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從國之重典"親耕",淺談今日之農耕

在古時候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國家典禮,叫作“親耕”,也就是皇帝春耕,用來表示皇帝劭農勸稼、祈求來年豐收意義。在封建社會農業是國之根本,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繁榮與昌盛,所以春耕極其重要,康熙有一次在視察春耕的時候,一口氣耕了一畝地,上萬人觀看,大學士李光地特地記錄了此事。而在雍正的時候在舉行“親耕”大典前,都要先去耕地裡演練一番,防止生疏。足可見古代皇帝對春耕的重視。

春耕:從國之重典

春耕不等人即使在現代仍是菜籃子、米袋子重要保障,關乎著國計民生,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的發展使得農業在育種、栽培、飼養、土壤改良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伴隨著現在最新的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收割機器等新型智能化農機設備的陸續普及,有效的降低了農村的勞動力成本和產出效率。可是,現代化的農業畢竟是一個涉及機械、信息、生物、化學等各個領域的社會化農業,需要大量資金、技術、政策的傾斜,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收入。隨著中央和地方財政對農業專業化領域資金規模的持續增加和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已經可以看到現在的農村已經慢慢的開始發生改變,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一定可以看到一個“千年來之未有的農村”。

春耕:從國之重典


最後附一首康熙的《春雪》,描述春耕繁忙景象。

三冬望雪意殷殷,積素春來亂玉紋。

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