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的時間價值

財商是指個人或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要想很好地認識財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一定要清楚,那就是資金的時間價值。只有對資金的時間價值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我們才能談財商,才能做好家庭財富管理。那到底什麼是資金的時間價值呢?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指資金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的增值。這個定義經濟學的意味比較濃,好多群友可能會覺得不夠直觀。我們可以再換一種說法,同樣數量的錢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價值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一萬塊錢,年初的一萬和年底的一萬價值是不一樣的。那它們差在哪裡呢?差在年初的一萬比年底的一萬多了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的時間如果我們把錢存銀行可能會有兩百多的利息,如果我們買了政信理財產品可能會有八百多的收益。可見,年初的一萬塊錢到年底的時候它就變多了,而多出來的這部分錢就是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


瞭解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這樣一個基本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撥開層層迷霧,看清很多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透過資金的時間價值這層面紗你會發現,很多經濟現象的本質和我們傳統的認識並不一樣。下面我們就結合幾個實際的例子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資金的時間價值。

我們先說一個借錢的事。比如說有一天,你和同事小麗一起逛街,她看上了一款包,但帶的錢不夠,於是找你借了500元把包買了。之後不知她是真忘還是假忘,還錢的事是隻字不提,你也不好意思張嘴要,結果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此外,你的好友小張要買車,手頭錢不夠,也找你借了兩萬,並約定一年後還款。一年之後,小張借的錢如期還了,但卻沒提利息的事。首先,從情感上來說,小麗的做法是很讓人討厭的,而小張有借有還,還算不錯。但是,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其實你在小張身上損失的更多。多了不說,年息就按5%考慮,小張借你的兩萬塊錢一年損失的利息就是1000元,是你在小麗身上損失的兩倍。

資金的時間價值


關於借錢的事在這裡也多說兩句,無論是買包還是買車,這些都屬於彈性消費,不是現在非買不可的東西。如果我們自己有能力購買,改善一下生活品質無可厚非;如果我們購買能力不夠,等有能力了再買也無傷大雅。就算我們非得想提前消費,現在用螞蟻花唄或建行快貸等金融工具也都很方便。由於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借給你錢如果要利息吧,有點傷感情;如果不要利息吧,人家就要承擔不小的損失。所以,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不到實在沒別的辦法時,不要隨便和親戚朋友借錢。有的人經常喜歡向別人借錢,以為別人都不知道資金有時間價值,其實是一種佔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凡是生活中愛佔小便宜的人,人際關係慢慢都會變壞,結果常常是佔小便宜吃大虧。

說完了借錢的事我們再說一件與資金的時間價值有關,許多人都曾為此糾結過的事情。什麼事呢?那就是房貸的還款方式

。目前,房貸有兩種還款方式,一種是等額本金,一種是等額本息,對於這兩種還款方式,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不知選擇哪種還款方式更好。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等額本金,什麼是等額本息。

資金的時間價值


等額本金比較好理解,就是把還款的本金平分到每個月上,每個月的本金都是一樣的,而利息則按照每個月剩餘本金來計算。由於每個月的本金固定,而利息越來越少,所以每個月要還的錢數也是越來越少的。

等額本息簡單地理解就是在還款期限內,每個月要還的錢數是固定不變的,這其中包含了貸款的本金和利息。至於每個月的還款額度如何確定,銀行會有一個比較複雜的公式,通過公式計算之後,把資金佔用時間產生的利息再加上本金平均下來就是每個月的還款額度。這些具體的算法對於我們非財務人員來說,不用瞭解得太深。

這兩種還款方式具體有什麼區別呢?我覺得主要區別是兩點,一是總的還款利息不同,等額本金總利息少,等額本息總利息多;二是還款壓力不同,等額本金的還款壓力是前大後小,而等額本息每個月的還款壓力都適中。其實,從理論上講,這兩種還款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相關數額都是按照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推算出來的。那為什麼等額本金還的總利息少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前期還款的額度多,佔用本金的時間就少,總利息自然也就少了。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更願意選擇等額本息,也就是每個月還款額度都一樣的方式。為什麼我喜歡這種方式?那是因為銀行在計算每個月的還款額度時並沒有考慮貨幣貶值的因素。考慮到貨幣貶值的因素後,前面還的錢會更值錢,後面還的錢價值會低一些。而等額本息前期還的相對少,後期還的相對多,所以還是有點兒便宜可佔的。

說完了房貸我們再說說信用卡分期還款的事。我們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經常會接到銀行的短信和電話,鼓動我們做分期還款。做信用卡分期還款可以減輕我們大額消費時的還款壓力,但銀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目前,收費較低的銀行分12期還款每月手續費一般是0.5%,一年就是6%。好多人覺得6%還可以啊,利息不算太高。如果這麼想你就錯了。

資金的時間價值

信用卡分期還款其實屬於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但他的手續費,也就是利息卻不是按每月遞減的資金實際佔用額度計算,而是直接以欠款總額作基數,每個月都這樣。如果我們按資金的實際佔用的額度和時間去反算的話,每月0.5%的手續費對應的年利率可達11%左右,其實非常高。而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車貸也和這個類似,自己在評判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反算出真實利率後再做決定,不然就很容易掉到銀行給你挖的坑裡。

說到資金得時間價值,我們經常會提到單利和複利。單利就是本金固定,到期後一次性結算利息,過程中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計息。複利是把上一期的本金和利息合併作為下一期的本金來計息,也叫利滾利。我們看一個例子,比如本金是10萬,年利率都是5%,12年後按單利和複利計算分別是多少呢?

單利的算法:100000×(1+5%×12)=16萬元

複利的算法:100000×(1+5%)^12=18萬元

由此可見,在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複利比單利要有優勢得多,而且時間越長,這種優勢就越明顯,所以愛因斯坦也把複利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

資金的時間價值


在理財的時候,還有一個與複利相關的重要法則叫72法則。理財中的72法則的意思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時間的計算公式為:72/年收益率。依據這個法則,我們可以快速計算出一款金融理財產品實現本金翻倍的時間。

常見低風險理財產品本金翻倍時間對比表

資金的時間價值

簡單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什麼是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資金的時間價值在生活中的幾個應用實例。那是不是隻要是資金它就有時間價值呢?也不是。資金產生時間價值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讓資金運轉起來,要把資金投入到生產和流通之中它才能產生時間價值。如果你有10萬塊錢,你什麼都不投,投什麼都不放心,就把它壓在箱子裡,那它過多長時間也還是10萬,不會產生時間價值,而且實際的購買力還會不斷貶值。所以,為了充分享有資金的時間價值,我們不能讓錢偷懶,要做到人歇錢不歇,要讓錢一刻不停地幫我們賺錢,這樣我們才能更早踏上財富自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