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牧马人》上映于1982年,由导演谢晋执导拍摄、朱时茂主演的爱情电影。这部80年代初的电影从上映到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收获了无数的好评。在离婚、出轨等影片的泛滥下,简约并且带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爱情片就显得无比珍贵。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牧场做了半辈子牧马人的许灵均一路跋涉来到北京,与3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许景由相聚。此时的父亲是一名有着万贯家财的商人,当年的他因为无法忍受与妻子错误的婚姻,便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去了美国。此次回国是为了带儿子许灵均去继承自己的事业。

而故事也以此为开端,许灵均陷入回忆之中,过去的往事也逐渐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过往的几十年里,虽然许灵均幼年成为弃儿,青年又被冤枉流放到牧场,但在不堪的岁月中他体会到了最返璞归真的美好和善良,也从不同人身上感受到了人间温情。在艰难岁月中许灵均与四川苦命女李秀芝结为夫妻后,更是尝到了苦尽甘来的亲密与甜美。

从客观角度来看,影片之所以时隔多年又重新火了起来,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影片勾起了人民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和对生活的爱。

按当时的拍摄技术来看,虽然很多地方拍摄的不够完美和震撼,但其蕴含的情感却饱满并充满韵味。虽然影片被定位是悲剧,但从最终展现的效果来看,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有关这部电影情节的解读有很多,但是单单从电影的内容解读显然不能突出本片的精髓所在。所以今天我就从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比、人物内心的塑造和情感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深度挖掘本片的魅力。最后在第四部分我会根据自己的观影体验并结合影片的故事情节来谈几点对于真实世界的思考。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01、从社会阶层的对比分析,映射出不同劳动层级相异的价值观,强烈的比较增添了影片的哲理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在开幕之后就来到了许灵均和父亲见面的场景。30多年未见,两人虽然是父子,却在理念和价值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以“金钱”为载体凸显主人公与父亲的观念不同,宏观上却是阶层的对比

故事中许灵均与父亲的观念上的对比非常明显,这一点在金钱上尤为突出。父亲从美国回到北京想要寻找自己三十年未见面的儿子,希望许灵均和自己一起过崭新的生活。但他没想到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俩人的思想已经是天差地别。

在秘书的寻找下两人终于见面,而在交谈之间许灵均得知父亲此时已经是一名很有钱的商人。父亲请许灵均吃一顿平常的午饭就要80块,这在许灵均的眼里是想都不敢想的,在许灵均回忆的一幕中,他拿出全部的家当才40块钱。

这种金钱概念的对比把哲思上升到了阶层的高度,在富人眼里金钱如粪土,可以随意挥霍。而对于半辈子都在牧场的许灵均来说,一顿饭钱可能就是自己要打拼几个月才能有的收入。这种对比一方面是展现出平凡可贵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把两个阶层之间的沟壑从客观角度展现出来。

在我看来,用对“金钱”的态度来将阶层的观念进行比较是非常巧妙的,简单明了的突出导演想表达的思想内核,又在某种层面上展现出平凡人的可贵和对奢侈生活的嗤之以鼻。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第二,由于人生定义的不同,导致父子走向不一样的道路,并以此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补充

父亲许景由因为和母亲是封建婚姻,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而许景由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时刻准备逃脱这个牢笼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许景由离开了这个家。

在母亲病重的时候,十一岁的许灵均去找过父亲,但许景由并没有因此而动容,反而下定决心抛弃他们母子。母亲也在四天后病逝,留下许灵均一个人。而这也成为父子之间永远的隔阂,虽然在影片中没有着重刻画,但隐约之间却早已不言而喻。

这个过程展现出父亲的价值取向和对自己人生的定义。在电影的一幕中,许景由说到:在外国讲个人荣誉,讲竞争。而许灵均却有着不同的理念,说到:爸爸,你有你的荣誉感,我大概是在集体生活中习惯了,就很重视我们国家的荣誉感。

在我看来,这个桥段虽然在表面上是突出许灵均的爱国情怀,但本质上却也没有否定许景由的价值观。对于到底哪条道路是对的,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反观,影片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豁达,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力,从哲思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高下之分。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02、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塑造,将生命的悲惨和美好交叉在一起,突出自我高于利益的价值取向,引起观影人的共鸣

主人公许灵均和妻子李秀莲是本片的主线人物,影片对于两人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塑造是非常细致的。他们的人生因为彼此的到来而发生改变,生命的悲惨和美好萦绕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价值观也得以展现,表达出导演的思想感悟。

1、对许灵均过往人生的展现,从侧面烘托出人物在困境下的挣扎

导演谢晋用大部分的时间来展示许灵均过往的人生,目的是从他在生活中的转变,侧面烘托出许灵均的内心世界。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成为了一名老师,但好景不长,许灵均被批斗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被发配到敕勒川成为一名牧羊人。他在那段时间里感到深深的绝望,因为他犯下的是出身罪,自己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在改造的日子里,生活的孤寂和前途的渺茫让许灵均一度陷入沮丧,甚至想要通过自杀来获得解脱。然而许灵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牧场上他遇见了一群质朴善良的家人们。邻居给了许灵均亲生父母般的关怀。大爷给他的门上装上帘子,怕许灵均冻着,而大娘则送来一大碗面条给他吃。

许灵均觉得过去变成了一场模糊的梦,现在的他已经融入这温暖的人群生活,而这也是导演埋下的心灵伏笔,为许灵均之后的决定做铺垫。而剧情也来到了本片的一个高潮,一天,同事老郭发现了一位从四川逃荒过来的姑娘李秀芝,随后便让李秀莲嫁给许灵均为妻,秀芝的到来让许灵均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看来,也许就是这种纯洁的乡土人情让许灵均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释然与平静,让他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而就是这样的描写让主人公的心理历程更加的生动,把许灵均内心的挣扎完全的展示出来,令人倍感心酸。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2、对妻子李秀芝的刻画独具匠心,从柔弱到坚韧的形象反转让情感线更加立体

影片中,李秀芝是一个非常具有风采的人物。作为许灵均的妻子,这位纯真善良,又腼腆的四川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柔弱不堪。然而在与许灵均结婚之后,李秀芝的勤劳能干才展现出来,脱胚建房、种植、饲养等等农活都不在话下,更对生活充满期待,这给许灵均原本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丝生气。

李秀芝的性格在出场时并不明显,反而是在之后的情节中慢慢展现,让人感官极佳。秀芝敢爱敢恨,并且做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只听从于自己的内心,一旦做了选择就坚定不移。她刚到许灵均家的时候由于不熟,对老许简单的生活只是简单调侃了几句,便迅速决定留了下来。

许灵均在回忆中说到,李秀莲这个表面柔弱的姑娘,内心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不免令人惊讶。秀芝砌砖用力之狠,养鸡鸭鸟兔动作之从容,生孩子教之有方,这一切都看在许灵均的眼里,乡亲们更是称赞李秀芝“养什么成什么”。

在我看来,李秀芝这个角色有着为了实现自我的欲望而敢于努力的本性。

在初入许家的时候,为了能长久的留在这里,便不辞辛劳的拼命干活,在言语之间展现出蓬勃的朝气,而这也是她能感染众人的原因。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03、从情感表达的手法分析,以主人公回忆的视角对各人物的生活进行展现,在感人肺腑的同时也使得电影充满人生哲理

为了探究影片情感表达的手法,这部分我就从“叙事框架”和“对两人婚姻的描写”两部分来进行剖析:

1、导演谢晋以线性的叙述框架为故事主体,使主人公的心酸历程更加深入

谢晋无疑是国内传统导演的代表,继承了中国电影擅长叙述、讲故事的特征,并且在其中融入了五六十年代典型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虽然故事的一些片段有些瑕疵,但也的确让人生的那份可贵和对于时代的思考和感悟得以彰显。

而电影也是以这种手法,通过许灵均的回忆把过往的一生娓娓道来,把人物的心灵历程、命运的转变、和人情冷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像一把长矛直击观众的内心。

在我看来,在那样的时代能以这种手法展现出人性的美和个体存在的价值,诉说着我们国人独有的光彩和人情味,不得不令人赞叹。而这显然是现代的影片所缺少的,一个没有灵魂的影片,技术再好也拍不出真正的情感。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2、通过描写许灵均和李秀芝的婚姻生活,让平淡的爱情显得可贵而伟大

影片中,对于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描写可以称之为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在物质婚姻泛滥的今天,这种简单,没有任何杂质混淆的爱情让人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向往。在我眼里主人公和李秀芝的这段感情可以称之为一绝,之后的影片也根本效仿不来,而这也正是影片最令人难忘的原因。

许灵均初见秀芝的时候,由陌生、慌张、同情,到结婚之后的喜出望外的情感变化,可以从侧面烘托出两人婚姻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的情感体现都非常的有层次感,既没有大的事件作为推动,也没有堂而皇之的亲密镜头。一切温情都是从平常的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从导演对两人的日常描写来看,这种缓慢、不带有波折的叙事流程就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让人无可挑剔。也许站在演员本人的角度,这部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演绎生涯的绝唱。纯情、朴素的中国式爱情和亲情,让无数人徘徊在这种无杂质的情感中,流连忘返。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04、基于《牧马人》这部电影,根据我自己的观影体验并结合故事情节,谈谈关于现实世界的几点思考

①多去体验外面的世界,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成事的关键

虽然影片对于许景由的描写不多,但却可以看出许景由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在影片中他只是主人公的一个对比,但放在现实中来,却有很多可取之处。

毫无疑问,和许灵均比起来,父亲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他不仅拥有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更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雄厚的野心,这都是最后他成为成功人士的关键所在。站在人生成败的立场考虑,许景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并且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是缺少的。

显然这些阅历和坚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磨炼。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宅在家里,足不出户,在我看来这样就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我们应该多去体验外面的世界,这才是以后走向成功的基石。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②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回归本心

在电影中,不论是许灵均还是李秀芝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对于许灵均来说,家庭和牧场就是自己一生的归宿,反观秀芝也是一样。虽然最后许灵均没有选择和父亲一起前往美国继承遗产,但他遵循了自己的本心,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在巨大的困境之中,但他们所展现的坚韧和毅力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何为生活的强者?我想应该是饱受生活之苦后,依然热爱它。很多人都认为生活是残酷的,甚至心生怨气。

但在我看来,正是这种铺满荆棘的道路才能磨炼我们的品格和思想,让人成为真正的强者。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顶着压力前行,不轻易放弃,这样才能成大事。而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要询问自己最初的目标是什么,重新拾起信心。

以《牧马人》为例,看懂影片背后的哲思和情感表现手法

③抛弃以“物质”为主体的思想,找一个爱自己的人

无疑,影片中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是人们向往本片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这种纯净的感情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而如今的婚姻也越来越物质化,车子、房子、票子才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因,而这种发展却是错误的。

现代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最真实的情感,总是认为只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会迎来自己期望的爱情。

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想法是荒诞可笑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外在条件并不是绝对因素。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放下物质的感情,去寻找一段纯粹的亲密关系。

总结一下:

时隔多年再次观看《牧马人》,依然会被人物流露出的情意所感染,这让我忍不住想念那个年代的简单和朴素。不可否认本片是影史上的一个佳作,时间不会让它埋没,反而会越发香醇。生命也许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鼓足勇气,我想这是影片传达的另一个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