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鲁迅先生、韩寒同志学习,白领、知识分子这样打造产品和IP

古时候,知识分子们又被称为秀才、举人、儒生或文人,但前面加个酸字,酸秀才、酸举人、酸文人,或腐儒。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此酸之前缀莫非于此?吃不到又说,这貌似在影射文人擅长YY,说得多,做得少,或做不到?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对儒生极尽嘲笑之能事,且将儒者分为两类: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小人之儒不过惟务雕虫、皓首穷经。


另外,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中,是经世致用的实战派与皓首穷经的学院派的终极对决,一番唇枪舌剑,王朗被骂死于马下。


诸葛亮类型的顶级实战派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而且即使在当下,类似于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王兴等实战派知识分子也是凤毛麟角。


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报考研究生数量超过300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窘境,一方面反映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似乎缺乏更好的路径。


知识分子究竟有哪些软肋,以至于自古以来大部分人都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第一是虚,不治生产。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滔滔不绝,指点江山,就是没有自己的产业,大部分人过着看人眼色、寄人篱下的日子。


第二是散,没有体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问啥啥知道,就是观点发散,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框架,更何况形成IP和名声。


第三是傲,随时端着。自以为有诸葛之才,动不动就指点江山,针砭时弊,数黄论黑,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人放在眼里,缺乏空杯心态。


此三点中,尤以第一、二点为甚。


过于务虚,没有产业,就要想办法打造产品。观点散乱,没有体系,就要想办法打造自己的思想框架。


至于傲,有了前两点做支撑,就叫傲骨;没有前两点做支撑,就叫傲慢。具体如何来打造呢?简单三点。


一、服务化


仅举个例子,周易这么难的东西,如果你研究了一辈子,平时要讲给亲人听,什么乾、坤、坎、兑、离,他们可能会说你是深井冰。


但你要说,来,我给你们算个命,他们兴趣立马就来了,还一个劲的夸你道行高深。这叫将知识变成一项实际服务,切切实实的帮助他人,用来赚钱。


再举个例子,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时候,之乎者也可笑的样子被人称之为酸秀才,但是他要开个私塾,帮助乡民子女学四书五经,不仅可以收学费,还是先生、老师。


古时候许多秀才、文人怀才不遇大多是因为,上不能当大夫,下不愿当农夫,成天忧国忧民、狂怦时政,怪不得始皇焚书坑儒。


实战派与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所学是否能帮助到别人,是否能得到应用。所谓成人达己,成己为人。


否则,那些抽象的四书五经理论只能像孔乙己一样作为炫耀、刷朋友圈的装饰,就真成了不治生产的腐乳了。


当我们所学的东西与别人发生了关系,知识也就被激活了,知识分子的副业也就产生了。


二、产品化


越是有形的、标准化、固定化的东西,越有利于被用户快速感受到,当东西升级为产品,是因为这里面有了明确的目标用户群体,有产品定位。


而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是他能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感受到的,这比孔乙己炫耀个抽象概念要来得落地得多。


所以,不要炫耀自己的学识,把他交给产品,因为产品会说话。而且,产品一旦成形,就可以不用说那些没用的话。


知识分子一定要有产品意识,随时随地想着要打造产品,如果你想离开象牙塔的话。


任何你觉得有价值的商品,不管是贴牌,还是自产,这就算是经营起步了。任何你觉得有价值的消费场景,你都可以通过施工建设,将其变为现实。


前者,在淘宝、拼多多上应有尽有;后者,餐饮、酒店、咖啡馆、商场现实世界随处可见。


中国现在的工业基础特别完备,只要你有个产品IDEA,找到供应商,迅速就可以开模、贴牌生产,几万块钱就能起步,拥有自己的产品。


有了自己的产品,可以想办法上拼多多、京喜等电商平台。京喜的政策是,5000块钱保证金就能上架,到时不想做了还能退,创业成本已经越来越低。


从知识到产品、场景打造的跨越对知识分子来说,却往往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可以解释大部分人宁愿打工,也不敢创业的心理障碍所在。


向鲁迅先生、韩寒同志学习,白领、知识分子这样打造产品和IP

儒商韩寒同志

三、框架化


如果不想做产品,也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做思想框架、体系。


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是不是?不是。即使是99个观点,也不是。但是把这99个观点串起来,相互联系、循环,就是了。


就好比99粒珍珠,如果不用一根线串起来,就只是珍珠,而不是项链。大部分人没有自己IP、体系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味打造珍珠,没有打造那根线。


今天看懂一篇高深的文章,在朋友圈炫耀一下,明天又看懂一篇深奥的文章,在朋友圈显摆一下,那是传话筒,不是自己的东西,没法沉淀价值。


但是,以肺炎为例,把不同公号写的文章内容进行汇聚,编写成如何从源头预防、如何治疗、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不影响正常工作等等,做成一个手册,这就是你的框架。


这叫做知识的结构化。未经处理的散乱信息,那叫碎片化,可利用价值大概也就是在朋友圈搭一搭飞白而已。


向鲁迅先生、韩寒同志学习,白领、知识分子这样打造产品和IP

伟大的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称这个叫做信息的框架化、体系化。但这个能变现吗?还不能。


如果这时候我们要变现,会被当成发国难财的典型代表,会被大众的口水淹没,就像前几天那个卖口罩的药店,被重罚了300万。


另外,肺炎一个月之后可控了,热点过去了,这个手册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谨慎选题,而且这个思想体系要经得起时间的反复检验,再怎么也要用个好几年的那种。


比如《抖音实战99招》、《拍好短视频的19招》、《公号写作66招》、《论自媒体人的10个修养》。


内容要丰富、全面、切中要害,且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于是你的思想体系、产品也就打造OK了。


于是,你就可以卖课程、做咨询、做策划,做可视化产品。于是,你就从一个世人眼中只知道坐而论道的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有IP的人、自明星,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