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运河对于每个常州人来说,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条河的存在。京杭大运河,承载着我们常州人太多回忆,说不清也道不完。那么,我们城市的这段运河是怎么诞生和演变的呢?

远古时期,我们生活的这片地区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我们的先民“与水相伴,与水共生”,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他们探索出利用这些水的方法。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1982年,在溧阳社渚镇孔村,发掘出一处先民活动遗迹(约7000年前),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神墩”,在神墩遗址内,考古人员发现一条人工挖掘的“灰沟”穿越整个遗址地区,与流经该地区的溧梅支河和背面的水塘相通,用于水上交通、灌溉。这是太湖流域最早的运河雏形。

后来在金坛西岗镇三星村遗址(约3500年前)内,也发现了人工开凿的“灰沟”,用于引水、疏水和蓄水。先民们的这些实践,对之后开凿运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春秋时期,泰伯创立吴国,这个国家在寿梦时期开始走向强盛。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寿梦非常喜欢小儿子季札,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札拒绝了,说王位应该由嫡长子继任。大哥诸樊继位后坚持要遵照寿梦意愿,让位给弟弟季札,季札于是抛家口,跑到乡下种田去了,诸樊这才作罢。诸樊去世前,嘱咐兄终弟及,一定要传给季札才行,于是二哥余祭继位, 余祭去世后,传位给余昧。等余昧病故了,应该由季札来即位了,可他依然拒绝,最后只得立余昧之子州于为王。但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服气了,他认为按照礼制,应该传给长房长孙。所以他韬光养晦,处心积虑准备夺位。公元前515年,楚平王驾崩,吴王僚(州于)乘机兴兵讨伐出楚国,给公子光可乘之机,他招募勇士,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将短剑藏在鱼肚子中,在吴王僚的庆功宴上,专诸趁机刺杀吴王僚,公子光(阖闾)夺得王位。

吴国在阖闾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同时,阖闾重用伍子胥。伍子胥的父亲曾是楚国的太傅,受奸人谗害被杀害。伍子胥逃到了吴国,结识了公子光,帮助他夺得王位。而伍子胥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借助吴王的力量,为父报仇。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当时的吴国位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为了备战攻打楚国,伍子胥提出整顿水军,开凿新通道的建议。阖闾听从他的建议,开凿胥江,打通高淳的东坝,疏通了濑水古道,将芜湖水域和太湖水域连通,使吴国到楚国的距离缩短了一半。最后吴国的水师通过这条水道,直逼楚国福地,大败楚军,赢得了吴楚战争的胜利。这场战役激发了阖闾称霸天下的斗志,同时也推动了“延陵运河”的诞生。

后来,阖闾举兵攻打越国,但在战争中受伤去世。公元前495年,太子夫差即位后,不仅为父报仇,打败了勾践,而且还想北上攻打齐国,就下令开凿一条从苏州望亭到常州奔牛,继而连通孟河以出长江的运河,全长约170公里,这条河就是延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开凿最早的一段。这条运河的开凿给当时吴国的经济、交通和商贸带来了很多便利。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然而吴楚运河和延陵运河的开凿,也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水灾。自从沟通了芜湖水域和太湖水域后,长江来水以及皖南山区的来水可以通过吴楚运河进入江南地区,每年夏天雨季都会发生水灾。因此,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的当年,命范蠡开凿南运河,疏导两边的来水,减少水灾的发生。这条运河起于常州石龙嘴,终于宜兴的团氿湖,可以调节延陵运河、滆湖、太湖的水位。人们为了感谢范蠡,又把这条河成为“蠡河”。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开凿丹徒至丹阳的运河,并在奔牛与延陵运河沟通,其实他决定开凿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丹阳这个地方有王气,想把它破坏掉。后来,经汉朝、南梁、隋朝时期的开凿和疏通,从京口到杭州的江南运河得以贯通。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在唐宋期间,运河经过多次的疏浚,一直到元朝忽必烈下令大运河“东移”,运河常州段依然是使用原延陵运河的老河道。

元至正元年(1341年),当时的常州路判官朱德麟看到贯穿常州城区的运河水浅船多,就疏浚城南渠(现为吊桥路)来分流,来往的船只可通过两条水道穿城而过。这条河大致是从土龙嘴大水关入城,然后沿着横兴弄,经吊桥路,在元丰桥与古运河汇合。到了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古运河完全停止通行功能,由城南渠完全代替,这是常州运河的第一次改道。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明万历九年(1581年),城南渠因狭窄、淤积严重,经常堵塞。时任常州知府的穆炜,在富豪乡绅的资助下,带领大家在城南渠南边重新开凿新运河,过土龙嘴到南门外,经广化桥到舣舟亭,与古运河汇合,这一段新运河被称为“明运河”。这是常州运河的第二次改道。

后来风水学家认为,大运河入城后直泻而下会影响常州地区的文风,因此在太平桥(东太平桥)东筑坝,开挖新河,使古运河改道飞虹桥与明运河汇合。

常州运河的前世与今生

明运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疏浚拓宽,达到四级航道的标准。

2004年,常州政府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对常州大运河进行南移。利用原大通河等老河道,开挖新运河,起于德胜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在戚墅堰丁堰横塔村与明运河汇合。这是常州运河的第三次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