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停課不停學,大家上網課了嗎?

在家學習找不到方向?學生眼睛累、家長心累?

其實,不管什麼時候,關鍵都在孩子能否靜下心來閱讀。

自2017年9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到2019年,“部編本”覆蓋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統編以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材實行了三十年的“一綱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三年過渡期後,到2019年,“部編本”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以上3個科目,全國各地的孩子將擁有相同的跑道。

“一綱多本”,是指課程綱要是統一的,但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有不同的版本。比如:“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等等。

“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說。

王文湛給家長算了一筆賬:

語文是工具科目,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佔總課時的21%以上。

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語文佔了其中1/5的課時還要多!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更是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在今後,語文也將成為最拉分數的科目。

現在,其實不少人都覺得,理科是最容易拉開分數的。但是,從小學的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也逐漸發現了,語文才是成為了拉分最厲害的科目。

尤其是孩子在進入高年級後,閱讀和不閱讀對成績的影響也在進一步拉大。

傳統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數學培訓班、物理培訓班,這類科目在“題海戰術”的攻勢下,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反而是語文,從低年級就開始堅持閱讀的孩子不多。而閱讀的優勢並不是即時可見的,往往要到了高年級才會被逐漸顯現,所以在優等生之間,語文往往是拉分最厲害的。

不僅僅是語文一科,日後的中考,理科也會增加閱讀量,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說,以後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更確切地說,是閱讀水平。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2018年高考語文題目剛公開的時候,考生和網友就炸了鍋,所有人都喊難。網友們紛紛感慨:“幸虧畢業得早!”

所以,現在大家關心的是:接下來的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

溫儒敏曾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首先在閱讀速度方面,以前卷面大概是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其次,閱讀題量也增加了,要做完的題目數量,比去年增加了5%~8%。

最後,高考的閱讀面也在變化,哲學、歷史、科技等類型不斷拓寬。範圍變得更廣,不再侷限於課本,並且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逐漸提高。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比如這道題,還算是簡單的↓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題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

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題目形式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公的個性化感悟;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

教改後考查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查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將變得沒有指望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同樣,在國家大力強調建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文化類節目爆紅,古詩詞、文言文地位的提高在之後的考試中會逐步顯現。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以北京卷為例,古詩文在語文試卷裡有34分左右,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分量堪比一篇作文啊,佔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那孩子需要額外增加語文的課外輔導班嗎?

沒必要。

語文的關鍵在積累,多讀!多背!多寫!

小學是黃金期,培養古詩文語感可以使之後的學習輕鬆不少。

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古詩詞和文言文比例的增加。從應試的角度來看,古詩文試題的分數佔也必然會上升。

小升初中考試中,針對古詩詞的語文試題主要是一些詩句填寫和簡單的理解題,孩子們熟練掌握書中的重點詩詞就可以。

但在中考和高考中題型難度會大很多,不僅要求孩子會默寫教材中的詞句,還要求孩子能夠準確理解和翻譯一些課外詩詞和文言文。這時候孩子對古詩文的語感就很重要。

所以,抓住小學課業負擔相對輕鬆的黃金期,引導孩子有針對性地課外閱讀,打消孩子對古詩文的畏懼感並培養興趣十分重要

首先培養興趣,再選擇難度適宜的課外讀物精讀和翻譯。

關於文言文,培養興趣可以從讀小說開始,比如 《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 等;之後可以閱讀和翻譯一些篇幅短小的明清筆記,例如《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夜航船》。

經過這兩個階段後,孩子對文言文將不再陌生,常見詞句的翻譯也完全可以搞定。當然,如果孩子的時間比較緊張,也可以讓孩子緊跟老師的安排,總結學習考點。

關於古詩詞,可以讓孩子先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順口的開始背誦。配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周邊,引導孩子發現古詩詞中的樂趣。

此外,考試中對閱讀面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並且對閱讀深度的要求更加嚴格

這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書單的選擇、閱讀的量、思考的空間,都需要調整和擴容。

中高考命題改變,閱讀這個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新教材的推出影響是深遠的,但是再多的改版也是萬變不離其宗:閱讀&思考&記憶&練習。

當孩子把讀、寫、背當做生活方式,培養出閱讀習慣,日積月累,他的內涵必然更豐厚,他的大腦必然更發達,他的思維必然更活躍,他的視野必然更開闊,這樣的孩子對語言也必然更敏銳,對語言的運用當然也更加熟練。

有了這個雄厚的基礎,在考前花點時間針對特定的試題形式,對孩子進行一些突擊模擬訓練,還愁孩子過不了“應試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