們通常將其稱為白點病,另外這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水溫低於25度時最易出現,特別是15—20度左右經常會讓人防不勝防。

首先要做到的是當水溫下降之後,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特別是不要輕易向魚缸中加魚,如果家裡有多個魚缸的話,則最好是每個魚缸用的工具是單獨用的,例如撈網、吸垃圾用的軟管之類的,而且每操作一個魚缸之後若人的手有接觸魚缸中的水則同樣要消毒之後再去操作下一個魚缸。這種病是傳染性極強的,病魚缸裡的一滴水可以讓一個魚缸裡的魚在短時間內長滿白點,因此一定要防止交叉感染。

進入低溫季節後,如果魚缸中裝有紫外線裝的話,則可以每天將缸裡的紫外線燈開啟幾個小時,這樣可以將水中的一些病原殺死掉,這樣可以降低魚出現白點的機率。

當魚已出現白點時,只要發現的早也不用慌,我們用最常用的方可以將其治好,對於在水族缸裡養殖的金魚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將加溫來防治,嚴重的情況下將水溫加到30度之後再在水中用0.5%的粗鹽,一般一週左右可以好,但是魚身上的白點掉了之後最好還要將水溫維在30度一週的時間,這樣才能徹底治好。同時在剛開始加溫時要在水中用一些殺菌類的藥,要不魚身上被蟲子咬出來的傷口很易出現細菌感染而加重問題。


興寧用戶小李


金魚白點病會短期反覆嗎?

我們平時養殖觀賞魚的過程中,白點病是魚類很常見的一類魚病,特別是當水溫低於25度時很易出現這種病。這病的特點是病魚身上出現白色的小點,嚴重時整個魚的體表都有這種小點。正常來說這種病的死亡率不算高,但是傳染性極強,當魚病的嚴重時若不及時處理,魚的體質下降之後則易感染其它的魚病而死。


再來看一下你所說的金魚得了白點病治好之後會短期反覆嗎?其實這要看你怎麼來治的,如果在治的過程中方法不對時則很易出現反覆,一旦反覆之後再來治則更加困難。因為白點病是由寄生蟲引起的,如果在治療時沒有治療徹底,只是表面上沒有看到白點,但是水中或魚身上還有小的蟲或蟲卵,一旦停止治療過幾天就會立即長出更多的蟲子而出現白點,這時的蟲子還會產生抗藥性所以治起來更難處理。

因此對於白點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即使我們肉眼見不到白點了還得繼續治療至少一週才行。我們在養魚過程中如果魚缸中的魚出現了白點一般都是通過加溫來處理,將水溫加到30度之後白點會自然脫落,但是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將這一水溫再維持一週以上,要不水中的蟲卵繁殖出來後又會快速長起來。如是用藥物來控制住的,則建議用藥過後在看不到白點的情況下,過3-5天再用一次藥,這樣也會將水中沒有死掉的蟲殺死掉,以防反覆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白點病的過程要注意用一些殺菌的藥物,特別是當白點嚴重時更加得用。要不就算將白點控制住,但是蟲子所咬的傷口很易感染細菌性的魚病,這樣之後再去治療時會更加麻煩。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