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區工作者,當工作的社區居民出現恐慌情緒時,我們怎麼做?

最近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我收到很多問題。我想大家最近經常會聽到:哪個地方又發現了一個病例,這個小區或者這棟樓被隔離了。聽到消息的一刻,大家都會感到緊張。然後我們就發現,身邊的鄰居,社區服務對象有的過於緊張。這時候大家就會問了“作為工作人員、社區志願者,如何勸說身邊的服務對象呢?”

作為社區工作者,當工作的社區居民出現恐慌情緒時,我們怎麼做?

首先,無論是作為一線的志願者還是作為社區工作人員,說服工作是非常困難,非常辛苦的。面對小區出現病例並即將被封閉的情況,我們可能曾經設法跟這些要被封閉的被隔離的小區的住戶說:“我們沒有跟外界接觸,我們是很安全的”,其實這樣的效果通常是很差的,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想一想,從1月22號開始到現在,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大部分的人已經是處在隔離的狀態很久了,在這種狀態中人們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煩躁的情緒以及身心疲憊的情況。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勸說者,首先要接納的就是恐懼。
比如說當我們開始說服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接納對象想要離開的想法與願望,我們可以說:①"我能理解大家想出去的想法”;②"我能接納大家要出去的願望。

作為社區工作者,當工作的社區居民出現恐慌情緒時,我們怎麼做?

其次,我們可以採用心理學的方式:利用不確定性的壓力。
面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時,我們可以把這種不確定性的壓力告訴我勸服的對象。我們可以說:“我知道大家想出去,但是我們離開小區之後,外在的環境是充滿了未知的不確定的風險的,比如說我們不知道我們經過的地方是經過充分消毒的嗎?你即將要去的這個地方是不是存在著一些隱形的風險呢?”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將這個不確定性的壓力推給這些要出去的人,當這樣的勸服仍然沒用時,我們要把這樣的一個壓力更加細化,比如說他可能要經過哪些街區,而這個街區可能有什麼情況,他可能會存在什麼樣的風險等等等等。當我們將所有的不確定性壓力具象化給工作對象,促進他去深度思考,我真的要出去嗎?
第三個策略,在心理學角度叫以靜制動。
我們不試圖去說服和講解,我們儘量地聽說服對象對你的生氣、憤怒、抱怨,那麼從心理學上來講這樣的不去做什麼的“被動”,實際上它就是主動。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每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情緒一定要有地方放的,所以當他把憤怒,焦慮,壓力,通通都-股腦的給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接住他的這樣的一些"情緒性攻擊”,並明白這樣的攻擊並不是針對我們個人的,這樣的“以動制靜”的方式也避免我們自我的身心疲憊。這時候會有人問:“他總在說我、指責我、攻擊我,那我就這麼聽著嗎?”是的,因為這個時候其實是給了他一個機會來釋放他自己的壓力和恐懼。

作為社區工作者,當工作的社區居民出現恐慌情緒時,我們怎麼做?

最後一個策略,是給我們自己的。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很疲憊和辛苦,那麼我們如何去關照我們自己呢?我想說,其實每- -天關注自己的身體和關注自己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當每一個小時中你有兩分鐘的時間,那就閉上眼睛好好的想一想自己的身體,好好的關心一下自己。另外一個就是不要在自己的身體特別疲憊的時候,去過多的用語言來告訴自己說沒有關係,而其實你需要告訴你的身體:我知道真的很累,我知道我真的很疲憊了,我知道我真的扛著這些任務很困難。這樣的一個關注身體的方式是減少疲憊的重要的方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勸服他人的同時也要注意照顧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