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

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

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

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

用柔软的扁铜丝,

掐成各种花纹焊上,

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

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

制作技艺比较成熟,

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

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珍珠串,景泰蓝,

玉器玲珑看不完

”这句说的是燕京三绝

其中一种泛着幽蓝光芒的器物。

它是有玉石一样的温润,

珠宝一样的光泽,

瓷器般的细腻,

金银般的灿烂。

它,就是景泰蓝。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

是明朝第七任皇帝朱祁钰的年号。

这位皇帝非常喜欢这种工艺品,

参与设计图案,选择颜色,

甚至连制作的作坊都搬进了皇宫,

因此这种工艺在景泰年间

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制作的颜色多以蓝色为主,

所以人们叫做“景泰蓝”。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并不是景泰一朝出现的,

而是在元代由阿拉伯地区传入,

是一种外来文化。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

其工艺以铜为胎,用彩釉做装饰,

造型华丽,色彩鲜艳,

被誉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

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

说的正是景泰蓝制作关键的步骤:

掐丝、点蓝、烧蓝、磨、镀金。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手法考究,

又需要极大的耐心,

清末时有诗赞道:

“就中绝技高天下,

压倒五洲景泰蓝。”

就是说的景泰蓝工艺繁复。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掐丝,

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

他们简直是在刺绣,

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

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工匠能自由地在铜胎上

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

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

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

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

家伙舀着色料,

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

形式的小格子里。

整个表面填满了,

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

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

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点蓝,

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

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

铜胎放在铁架子上,

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

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

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

就是打磨的工作了。

先用金刚砂石水磨,

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

磨过以后又烧一回,

再用磨刀石水磨。

最后用椴木炭水磨,

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椴木炭磨过,

看来晶莹灿烂,

没有一点儿缺憾,

成一件精制品了,

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

还得镀金。

金镀在全部铜丝上,

方法用电镀。

镀了金,

铜丝就不会生锈了。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景泰蓝里的流光溢彩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

又磨了三回。

可见,

景泰蓝制作工艺是多么繁复。

据说,

做好一件精美的景泰蓝,

要一年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