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于我,我与兰大

兰大于我,我与兰大—— 再次见到辅导员花蕊老师


一、我的兰大情结

对于母校兰州大学,自己真是有很深厚的感情,关于这份情愫的缘由……

第一,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志愿,是我高中化学老师李观园推荐的(他又是因为有一儿子在甘肃天水读过书,听说过兰大化学系的名气),估计是看我高中阶段化学科成绩比较好吧。要说兴趣,自己那时也真没特别觉得。看过三毛的一些小说,还有就是相对强烈的有去西北读大学、看沙漠的想法,于是当年我很认真的查看了下中国地图(那时小县城自然还无互联网)后思考决定,重点大学栏第一志愿就报西北的兰州大学化学系,填的还是“应用化学”专业,不服从调剂,当时想来,应用化学,应当是大有应用前途,哈哈,结果真如愿了,入校后才知道,兰大有机化学最牛,有机会。另一小插曲,中学阶段,我经常爱看大哥单位的杂志《半月谈》,其中一则时事,特别报道过一个叫秦大河的人,说他是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人,当时我很难想象。后来,刚好是才入大学不久,学校安排新生去兰州市一礼堂看一部话剧,话剧主角取材反映的正是秦大河,“原来他就是兰大培养的”,一下子自己对兰大的初识印象倍加特别。

​兰大于我,我与兰大

2019年回兰大参加校庆留影

第二,这份情愫的缘由,还有就是因为母校厚重的文化,化学系良好的学风,浓郁的学术、科研氛围;以及兰州独特的地缘、气候:南北是山,狭长的河西走廊城市(让我这个小县城来的学生一两周似乎就熟悉了),黄河穿城而过,春季常有几天沙尘天气,白昼温差明显,夏秋非常的舒服,是瓜果城;还有寒来暑往,千里迢迢的汽车、转火车,再转火车的艰辛但也充满乐子的求学经历;更有兰州8个学期2个暑假的学习、打工,及临洮社会实践经历。平民的孩子早当家,每个个体的经历又是不一样的;再有就是因为她处在祖国交通、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理应受到毕业后每一位校友,尤其我们这些沿海省份工作的校友更多的关注、关心。写到这里,不由得也想起了一段校友圈内广为传开的真实的段子:“十几年前,一位国内重点大学的校长问时任兰州大学校长的李发伸:‘老李,国家有没有必要在兰州办这么一所重点大学呢?’李校长的回答很直接:‘有必要。至少,它阻止了文化沙漠东侵的步伐!’。”

第三,我的兰大情结,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那四年中,遇到过一些对自己正面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深刻影响的老师、同学和校友,他们/她们终归是母校文化、母校气质具体呈现的真实载体,四年的辅导员花蕊老师无疑是首先想到的,其次是大一的班主任白建娥,当时的研一师姐,很认真很有才气的一位山西小个子美女,经常会找班上同学私下简短的谈谈心,反正我被找过两次。教过书的老师中,本化学系诸多专业课的授课老师和带实验老师,严格,严谨,踏实,以身作则没得说,兰大化学王牌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也绝不是哪一两位老师产生的影响。专业课老师之外,大学物理课薛德胜老师经常会在课上强调,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印象很深,体会很深,伴随着自己一直来10多年的工作。马列系名嘴刘先春老师关于政治、政客的解读讲得很好,非常生动,教会了自己学着开始分析很多政治、社会敏感问题,选修过他一学期的邓小平理论解读课;穆建刚老师的大课堂很风趣、很幽默,很显西北人的大器豪放风范,特别记得我们的这一科考试形式是大家写个论文再上台演讲(自己还得了95分,感谢他的鼓励)。公开的讲座课中,王维平老师思路很清晰,逻辑很严密,言语很犀利,有意用心学过,印象中那时学校的校级辩论大赛一般都会请他做评委。还有,校学生会两年半用心去做每一件大小事的经历很有意义,团委王锐书记那时也有指导学生会工作,对于每次大活动的指示,讲话不多,立意很高而又很务实,可操作,无不佩服,不愧为当年公认的兰大政治新星。再有,当时团委的研究生部曹红老师,在当时的新文科楼六楼里,公认的美女老师,学生干部中的一些话题也往往是就此打开,哈哈。同学师兄中:95年兰大学生会主席(循例兼全国学联副主席,甘肃学联主席),92计算机系吴飞,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踏实,待人特别谦和,其成熟度令人叹服、叹服;隔壁分析化学班黄小明很爱看报,很有思想,善于独立思考,观点经常很独到,大一偶然的机会交谈相熟,一交就交了四年,互相产生过很多思维灵感;兰州本地人蔡智军是对自己生活独立、性格成熟起到帮助很多的一位室友,开始懂点足球,成为伪球迷,就是因为他,一个化学系队当年的优秀前锋。还有周日下午返校时,经常会从家里带点零食来,这个时候,宿舍七八个小伙伴们最是其乐融融。借此,也特别、特别的感激他们/她们,10多年了,你们都好着吧?

​兰大于我,我与兰大

2010年与花蕊老师黄埔军校留影

二、我在广州首次见到花老师

回到标题,9月26日,当我在广州再次见到我的大学四年辅导员花老师时(2008年毕业十周年班级同学回兰聚会见过一次),大学那些往事顿时又是历历在目。她是一个女同志,体育爱好者,曾是甘肃省女子七项全能的冠军,当我们辅导员那会是她毕业后初次接手的工作,她那会同时还有个身份是化学系团总支的书记。看得出,四年中她都干得很用心,很操心,多少也是担心一些调皮点的学生不服管吧。总体上,对年级良好士气、良好学风四年一直坚持下来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时也很“来劲”,估计表扬过的学生不少,批评过的更不少,自己就是当年挨过批评数次的学生。

2008年国庆,同学毕业十年聚会了,本班是年级里唯一回去聚会了的一个班。算是毕业后头一次见面,大伙都很兴奋,虽然,几年前花老师其实已调资环院做党委副书记了,在兰州,她还是依旧那么热情那么用心,先安排我们参观了榆中新校区,特别登上了萃英山。回到兰州市区后,又带领我们游览了安宁区黄河风情线,晚上又领着我们去本部附近陈旧小巷吃回以前那些地道的麻辣烫,席间老师给我们其中几个夹了点什么菜,忘记了,当夹到我碟子时,自己一下真是眼眶都湿了。这次再见面,很不同的是老师有机会来了广州,或许是在粤工作的年级学生挺多的,约20人,老师也很想趁这个机会见见大家,早几天老师就在群里发信息告诉了我们,她9月26日要来顺德参加个会议,我和另外两个算是早些看到这个信息的同学,大家自然是非常高兴,于是开始酝酿着在哪里接待老师,安排老师住哪个地段,开始找齐一下年级一二十个同学的电话,酒店是小王(王卫军)公司在天河区的协议三星酒店,他定的,不过自己还是先去踩了下点看了下,还行,在岗顶位置不错,就是房间小一点。因为是国庆长假调动,这两天26-27日仍是工作日,老师的时间安排也紧,虽然绝大部分同学都通知到了,最终还是只来了10个,有深圳的,有东莞的,经过商定,9月26晚的聚餐是定在天河东路的粤菜广东英伦公馆。席间,自己也见到了几位分别多年的同学,话题五花八门,什么都谈,“怕老师”那种感觉好象谁也没了。饭后我们带老师去了二沙岛珠江边,又聊起了很多往事,老师的“头一次报料”也是不时的冒出,谁谁上学那会总被男生骚扰,谁谁那会参与倒卖假毕业证被人传出来,学校彻查必须勒令退学,很不懂事、可惜的孩子。

应我们的邀请,老师还在广州停留了两天。因为我们上班自由点,接下来的两天主要是自己跟老蒙(蒙其祥)陪同了,时间这么短,为了让老师尽量体会下南国广州的风味,我们先带老师来我们各自的办公室坐了下,接下来就安排老师吃早餐、体会下广州的早茶文化,逛逛广州的购物街,品品广州的海鲜。景点方面,想想老师由团务工作已经转升为党务工作了,就带她参观了下黄埔军校,随去的还有母校数力系的杨老师。两天多,我们也不时的聊聊路边的建筑,这个是广州塔,坊间称小蛮腰,专为后面11月份亚运会打造的标志性建筑,那个是九运会会馆,也将用作这次亚运会田径项目、和残亚会赛场,这个是天河体育中心,经常承办一些常规体育赛事,也是早年东南亚歌星们常来广州开演唱会的地方,那个是什么什么……

28号傍晚老师就要坐火车回兰州了,前面我们是执意提到,用积分要帮老师赞助个机票回兰,可是花老师考虑到随行来开会的老师们都是一起订好的票,不想单独行动。为了确保赶上火车,我们在从黄埔军校回天河酒店的路上,偏偏是过江渡船也多等了一班,那天广园路上也特别的塞车,弄得我这个司机啊,当时倍是紧张。还好,终于还是在计划的时间点回到了酒店退好了房,本是想给老师们买好点车上吃的食品,可惜就是来不及了。看着老师们拎着行李去坐地铁,奔火车站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在母校,估计老师们出差经费还是控制得很节约的,你看这么远的来回,老师们都还是坐火车往返,这就是母校兰大的老师们,副处级别的老师们。

花老师这次来,还特地给同学们带了点西北特产过来,要我代分给几位。想了一阵,给老师送回点什么好呢,最后还是选了一本自己曾在一个机场书店买下的,北京电视台“名人堂”节目主持路彬彬写的一本书《铿锵玫瑰》给她,自己在扉页上顺便写了几行字,老师收下那一刻,翻了翻,开心、会心的笑了。

老师回去了,看着岗顶外面依旧塞车的路况,自己开始有一点点倦意了,索性关起车门睡了回。这时,自己心里还是感觉得到一种很少有过的踏实,欣慰,一直在想,10多年了,花老师这次能来广州,而且是第一次真正来广东,我们真的是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幸,这次总算有个机会尽尽地主之宜,哪能不高兴,这就是学生。

目送走去坐地铁的是那样的一些老师,正半醒半睡的是这样的学生,在母校工作过的、毕业了去到全球各地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我喜欢兰大人的朴实、踏实,我爱母校兰州大学。

三、毕业后与兰大的故事

( 以后再写吧,希望有更多精彩…… )

​兰大于我,我与兰大

2018年于黄河石林后山顶

编后:本文原载于2010年10月肖文华新浪博客。作者肖文华,199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先后供职于美国企业 Avery Dennison、央企中化集团。现为化学加网创始人兼CEO,2010年10月创作本篇时任广州贺隆国际贸易执行董事;2014年10月后任广州萃英化学科技执行董事、广州六摩尔生物医药执行董事;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药化产业校友会秘书长、兰州大学广州校友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