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逃亡在外,41岁再创业,却欠4亿的债,今企业“起死回生”

要说到,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非温州莫属了,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不少传奇温商,他们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而郑元忠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国内掀起下海浪潮,让不少人蠢蠢欲动,而郑元忠也满怀一腔热血,投身于商海之中,站在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

温州人善于经商,不少人为了养家糊口,而选择做生意,因此,温州可谓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早萌芽的地方。而郑元忠来自于浙江柳州市,出生于1952年,当时的柳州市被视为温州民营经济发源地,而这里,也成为了郑元忠事业的起点。

1973年,郑元忠是商界风云人物,创办实业,成为“柳市八大王”中的“电器大王”。1985年,郑元忠取得了第一批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创办了乐清市第一家规范化股份合作企业精益开关厂。


他曾逃亡在外,41岁再创业,却欠4亿的债,今企业“起死回生”


然而,在1982年,郑元忠的人生遇到了一个坎,因“投机倒把”,被全国通缉,一直逃亡在外。后来,郑元忠在逃亡一年多后,回家不久被抓获,1984年,郑元忠才得到了平反,风波平息之后,那时候郑元忠已经39岁了,入读温州大学。

在学成之后,1993年,41岁的郑元忠再次创业,创办了温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而这就是庄吉集团的前身。1996年成立庄吉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是一家无区域性服装企业集团。

不得不说,郑元忠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庄吉集团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壮大,一度成为温州服装业巨头,然而,庄吉在风光之后,却走上了破产之路,这又是为何呢?

当时间回溯到2015年,温州庄吉系六大公司日前向温州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且被法院受理。庄吉申请破产的六大公司分别是“庄吉船业”、“远东船舶”、“庄吉服装”、“庄吉工业园区”、“庄吉集团”、“庄吉置业”。


他曾逃亡在外,41岁再创业,却欠4亿的债,今企业“起死回生”


其实从这些企业的名字上,似乎已经找到答案了。原来,作为一家服装企业,庄吉在壮大之后,选择了扩张,而涉足的领域就是造船,从而导致主体业务受到牵连,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无以为继,只能选择破产了。

庄吉集团是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发迹于温州,在辉煌时期,曾邀请周华健代言,那句“庄重一世,吉祥百年”的广告词,曾一度被人熟知。庄吉主营男装业务,靠着精准的定位,成功进入市场,然而,在庄吉走上正轨,在服装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之后,郑元忠却开始“不务正业”了。

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都会选择发展副业,这也是为了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点,然而,多元化的发展,成功了那就叫做转型,而一旦失败了,则会被视为盲目扩张,而不幸的是,庄吉选择了后者。

从2003年开始,庄吉集团就投身于房地产行业中了,房地产是个暴利行业,涉足的人或者企业,基本上是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因此,在暴利的诱惑之下,庄吉也是一头扎进了房地产的浪潮中。然而,房地产行业中,是机遇和危机并存的,而庄吉集团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他曾逃亡在外,41岁再创业,却欠4亿的债,今企业“起死回生”


除了房地产之外,庄吉集团此后又涉足物流、水力风力发电、矿山等领域,庄吉集团与现代集团合作,投资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庄吉购物中心。不过真正给庄吉发展“埋雷”的应该还是造船。

2006年9月,庄吉集团通过收购、兼并乐清凯泽船业、鑫煌船舶、远东船舶三家船业公司的方法,在温州下属的乐清市成立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庄吉集团为了造船,不仅投入巨资,而且还拥有大规模的船运业。

据悉,庄吉船业拥有了1.8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占地512亩的填海面积,以及472亩的海域使用面积。建成6座船台,5.7万平方米分段和管系制造车间。2007年庄吉开始造船,并接到不少订单,庄吉前前后后投入12.72亿。

然而巨额的投资,并未给庄吉集团带来盈利,反而是带来了负债。大规模的投资,让庄吉的总负责达到了10亿,为了还债,庄吉只能将订单抵押给银行贷款造船。然而,令庄吉没有想到的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一旦出现了风险,想要收回脚,却是难上加难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庄吉陷入资金抽贷风波,并且,在2007年之后,庄吉集团的服装产业已经走下坡路了,并且业绩每年都在下滑。在此情况之下,郑元忠还一味的寻求多元化投资,导致主业败了,而副业也没有多大起色。

庄吉因为造船陷入困境后,遭银行不断抽贷,资金链崩了,尽管地方政府出面与金融机构协调,试图挽救,但是,庄吉还是未能幸免于难。2015年时,由于债台高筑,庄吉集团终于支撑不住,旗下6家公司全部破产,郑元忠还倒欠4个亿,5000员工的大厂被迫关闭。


他曾逃亡在外,41岁再创业,却欠4亿的债,今企业“起死回生”


在败局已定的时候,曾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庄吉集团创始人郑元忠,抛出一句充满悲情的承诺,那就是“不跳楼,不跑路,大不了欠钱慢慢还。”

有业内士人分析称,吉集团破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跨行业多领域投资却遭遇市场低迷,特别是造船业寒冬导致资金链断裂,再加上银行抽贷压贷。不过,在失败之后,郑元忠还是勇于承担责任,最终,也是让企业“起死回生”了,在重生之后,还成为了纳税大户。

在历经政府果断出手、法院精准对接、企业创新自救等一道道艰难曲折的关口后,庄吉依然活跃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和全国不少城市。并且,在失败中总结了经验,开出一批全新概念的旗舰店,自重整成功后的2016年起就一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从庄吉起起伏伏的发展历程中,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企业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行驶,不然很容易翻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