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已買醫療險的人,還要不要買重疾險呢?

Visual_Infatuation


我是“話險為宜”,一名財經領域創作者,非保險從業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第二個問題:“有醫療險還要買重疾險嗎?”

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醫療險實行的賠付原則是損失補償原則,合同中的條款是常見的是“對於被保險人在醫療過程中所發生的合理費用,本公司在免賠額之上全額給付。”所謂“合理費用”,可以簡單理解成社保能報銷的所有費用。

而且,這裡還必須要要提一下商業醫療保險包括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和定額給付型醫療保險兩種,投保人在報銷情況視購買的險種而定。

如果投保的是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則報銷時要遵循先社保後醫療的順序,即先報完社保,超過社保限額的在由醫療險報銷。

而定額給付型醫療保險功能非常簡單,就是按實際住院天數來進行補貼,與社保報銷沒有什麼關係,即互相不干擾。而且,定額給付型醫療保險可以多次投保,保險公司都會按照合同規定進行給付,不會存在有“限額”這一說法。

總歸來說,醫療險的保障範圍僅包括“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合理費用”,簡單點說就是花多少賠多少。

醫療險的實用性無可否認,但是誤將醫療險視為可以代替重疾險的看法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說,僅有一些小毛病,出院後能夠恢復到之前的生活狀態。這種情況下只有醫療險就夠了,畢竟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大頭費用可以獲得賠償,而且出院後也不需要有額外的支出,如護理費、營養費等。

而重疾險的最初設計本意,就是為了保障重大疾病。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其醫療費用包括手術費、住院費等都是在術後的康復費用面前都是小錢。有別於其他小病,罹患重大疾病的人在術後需要花費鉅額的護理費、營養費、進口藥物費等,而且病人遭受了重大疾病之後還可能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正是由於重大疾病產生的嚴重後果,重疾險的給付原則為定額給付,即被保險人符合給付條件時,保險人一次性給付全額保險金,並不考慮被保險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實際費用。也不限定被保險人對這筆保險金的實際用途。

再來看第一個問題:“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

一般來說,我都建議在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保額越高越好,在50~100萬之間。

而且重疾險應當早點買,因為一方面重疾險對於被保險人來說,其對於健康狀況的要求是很高的,為了避免年老後自身風險得不到保障;而另一方面,越早買,其保險費用越低。

建議早買早好,通常25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考慮重疾險了,一開始的保額不必很高,可以給按照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自己的重疾險保額。具體可以為:25歲20萬重疾險保額,30歲30萬保額,40歲以上,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狀況將保額提高到50萬以上的保額。

寫在最後:

醫療險和重疾險兩者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用處。醫療可以報銷醫療過程中的合理費用,對於術後的康復過程也無能為力。而重疾險可以一次性獲賠數十萬保險金,緩解了罹患重病的燃眉之急,卻對一些小病的賠付無能為力。

所以,請謹記:唯有重疾險+醫療險雙管齊下,既有小病保障,也不愁大病問題,才能使自己的健康風險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僅有其中一類險種,其保障都是有缺口的。

保險不會騙人,人才會騙人。我是“話險為宜”,客觀、中立看待保險,還原保險真相。

話險為宜


買了醫療險的人,還是需要購買重疾險。為什麼?因為這兩個產品解決的問題不同。

重疾險解決的是家庭收入損失,是從醫院回來後怎麼生活的問題,而醫療險解決的是醫療費用,只有在住院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效力。

我一個朋友的親戚,購買了醫療險,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百萬醫療,再加上社保,她認為有了這些保險就萬事大吉了。而且她認為,重疾險繳費高,保額低,不如百萬醫療合適,就沒有上。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在我的朋友圈,發現她進行了水滴籌。原來,她得了癌症,而且在一期、二期抗癌靶向藥用過後,現在不得不使用三期靶向藥,而鉅額的藥物費用,基本全是自費藥,讓家庭無力承擔,無奈求助水滴籌平臺。

這個例子告訴我,由於我們不能決定我們自己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得什麼樣的疾病或者發生什麼樣的意外,所以,給人上保險,還是上全險,對於咱們自己才是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認,如果例子中的人,突發疾病,比方心梗,可能幾天人就沒了,住院醫療的費用,完全可以彌補開支,但是一旦得了那種致命又能靠藥物續命的那種病,那麼這個家庭即將面對巨大的經濟困難!

所以出於出院持續醫療費用的支出的考慮,還有,如果是這個人是家庭頂樑柱的情況,可能面臨房貸、車貸、父母養老、子女教育,這些,指望醫療險去管,是不現實的。上重疾險可謂是勢在必行的。

上重疾險,不是意味著我們一定會得大病,也不一定是我們支付不起大病費用,而是萬一突發情況,我們會有一筆充足的現金流,醫療險能拯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重疾險解決的是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有了重疾險的現金流,能夠極大的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那麼重疾險的保額設計成多少合適?

我們這裡有兩個參考標準,一個是家庭年收入來決定保費。我們購買重疾險的保費,一般為家庭年收入的5-10倍。醫學上有一個術語,叫五年生存期。在大病後的5年,你需要休息,需要好好養病,有了這個現金,就會讓家庭的各項開支正常運轉。

還有一個標準,就是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0-20%,因為如果超過後,對家庭正常生活可能會產生影響,也不能把家裡大多數錢都買保險,保險是家庭理財的一種手段,其餘的錢,可以做家庭正常開支、銀行活期理財、定期理財、固定資產、股票基金、年金險等等。

謝謝各位,我是王小雷,歡迎各位有保險理財問題向我提問,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各位。


王小雷


不請自來。題主一下子提出了很多問題,那麼筆者就來一一解答一下。

第一個問題,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這個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衡量,沒有同意的標準。手頭寬裕的可以多買一點額度,筆者見過買的最高的土豪是買了300萬的;手頭不寬裕的話,可以買的少一點,50萬起步,100萬合適。


第二個問題,已醫療險要不要你買重疾險?筆者建議是要購買的。

首先,有條件續保。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醫療險產品是有條件續保的,6年一個週期,過了6年就不一定能續保了。


其次,保障期。如果是在保障期內發生了重疾,醫療費部分雖然是可以報銷,但是因病造成的修養及誤工費用沒有辦法,養家的難度很大。如果在過了續保後發生的重疾,是一分錢也賠不到的。


最後,報銷方式。醫療險是出現後根據醫療費用報銷的,需要自己先行墊付,這個還要看自身的經濟條件。重疾險是給付型的,出了險直接理賠保額。


第三個問題,是不是選大公司比較好?法律規定,一旦小的保險公司出現問題,銀保監會會指定第三方保險公司接管,繼續履行合約。所以買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還是要看保險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的條件。另外,同樣的保險產品,小公司的保費通常要比大公司的保費要便宜的。


綜上所述,重疾險的額度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來衡量,建議購買100萬起步的保障額度;買了醫療險,仍然是要買重疾險的;買重疾險要考慮保險產品是否適合自己,保險公司的大小是不會對理賠產生影響的。


小黑看財經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

先說重疾險是什麼:

重疾險就是保險公司為我們提供的一種保障,你買了重疾險,日後不幸患了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會支付你一筆錢,這筆錢的額度就是你當初購買的保額。

我們可以用這筆錢去治病,也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算是保險公司給我們的一份經濟補償。

簡單說了下重疾險的定義,下面來說關於重疾險的幾個問題:

重疾險是不是重疾種類越多越好?

這個之前小司也發視頻講過,就和你去市場買東西一樣,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肯定買的越多我們越高興,同理在保費相同的情況下,肯定選保障種類多的。

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清楚,買重疾咱們最先要考慮的是發病率問題,有時候一款產品保40種重疾,另一款保80種重疾,其實對咱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那40種可能都是比較罕見的病症。

這時候就要按過往理賠概率來看了,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六種疾病是相對發病率最高的。

而且保監局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早已把最高發的25種重疾納入了重疾必保目錄中,所以大家儘可以放心。

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要看個人條件,如果你在保險購買上的預算不是很充足,選消費型的就足夠了,因為它的保障已經很全了。

但如果你荷包裡的銀子充足,可以考慮選擇返還型產品,雖然相對貴一些,但確實有一些消費型產品達不到的地方。

不是大公司的保險不敢買?

關於保險公司大小問題,小司也解釋過不止一次了,、其實這個問題小司看來有點多餘,大公司小公司說到底也就是個名氣的事兒,想當年咱們誰手裡有個諾基亞那就算相當有錢的了。

你有想過短短數年,諾基亞就徹底被幹下去了麼?你又能保證你現在覺得百分百靠譜的大保險公司未來某天不會沒落麼?可能有人想說大保險公司肯定理賠好,這也是完全沒道理的。

不信你去網上搜搜保險理賠速度排行,排在前面反倒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保險公司,原因很簡單,第一大公司的銷售量要比小公司多很多,所以理賠量也大,第二就是越小的保險公司,越在乎客戶的口碑,反倒理賠會更迅速。

反正國家是不允許保險公司倒閉的,保險公司會倒閉嗎?,所以小司買保險,並不太在意它的“出身”,而是看重產品的性價比。

重疾險是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這個跟你的預算有關,如果預算不足,建議考慮定期,但切記保額一定要做足,不然買了跟沒買一樣,如果你是土豪,不差錢,那直接買終身的吧。

重疾險是買分組的還是不分組的?

這個就看個人經濟狀況了,從保障上來看,肯定是不分組的更好,像長生福,但很多朋友接受不了它的價格,那隻能選擇你可接受範圍內性價比比較高的,比如哆啦a保。

多次賠付到底值不值?

『多次賠付』到底值不值?,這個多次賠付,其實也是賭的一個概率問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到,但是如果只多花幾百塊錢就能換來多重保障,大家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也就一頓火鍋錢。

繳費年限選短的還是長的?

這個小司覺得不管你是預算不足還是土豪一枚,都儘量選繳費年限長的吧,這樣平分下來我們每年的壓力也比較小,而且大家應該都明白,錢是越來越不值錢的。

咱們有一口氣躉交的錢,不如拿去做點投資,說不定收穫更大。


小司總結:

買重疾險大家首選的還是純重疾險(加輕症),消費型,有能力的買不分組的,錢不夠的買分組類別少的,繳費年限建議選最長,保障年限不差錢選終身,差錢選定期,但保額要儘可能高。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已買醫療險的人,還要不要買重疾險呢?

當然是要的。

提出這種問題,說明還是分不清這兩個險種的區別


01.先說保障範圍。

重疾險保障範圍比醫療險窄。

就只保障在約定範圍內的,像癌症、尿毒症、腦溢血等幾十種重大疾病。

醫療險保障範圍比重疾險廣,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去了醫院就保。


02.再說賠付時間。

重疾險有個好處,就是提前給付。

只要你確診,滿足理賠條件,就給你一筆錢。

這筆錢你想幹嘛幹嘛,保險公司不管的。

但醫療險是事後報銷。

你花了多少,拿著相關發票去保險公司保銷,不會多賠給你錢。

03.最後從賠付金額來看。

重疾險是買幾份就賠你幾份,如果你買了3份重疾險,保額分別是30萬、30萬、40萬。

如果不幸患了癌症,那你可以理賠到30+30+40=100萬。

這100萬,你可以揣兜裡,想幹啥幹啥。醫療險是你去醫院看病,你花多少錢,報多少錢。

醫療險還是補償性險種,不能重複報。

如果醫保已經報銷了,那商業醫療險就不給報了。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你報銷的錢不能大於你治病花的錢。

所以,你多買幾份也沒啥用。


04.總結一下

重疾險就像一個能救急的土豪朋友。

發生重大疾病了,OK,給個賬號,給你打錢。但只是救急,一般的小病小痛,他不管。

記住只有發生大病了才能找他。

而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

不管是什麼病,去醫院花錢了,拿發票來,就給你報銷。

重疾險和醫療險,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搭配一起買。


大家對更多社保、保險知識感興趣的,歡迎關注《小司淘保》的今日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小司淘保


最近幾年,“百萬醫療保險”C位出道,各大保險公司都得你死活我,客戶大大們也開始犯暈了,動不動就拿著這個那個來找周圍的代理人朋友pk。

今天小A就列舉下,到底醫療險和重疾險都各管那些事?

保險的功能不同

的確,重疾險和醫療險都跟疾病有關,屬於健康險,很多小白都會搞混。但我們想象一下,一個人如果發生了疾病,他首先會花費哪些費用?

  1. 醫院內的花銷,包括的門診、住院、醫藥費;

  2. 他因為去醫院而不能工作了,但生活開銷依舊,所以是收入損失;

  3. 治療中和後期康復的費用,吃個保健品,自個給自個放個假。

我們再看看,醫療和重疾的賠付方式:

  1. 醫療險是事後報銷,住院了自己先掏錢治病,然後再拿著發票等單據找保險公司報銷,只能報銷治病花的費用。實報實銷,總之醫保+醫療險報銷的總和,怎麼也不會超過實際看病花的錢。(對應上述情況1)

  2. 重疾險是提前給付,確診或者達到某種狀態就可以一次性拿到理賠款,比如在醫院確診得了癌症,還沒開始治療就可以憑確證單據跟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只管給錢,不管我們怎麼花這筆錢。(對應上述情況2/3)

如果只配置了醫療險,這可能會讓我們很尷尬哦。

我舉個栗子,假設只有醫療險,看看情況會是怎樣:

小喵不幸確診了癌症,要馬上住院治療。

然後向醫院瞭解,加上前期的檢查、住院、手術費、醫藥費、第一個療程需要準備10萬塊。

小喵買了醫療險,額度高達100萬,肯定沒問題。但找代理人一問才知道,醫療險是事後報銷的,前期所有的花費都得自己先掏,拿到發票後再報。

小喵一時半會拿不出來,只好揣著保單跟老同學們借,講好等拿到理賠款了就還。

等小喵一住院,家庭收入也就中斷了。

很快,家裡的房貸和生活費頂不住了,小喵只好求助老爸老媽,用他們僅有的退休金還房貸和應付生活費。可是醫生叮囑,這個病要做好至少5年的鬥爭準備,就是說這五年都不要想上班了。。。。。。病要是拖得太久的話,還不知道咋辦。。。。。。

這下看明白了吧,表面上醫療險能“包治百病”,但實際要事後報銷,而且只能填住院治病的坑,補償不了疾病給家庭帶來的其他經濟損失。

所以,小喵認為想靠醫療險解決重大疾病帶來的各種問題,還真少不了重疾險的幫忙。

醫療險負責治療花費,重疾險負責其他開支,相互搭配,挺好!

保證續保是第一原則,沒有之一

剛剛說了功能的問題,還有人說,家裡有些存款應急的,我的治療費週轉起來問題不大。

emmmm……這麼想確實沒錯,但得有個前提,生病的時候確定我們得有醫療險保障。

嗯?不是交錢就行了嗎,咋回事兒?

小A之前遇到一個痛心疾首的事情,閨蜜在2年前,小賣保險之前配置了一款百萬醫療,然後華麗麗的住院了,除去醫保花了兩萬多,結果是一分不賠,然後,居然還被保險公司拒絕續保了,原因竟然是投保兩年內出險,就不續保了。。。。。。。。

這件事小A怒吼那位代理人,當初價格比主流的便宜,你不指出來為什麼,現在人家正用的時候,你不但不賠還撒丫子走人了。。。。你的良心呢?

所以,小A跟所有的客戶大大們溝通的時候強調,看一個醫療險一定要看保證需要是第一原則,沒有之一。

看一個代理人是否專業,是否善良,要看方案設計是從理賠倒退為第一原則,沒有之一。

醫療險其實也不便宜

很多客戶大大們好糾結,醫療險一年的保費才幾百塊錢,而額度都上百萬甚至幾千萬,那還有必要花萬把塊錢買性價比極低的重疾險嗎?

很多人想用醫療險代替重疾險,主要是覺得醫療險一年只要幾百塊錢,比

雖然得事後報銷,穩定性也不咋地,但畢竟便宜,比社保還便宜!

真的便宜嗎?小A給大家算算:

下面的保費對比圖,是從0歲開始到70歲的費用對比,橙色線條代表的是重疾險(保50萬),藍色線條代表的是醫療險(保額最高50萬)。

重疾險,1400元/年,保費固定,交30年,保到70歲,總共4.2萬

醫療險,保費按年齡調整,總共8.9萬

我們從上面就能看得出來,醫療險雖然年輕的時候確實便宜,但隨著年齡增長,保費上漲得非常快,怪嚇人的;

而重疾險雖然開始比較貴,但勝在保費是固定的,只用交30年,總保費比買醫療險少了一大半

所以說,想靠買醫療險省錢的這個心啊,還是省省吧!

說了醫療險這麼多bug,事後報銷、穩定性差、價格也不便宜,用醫療險代替重疾險,這事兒絕對不靠譜。

最後小Tip:

小A的個人意見:因為醫療險和重疾險各有各的作用

1.醫療險解決的是醫院內的花銷問題,每個人都必須配置,而且要找好的代理人(比如小A本人)幫你服務。

2.重疾險解決的是收入補償問題,和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要積極的給自己和小朋友們配置。並積極地給爸爸媽媽配置醫療險。

至於老爸老媽的重疾,通常他們已經不再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或者不會因為生病而導致收入中斷的話,就不用配置了。用醫療險防範一下各種住院情況,比如意外磕絆、大小疾病,也挺不錯的。

幾篇文章不能窮盡所有的問題,還有疑問,請後臺回覆,聯繫Airain本人!


Airain


【重疾險】就像一個土豪朋友。發生重大疾病了,OK,給個賬號,我給你打錢!

【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朋友,發生醫療支出了,OK,拿發票來,我報銷!

根據保監會合理購買人身保險的公告:建議意外傷害的保額設定為自身年收入的10~20倍,重大疾病的保額設定在自身年收入的5~10倍。當然,這是您最佳的保險配置,如果覺得保費有壓力,可以配置100%,也可以部分配置,都是根據您的自身需求來決定的。




E佳保


一、重疾險的額度要根據自己家庭情況來計算。

首先所有保險的保費支出佔比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所以規劃的時候最好不要超過預算,否則可能會影響家庭生活質量。

其次,重疾保額一般覆蓋5年的年收入,因為重疾險的本質是收入損失險,需要覆蓋5年的收入損失和康復費用。當人們得了重疾後,會有一段時間不能正常工作,為了起到更好的康復效果,醫生一般建議五年內好好調養,醫學上也有一個五年生存率來衡量重疾的治癒效果。所以這勢必會影響收入,如果有重疾險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安心調養。

二、已有醫療險還是需要買重疾險的。因為醫療險是報銷型的,上限就是花了多少報多少,它的作用是報銷醫療費,解決看不起病的問題。重疾險是提前給付型的,一次性把錢給你,這個錢你可以自由支配,作用是彌補收入損失和後期康復費用。兩者功能不同,建議是配齊。


一一說保


需要的,醫療險屬於報銷型,可以解決生病了治療費的問題,但在生病期間無法工作,以及還有一定的康復調理時間,都是不能工作的,那麼收入就會減少,但家庭該支出的費用並不會減少,因此這個如果買了重疾險,保險公司除了把醫療費全部報銷,還會再次進行賠付(重疾買的30萬保額就賠30萬、買的50萬就賠50萬、買的100萬就賠100萬…),因此,重疾險是買的保額多少就可以獲得多少賠付,這樣即使生病了沒法工作獲得收入,也有一筆錢保證生活。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可能會說預算不夠,壓力比較大,買重疾險,那麼這個需要做好規劃了,預算具體是多少,重疾險有定期的、終身的。定期的保費就會便宜些,但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至少一份終身的重疾險,因為定期的雖然便宜,但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生病,如果中間有一些其他的疾病,身體沒有那麼健康了,再買健康險就比較麻煩,甚至不能買了。所以最安全保障起見的就是至少一份終身重疾險,額度不夠,再增加定期重疾險。


小庭願


看了一堆評論沒寫到點上,重疾險買多少保額?

讓一個億萬富翁買個50萬的保額到了出險管用麼?不管用。

所以,重疾險買多少保額要看自己的經濟能力,想想現在的社會如果生了大病能拿多少出來看病,心裡就有數了,中等家庭,一個人的重疾保額最起碼也要50萬起了。

光重疾險是不夠的,重疾險的作用是當被保險人出險時一次性拿到理賠金治病或者康復,而醫療險是補償型,花多少錢按照條款賠付多少錢。

如果一個人只有重疾險50萬,那麼這50萬可以作為治療費用也作為康復費用。

如果一個人有重疾險50萬,醫療險300萬,那麼出險了可以用醫療險的300作為補充,50萬作為康復,出院以後吃香的喝辣的。

保險是根據家庭不同階段的能力購買想匹配的重疾保額,不要以為一輩子買了份保險就高枕無憂了,特別是有些人買了份年金險,生大病了要求保險公司賠償幾十萬,顯然是不可取的,保險種類很多,賠付是按照條款,所以記住我們當初購買的是一份什麼保險,保什麼,具體責任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專業的代理人服務,因為生命是無價的,獲得專業代理人的有償服務確是有價的,珍愛生命,愛自己,愛家人


保險時代


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目的、保障內容、程度、費率都完全不同。

1、目的:

重疾險的目的在於補償罹患重疾從診斷到住院、手術、治療、康復等長時間內因為工作能力喪失而帶來的經濟收入損失。

只要確診或達到合同描述的疾病狀態,即可獲得一次性賠償,買多少保額賠多少,跟是否去積極治療,治療花多少錢沒有關係。

而醫療險主要是用來支付門診、住院、手術、用藥等方面的消耗型支出,在“合理且必要”的前提下按約定比例支付所花費用,是一種報銷性質的保險。

2、保障內容:

重疾險保障一般包括重大疾病(必含銀保監會發布的25種重大疾病)、中症、輕症,在合同約定的疾病範圍之外,不負保障責任。

醫療險是指對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導致的門診、住院、手術、用藥等所產生費用所保障的險種,一般有住院醫療、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海外醫療等不同的險種來解決不同約定的責任。

3、保障程度:

重疾險以所購買的保額來進行責任賠償,目前有針對重疾的單次賠付和多次賠付,以及針對中症和輕症的按比例賠付,賠償金額主要取決於投保人購買的保額。

醫療險在其約定保額限度內,按實際發生費用進行賠償,目前的百萬醫療上限在百萬甚至四百萬以內,海外醫療的報銷上限更是在千萬級別。

4、費率

重疾險貴不貴,主要是跟投保人年齡有關,年齡越大費率越高購買越貴。

醫療險主要跟約定條款有關,條款越寬鬆(比如低免賠額,含社保外用藥,可出國治療等)價格越高,一般百萬醫療年均價格在幾百塊。


所以重疾險和醫療險兩個是互為補充作用,不可相互替代。


另外兩個問題:

1.重疾險該買多少?

就如上面所述,重疾險是以補償大病期間經濟損失為目的險種,你需要多少就買多少,需要多少是看患病期間需要多少錢來彌補家庭日常開支從而保障生活水平不受影響,一般行業推薦是三到五年收入,但是如果家庭儲備充足,不買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個人按個人家庭經濟條件看。

2.大公司?

保險的本質是合同,而合同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是條款,只要保險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在銀保監會的要求之內,合同的效力是一樣的。

大公司人員網點配置多,服務起來更方便,這是優勢。

但人員網點都需要開銷,廣告費用需要分攤,這些錢都是來自投保人繳納的保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都需要你去買單。

至於大小公司在產品設計上的差異,去搜一下“平安福2019”就知道了,不多說,不願意帶攻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