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南城司龙泉寺

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传说村北小河南岸的塔坡梁是一条巨龙,龙头冲东,龙尾隐在孤石坨下。老年人说如果这条龙游到拒马河边,能喝到拒马河的水,南城司就要出皇帝了。一个国是不能有两个皇帝的,后来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把这条龙聚去,在龙脖上挑了一笔。南方蛮子又挖去了两只龙眼。这条龙就死了,现在龙脖上还有当时挑过的痕迹,龙眼也成了两个石窟窿。

龙泉寺就位于龙头东侧,因在村北又叫北大寺,老人们说龙泉寺建于唐宋年代。分南北两院,中间是过殿,北院正殿是大佛殿,塑有如来佛和十八罗汉等塑像。西殿是药王大殿。东殿是钟楼,钟楼房顶是四角四柱的亭子式建筑,声音从四柱 间传出。柏木横梁上悬挂着铸铁大钟一两千斤,清晨的钟声,沿着拒马河南北十八村都能听到。院中东西屋房前竖立着多块石碑,建庙时的石碑上第一句话是:“先有孤松一棵,後有寺院一座。”孤松就是龙头上那棵千年古松。是从岩石缝隙里生长起来的,生长很缓慢,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是那么大, 一百多年根本看不到它生长。可见它已有几千年树龄啦!那时候南城司可能还没有人烟哪!碑头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的浮雕图象,有“万古流芳”的字样,功德碑上记载着建庙和维修时的捐钱记录。

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中间过厅里是四大天王殿,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上饶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左手持银鼠,右手持伞。家乡有一句歇后语“四大天王的伞 ----支叉不开咧”(泥塑的伞是合起来的,谁也支不开)由此而来。天王站立一边两个,呲牙咧嘴很是吓人,小孩子单独不敢通过。南院也就是外院,有财神庙和火神庙,有僧人食宿的地方。

寺东南角是山门,红油漆门扇。门上坎有一块匾,上书三个苍劲大字“龍泉寺”,门框有一付对联,上联是:“古廟無燈憑月照,”下联是:“山門不鎖待雲封。”(王玉珍提供)。门内北侧是一眼古井,南侧是一棵大柳树,出门就是大寺胡同,也就是现在的南大街,至到乡政府和原村口。寺院的墙都是石头垒成,沙灰灌浆,里面麻刀灰晾白。

正殿五脊六兽,飞檐斗拱,五条脊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宏伟壮观。显出佛光普照的气派。除正殿五脊以外是普通瓦,筒瓦扣垄,房檐全滴水瓦。寺内古松参天,迎风呼呼作响。小河沿庙台以北哗哗流过。风声、水声、钟声、罄声、木鱼声和颂经声响成一片。真是一派普度众生的人间仙境。

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龙泉寺大庙会,方圆百十里都来赶庙会,人山人海。有烧香还愿的、有做生意的、有打把势卖艺的、有说大鼓书的、有套白狼的、有卖各种食品的、有卖小孩玩具的、有卖服装鞋帽的……最热闹的是卖冰糖水的,边卖边唱:“冰糖水来真好喝,青丝玫瑰往里搁,你要想喝快来喝,拉拉拽拽地算什么。”

赶庙的人们都穿上新衣裳,姑娘媳妇们还穿上扎花鞋,成群结队扶老挟幼赶庙会,有的攒下钱来买喜欢的东西;有的姑娘和小伙来找意中人;有的烧香拜佛求福求平安。由于烧香的人太多,庙里难以施舍斋饭,山门口摆放着老和尚为施主们煮好的盐豆,香客们出来每人象征性拿几个给孩子吃,图个吉利---好养活。家乡有一个歇后语:“老太太吃盐豆儿---好捏一把儿。” 典故就出在这里(‘捏’方言是‘那’的意思,就是好那一把儿)。

每年庙会都唱大戏,事变前有一年是紫石口的戏,演的《闹天宫》很精彩,武把子能翻一连串的筋斗,旋风脚打地团团转,有一人多高。乡亲们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很过瘾,突然来了 一阵雷阵雨,雨越下越大,台下观众就是不肯散去,有打伞的、有戴草帽的、有顶着盖簟的、还有一部分戏迷淋了个落汤鸡也不走开。戏班里管事的急啦,因为戏棚是苇席搭的,时间稍长会漏雨,淋坏了行头就麻烦啦!管事的冲台下又是搭弓作揖又说好话:“乡亲们,大家都请回吧!我求求你们啦,雨住了咱们再接着看,重新给你们再演一场。”经过再三解劝才扎了戏。

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这一场雷阵雨还有个小插曲:上庙的人群跑回村来避雨,有的家里挤满了人,你想:有自己的亲戚,还有亲戚的亲戚和乡邻。我村老隗家的一个北屋也挤满了避雨的人,三间房,东边两间没有隔山,靠东山墙是大通山炕。看戏回来的人们正谈论着精彩的剧情,突然一个霹雳,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眼见一团火球落在了窗台上,东边的明柱截然断裂,如果大柁一落,一塌就是两间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小伙子叫隗全,一个箭步蹿上混子墙,用肩膀扛住了大柁的南头,并大喊:“不要怕,你们快走!”等屋里人们都走光了,他把大柁一扔,从窗口跳了出来,回头一看两间房塌落了。一个 人也没有受伤。安定后,人们相互问讯,有一个年轻媳妇说浑身没有劲儿,当晚就死了,人们说是雷劈死了。连夜去给她婆家送信,婆家说:“死了活该!”原来这个媳妇不孝敬公婆。人们认为:忤逆不孝的人遭雷劈是因果报应。其实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遭受雷击与相处位置有关系,是没有选择性的。

龙泉寺虽被拆毁,但流传多年的四月二十八庙会仍然延续至今。成为当地的物资交流大会,会期一般五至七天。

龙泉寺拆毁于1941年,木材修了从南城司至北城司的大桥,大钟被小日本运走。残碑散落在民间,大部分被毁坏,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供销社临街门市重建, 从龙泉寺遗址抬来大汉白玉石碑做过门石,上面还凿上圆孔按门轴,几十年来,被人们脚踏鞋底磨,把珍贵的碑文都磨平了,可惜呀!我打算把残存的碑文搜集一 下,保存起来。经过查找,现在已经找到两块清代古碑,一块是1864年修建药王大殿的,另一块石碑是1904年修建观音堂、老神庙和大财神庙时刻立的,碑分类为三大块,小块儿无法查找。

只可惜南城司、辛庄和曹各庄的施钱记录置于裂缝中,无法辨认,不然还能看到我们先人的名字呢!建庙的石碑还没有找到,确切年代还不能定,看来很困难。

寺中的古松解放后只剩一棵,高十几丈,直径一米多。七十年代供销社建在龙泉寺的遗址上,在树下存放柴油和化肥,结果挺拔的古松被活活烧死了。

易县故事:南城司龙泉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