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双面胶” 密织“创新网”——省科协选派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创新发展纪实

培育科技型重点企业、开展校地产学研对接、招才引智实现成果转化、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省科协选派年轻干部下基层服务创新发展,积极为基层发展聚才献智,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基层创新吸引高端人才难、对接前沿成果难的“两难”困境,为所服务地区发展插上创新“翅膀”,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精准发力 人才助力“加速度”

2017年7月,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王岩来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任职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任职期间,他加强与和钧正策、江苏中虹、博士科技等科技服务机构联系,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全面对接省科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科院南京分院、省产研院科技资源,为开发区企业及园区平台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与省汽车工程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开展产业专家诊断活动,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为顺应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科技人才需求,王岩始终将人才引育、平台搭建、科技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里,他带领全区引进科技型企业21家,新增留学人员项目11个,招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双创人才”1人、省“六大高峰”人才1人、省科技企业家2名、省“333人才”1名、省科技副总3名、市“淮上英才”3人。2018年,申报国家高企39家,获批30家,申报数和获批数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市第一。

作为江苏省科协派出科技镇长团的年轻干部,2017年8月,省科协组人部陈振来到常州市新北区,担任该区科技局副局长、奔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团副团长。

任职之初,陈振就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一二三四+2”工作法,就是用一个月时间学习文件资料、熟悉身边工作人员、梳理企业情况、理顺各方关系;用两个月时间勤跑企业勤调研,既要跑规上企业,更重视跑那些对科技、人才有需求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注重与企业家交朋友;用三个月时间,主动联系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服务对接有科技人才需求的企业;用四个月时间,着力推动有合作意向的双方深入洽谈,促成科技、人才项目落到实处。最后的“+2”是用两个月时间总结提高。

任职以来,陈振先后走访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11家,带领企业到西南交大、长春光机所等6家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对接活动,拉近了企业与科技人才间的距离。他认为,做科技人才工作就是要“接地气”,就是要用心搭好广大科技工作者与企业间的“最后一公里”桥梁。

深入调研 创新发展“蓄动能”

近年来,全省上下努力将淮安打造成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理想合作伙伴。

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袁灿生是第十批、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团长,2017年8月起担任淮安市涟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全县科技工作。为推进沈航与淮安市的合作,力促淮安航空产业研究院落地,袁灿生组织多次双向调研、考察和磋商,同各方一道共同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淮安市的论证。

在袁灿生牵头对接下,2018年12月,淮安市政府、沈航、市开发区和涟水县政府四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项目产业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启动共建“淮安航空产业研究院”工作。目前,淮安航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载荷无人机公司及无人机植保公司已完成注册落地,大载荷无人直升机产业化基地、航空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的建设选址也已完成。“未来三年建设期内,研究院将逐步建成‘133’产业技术体系,完成投资或销售收入过千万企业3家,建成重点研发平台3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形成高级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涟水县科技局局长朱金文说。

企业的认同是工作的最大动力。在调研中,陈振发现,一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与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投入了上千万元的自主研发经费。在走访奔牛镇的一家科技企业时,企业向他展示了一款电动轮椅车,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智能助力驱动器”引起了他的关注。“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研究康复器具上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正好能与企业形成技术互补。”他想。于是,他立即发动团友合作,积极推动两家“强强联手”,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在来往互动中,不仅签署了技术合作开发协议,还从中科院其他院所引进了一名技术研发人才。

省科协国际联络部副调研员张华担任徐州市云龙区副区长。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主要分管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工作。面对新的角色定位、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任务,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探索,提高自己适应环境、适应岗位的能力。

“为了加快推进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科学规划服务大厅,张华区长多次带领分管部门负责人赴有关单位和地区开展调研和学习,从而厘清了区级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处罚事项等清单底数,实现权力清单的标准化建设。”云龙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聂明表示,云龙区被确定为省级“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区,企业证照办理时限从改革前的37个法定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重点跟办企加速到1个工作日办结,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此外,云龙区还通过微信端发出了徐州市第一张电子“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

集聚资源 成果转化“步伐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是泰州市姜堰区科技镇长团心怀三水、勤做善为的真实写照。作为省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姜堰团团长的杨剑,自2018年入驻以来,带领团队成员围绕科技、人才两大主线,聚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把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激情和干劲都倾注到基层工作实践中。

江苏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蓝光芯片的高科技公司,公司2018年申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2019年年初,公司项目负责人田正如找到杨剑,希望能通过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联系到省内大院大所的专家联合申报芯片项目。此时正值春节前夕,而项目在3月份就要立项,时间非常紧迫,杨剑听后立刻与省科协学会部取得联系。

了解到企业情况后,省科协学会部对此非常支持,并与省电子学会进行了沟通。不过,反馈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专家对该企业并不熟悉,另一方面临近春节,人员安排局促。但是,杨剑没有放弃,在他的坚持下,省电子学会再次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达成合作共识。春节刚过完,南京大学光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向飞教授就专程赴姜堰,与企业成功对接。2019年6月,该公司“面向智能感知技术的VCSEL芯片开发”项目被列入2019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这是姜堰当年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的两个项目之一。

服务基层创新发展一年多来,杨剑聚焦姜堰区“2+2”产业发展战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先后举办了机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高端科技人才交流对接活动,邀请80多位院士、行业一流专家到姜堰对接洽谈,促成3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该区2019年省“双创计划”申报数和立项数均创新高。帮助机械制造领域4家企业申请2019年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企业申报2019年度第3批高新技术企业。

姜堰区组织部副部长郁榕表示,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舞台,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省科协作为派遣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创新发展的大后方,领导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入戏”快、效率高,能够用心扮演好“桥梁”“纽带”和“使者”的角色。

“今世缘”是淮安市首家上市企业,也是淮安重点企业单位,但由于绿色生产科技尚未贯穿产业链,多年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一直未能获批。

为了填补省内白酒行业“绿色食品”认证的空白,袁灿生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同时联合洪泽团,发挥市科技镇长团食品专业行动小组人才优势,创新“两团一组”服务模式,与企业进行反复磋商论证,最终确定把国缘“四开”、“对开”等两款主导产品作为首批申报产品。

“袁灿生同志多次组织专家到我公司开展现场科技服务,全程指导绿色食品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此推动认证工作进程。去年11月,国缘‘四开’‘对开’两个主导产品同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这也是全省首家白酒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今世缘酒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吴建峰说,获得认证后,通过质量与品牌的提升,预计每年可为涟水县增收上亿元。

因地制宜 亮出发展“成绩单”

2018年8月,省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杰担任泰州市海陵区副区长、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团长。

任职之初,他就聚焦企业需求、部门工作和中心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制定科技镇长团工作目标“三张清单”,即“基础清单”,包括协助引进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市、区“双创计划”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人才平台载体、项目招引、资金上争等工作;“特色清单”,包括协助高企培育申报、帮助企业申报专利和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技术巡诊活动等工作;“个性清单”,包括协助规划制订特色校园招聘线路,协助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等。这“三张清单”成为了每位团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的重点工作任务。

张杰立足科技镇长团职能与海陵发展实际,全力推动科技人才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2019年10月28日,全省8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的“制冷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海陵。同时,作为团长,张杰带领镇长团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双招双引”举措,充分发挥镇长团人脉资源广、项目信息多的优势,借力大后方,用好朋友圈,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争取了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人才项目落户海陵。12月12日,成功举办“望海潮”招才引智专场对接洽谈会,将人才产业化项目带到“家门口”。

提及所取得的成绩,张杰谦虚地表示,新的一年要确保镇长团工作以实为实。围绕海陵“1+3+1”产业体系,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以“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为抓手,省市“双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引导高层次人才向海陵集聚。

同为江苏省科协派出科技镇长团的年轻干部,2019年7月黎梅梅来到无锡江阴市担任该市科技镇长团副团长、市科技局副局长。为了更好地开展江阴市科技服务、人才引进等工作,她明确方向,工作积极主动,迅速进入角色,熟悉了解情况,快速适应和转变角色,在服务企业、招才引智、校企合作、团队建设等方面上出实招、务实效。

“黎梅梅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做的工作却不少。她充分利用好科协组织力量,发挥自身工作优势,截至2019年底组织全团走访企业330家,积极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江阴市副市长、江阴市科技镇长团团长许迎春表示,已达成合作协议21份,签订合同14份,申报省级专项资金项目2个、扶持资金560万元。同时,她还组织团员帮助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瞪羚企业1家、雏鹰企业3家;柔性引进海外人才2人、博士7人。

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这是黎梅梅到江阴后的第一件事。她与企业负责人、技术研发人员、产品推广人员以及科技工作人员等交流,掌握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倾听企业需求与建议,根据自己的科普工作经验,指导江阴热电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科普馆建设,丰富企业科普阵地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成功申报科普教育基地。走访,对她来说,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需求的最直接方式。

针对发现的问题,她出谋划策、精准服务。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博阳智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面临产品应用推广难题,她联合团员张永春多方“牵线搭桥”。最终促成该企业与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既关注学校教育公益事业发展,又兼顾企业产品应用推广,黎梅梅有针对性地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功能互补,彰显了科技镇长团的职责和作为。

统筹兼顾 打好科技“组合拳”

2016年9月,省科协计划财务部部长陈杰担任南通如皋市科技镇长团团长、如皋市副市长。陈杰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利用自身资源推进招才引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服务等工作,为如皋市科技人才招引打通路径。

作为省科协选派的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创新发展,陈杰充分利用省科协的海外专家资源,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助推产业发展,成功促成如皋市高新区与西班牙马拉加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签署合作意向书,建立合作产业园;牵线如皋市科协与芬兰赫德米亚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在芬兰成功建立我省首家县级离岸孵化基地 “如皋科协海智创新创业基地芬兰工作站”等。

不仅如此,建立各类有效和富有活力的创新服务平台也是陈杰的重点工作。他先后走访各省级学会,推进服务如皋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如皋港区化工园区和经开区氢能产业园区的省级学会服务基地成功挂牌。有序推进省委组织部双创人才促进会如皋代表处的设立,为双创人才对接服务如皋畅通渠道。此外,他带领全团采取一对一辅导,协助引进并申报省“双创”人才6人、团队2个、高技能创新人才1名,申报数量较去年翻番。镇长团先后协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20个,获得立项8个,参与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校企实验室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以及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7个。

2018年4月,省科协派出张卫星赴宿迁市沭阳县塘沟镇胡塘桥村任“第一书记”。与其他地区相比,胡塘桥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经济条件较为落后。驻村以来,张卫星深入调研,根据胡塘桥村的实际情况“找穷根”,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依托后方单位资源优势“开药方”,开启对胡塘桥村的“造血”扶贫之路。

任职期间,张卫星通过调研摸清村情底数后,拟定了“七突出、两依靠”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脱贫规划和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收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拓宽了胡塘桥村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挂钩帮扶脱贫攻坚的“胡塘桥村模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16.4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7.23万元。截至2019年10月,村全部脱贫,其中一般贫困户179户、790人,低保户97户、241人,环保户11户、11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为巩固科技帮扶成果,张卫星还根据省科协关于“永远不走的帮扶团队”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科技帮扶力度,让更多的科技政策、科普惠农技术、科技兴农成果向帮扶村倾斜。“要强化驻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科技助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真正实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张卫星说。

甘做“双面胶”,密织“创新网”。省科协选派基层的年轻干部砥砺奋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交上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建设“答卷”。2020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他们将继续在不同岗位上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精神抖擞再出发。(作者:何佳芮 夏文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