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中國的五筆,為什麼敗給了拼音輸入法?

語堂


五筆輸入法發明的很早,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的,那個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可以想像的出,電腦上的中文輸入法並沒有太多可選項。

等到我接觸電腦的時候,主流的中文輸入法有五筆、鄭碼、和拼音。周圍很多人選擇使用五筆,還有專門的五筆輸入法培訓課程。雖然一直有人說五筆打字很快,但我一點也沒有學過,而是始終使用拼音輸入法。根據我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經驗,五筆敗給拼音輸入法,有以下幾個原因:五筆需要記憶詞根,要專門學習,上手慢。在拼音輸入法發展完善後,特別是智能性提高,五筆便不再能與拼音輸入法競爭。。

1,需要記憶字根

五筆編碼確實是了不起的發現,把漢字按照字根找到統一規律,解決了漢字難以輸入的問題。

基本字根在組成漢字時,按照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可以分成四類結構。
單:基本字根本身就單獨成為一個漢字。這種情況包括鍵名字和成字字根。如:口、木、竹等。
散:指構成漢字的基本字根之間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漢、湘、結、別、安、意等。
連:指一個基本字根連一單筆畫。如:“丿”連“目”成為“自”。
交:指幾個基本字根交叉套迭之後構成的漢字。如“申”是由“日”交“丨”,“夷”由“一”交“弓”交“人”交叉構成。

但是,只有記住這些字根,打字的時候,才能熟練使用。而拼音輸入法就不需要記憶任何規則,按照字的讀音就可以打出拼音。

相比而言,五筆輸入法就有一個優點,任何漢字都可以打出,即使那些不認識、不會讀的字。

2,專門學習

既然五筆輸入法涉及到很多字根,對於新使用者來說,這些完全是新的知識,不是那麼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出現了許多專門的培訓班,就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和金錢來學習。而拼音對於我們來說,是小學知識,識字的人每個都是從拼音學起,拼音輸入法在使用上沒有任何障礙。

3,上手慢

相比拼音輸入法的自然掌握,五筆上手慢,需要完全掌握它後才能快速打字。當然,雖然我沒有使用過五筆,但很多人都說五筆打字極快,這也是它吸引人之處。拼音輸入法能夠自然上手,符合使用習慣,只要拼音有一定水平,速度並不慢(南方人可能比較痛痛苦,很多字不知道怎麼拼出來)。打字熟練後,拼音輸入的速度也很快。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得到很大進步後,比如記憶輸入習慣,猜測常用字等等,這些功能的完善更是大大提高了拼音輸入的速度。

結論

拼音輸入法不但易於上手,在智能輸入方面也有很大發展,極大極高了打字速度,那麼在各個方面,五筆輸入法都逐漸失去了與之匹敵的優勢。這也說明,符合使用習慣的,才是發展趨勢。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Celave


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打破了西方關於漢字不能輸入計算機的預言,並在印刷行業迅速取代了蠟紙刻板和中文打字機。1991年我在部隊軍機關當打字員,被單位送到地方培訓機構學習五筆字型輸入法,那時我們用的是四通打字機。通過學習,在鄭州OA電腦辦公機具公司舉辦的五筆字型打字比賽中,以每分鐘136字的速度獲得了四等獎(一等獎是省政府辦公廳的打字員,每分鐘220字)。當時和以後很長一個時期,論輸入法和打字速度,非五筆字型莫屬。

但後來使用五筆字型的越來越少,使用拼音輸入法的越來越多,就連我現在的這個回答都是用拼音輸入法輸入的,為什麼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是輸入工具發生了變化。過去只用電腦作為輸入工具,有一個大的鍵盤,操作起來很方便。現在多數用手機、平板了,鍵盤很小,只能一個鍵一個鍵的敲,五筆字型字根拆分太繁瑣,不適用。二是五筆字型入門有一定難度。學五筆字型必須牢記字根,即使不背字根表,也要長時間操作實踐才能熟練掌握,而拼音輸入就比較簡單了,我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學拼音了,使用拼音法輸入漢字很容易上手。三是操作有難有易。比如在手機上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輸入法幾乎沒有辦法操作,而拼音輸入法只需要兩個大拇指就很快了。

所以,喜歡使用拼音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了。


聊聊這個事兒


我是2000年開始接觸五毛輸入法的,距今已經二十年,此間我嘗試過很多種輸入法,但是最得心用手的還是五筆輸入法。

五筆之於我,一是多年的習慣使然,用五筆我能夠保證速度,雖然現在的輸入速度已經大不如前,遠非當年一分鐘數百的速度,但每分鐘打個一百多還是沒問題的。二是正確率相對要高,我試用過拼音輸入法,但那個拼音聯想功能太豐富,搞不好就是一長串,而且還容易出錯。

我學五筆的時候正在部隊當兵,當時部隊正搞軍地兩用人材培訓,每個連隊都配發了小霸王學習機,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打字。我記著學五筆都要買那種大8開的厚厚的一本書,上面有五筆字根和一些字的註解,但我嫌麻煩,連一個字根也沒有背,就那樣生生的硬打。剛開始用右手食指一個個敲,後來兩隻手,一邊查書一邊打。因為連隊經常進行五筆比賽,所以學習的氣氛很濃。所謂熟能生巧,打的多了,我把五筆的規律都掌握了,也漸漸從看著鍵盤到盲打,從一分鐘幾個字到慢慢幾十、上百,甚至是二三百。

五筆現在之所以沒有人再去學,我認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入門太難,特別是那個字根,看著都讓人頭大,我感覺有背那個功夫,早就學會打字了。拼音輸入法沒有門檻,只要你上過學,認識字就能打,而且現在使用拼音的打字速度也非常快,在智能時代,人們習慣了拼音,所以像五筆這種難度大的輸入法被棄用也是正常現象。


元芳有看法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實用性的問題。

我在小時候學過五筆,實際上當時是90年中期的時候,那個時候學電腦是比較熱的,到處開辦了很多電腦學習班,主要就是學習的五筆。

我在當時的電腦學習班學習過20多天的五筆,要想打好五筆就必須要記詞根,這些詞根沒有任何規律,非常難記,我學了20多天也沒啥結果,實際上是需要長期的使用才能慢慢地熟練起來的。因為沒學會,所以就放棄了。

當時五筆如果熟練了的話,打字最快能達到一分鐘140個左右,而且當時的五筆詞彙量比較大,這也是五筆能夠打快的一個原因,而當時的拼音來說,詞彙量太小,基本沒有多少詞彙,所以打起來就比較的慢。

但即便是如此,因為五筆需要一段時間(至少兩個月)的專業訓練才能練出來,而拼音輸入的話,基本都能上手,所以後來我還是使用的拼音輸入法,即便在詞彙量少的情況下一般也能達到一分鐘70個字左右的輸出。

到了近些年,五筆就徹底的沒落了,因為拼音輸入法有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搜狗拼音,加上互聯網的發展,擴展了大量的詞彙,只要是個人都能用,而且速度也不慢,達到一分鐘100個左右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五筆達到140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經過專門的訓練一般來說是100左右,所以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就能達到五筆速度的拼音輸入自然就成為了主流了。


老威觀史


我爸是五筆,我是拼音。我爸苦過,我在幸福中。如在當下表面上我爸敗給我是肯定。但相同的18歲。沒有我爸,就沒我勝於他。他的18歲肯定勝過我的18歲。90後玩的遊戲正是80後年輕時想玩而創造。

五筆敗給了拼音,但拼音無法超越五筆

這就是會五筆也拼音,還有辦公軟件等等,會拼音的不會五筆,辦公軟件都沒幾個用的清楚。

我們還小不要輕易說五筆敗給了拼音。父親永遠是最偉大的,我們的成長是站在他的肩膀之上。


星空燦爛51


我從93年開始學習五筆輸入法,那時候網絡還沒有輸入中國,93年年底中國才開始有互聯網。那個時期因為中文的特殊性,其輸入很困難,一直是輸入法界的一個難題,後來王永民先生(好像是這個名字)發明了“王碼五筆”,解決了中文輸入這個世界性難題。那個時候因為這是唯一的中文輸入法,沒有可選性,又有極大的需求,所以快速得到了普及。隨著科技進步,各種輸入法層出不窮,而拼音輸入法對於大陸人來說是相對最簡單的一種,因為現在的人幾乎全部都接受過基礎教育,對拼音很熟悉,不必再像五筆或者過去其他輸入法那樣去背字根和拆字法,只要熟悉鍵盤就可以直接輸入,學習掌握起來非常快捷。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所以在大陸地區它淘汰五筆和其它輸入法是必然的。雖然我個人現在還在使用五筆,因為用了二十幾年,指法已經形成習慣,現在打拼音反而沒有打五筆輸入的快。但是社會進步優勝劣汰,我相信“五筆輸入法”很快就會沒有了。


重慶漢唐化學陳生


我就習慣用五筆輸入法打字,我七十年代出生,那時候拼音發音不標準,讀書也不多;學習五筆輸入法到現在還不會背字根表,都是我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以區域定字體結構,二十多年了都習慣用這種方法了;現在的年青人為什麼喜歡用拼音了呢?主要原因現在的小孩讀書多,拼音發音標準,相對學起來容易,如果學五筆不會背字根表的話是很難打字出來的。


新天下88


我打拼音時,就像小學生剛學打字,而我打五筆,那是閃、快、準!我的同事中就沒有用拼音打字的,朋友中也少有用拼音打字的。試問打拼音的和打五筆的,敢比速度嗎?中文同音字有多少?用拼音打還要找選,而用五筆,1~4碼成字,始終是打字首選。實話跟你們說,我連字根都沒背過,當初就是學習機鍵盤上有字根,拿著文章一點點純練出來的!到現在我也背不下來字根,正所謂熟能生巧!不過,工作這近二十年,不管寫報告、下通知,還是其他文案工作,都是用電腦打印,造就了我如今一手爛字!唉……


H63568362


八十年代,接觸電腦,英文,還沒中文。八十年代後期有了硬件漢卡,才有中文輸入,拼音,電報碼,,什麼的輸入法。由於從小沒學過借用英文abcd的漢語拼音,普通話又說不標準,所以拼音法對我來說很困難,輸入速度很慢。九十年代有了五筆字形輸入法,學著用,也很困難。後來有了外置小霸王寫字板,手寫輸入,比其它方法簡便多了,即使某個字的讀音吃不準,只要按字形寫就對了。

現在手機漢字輸入法,手機的摸擬鍵盤太小,五筆法,拼音法,對上年紀的人來說太困難了,還是手寫法好,用不著象電腦那樣的寫字板,直接在屏幕上寫就可以了。


趙日金141


筆者是在一個四線城市外的偏僻農村長大的,1999年的時候,我們村裡才出現了第一家網吧,其實說是網吧,但實際上也就只是有13臺電腦而已,並且還都沒有網絡,只能玩玩紅色警戒、三角洲部隊之類的單機遊戲,因此輸入法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根本是用不到的。

而打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於網絡的到來,還記得2000年的時候,這家網吧突然接通了網絡,QQ聊天成為了眾人追捧的娛樂和交友方式,因此這也就要求大家必須要會打字才行,但當時並沒什麼打字軟件,人們使用最多的就是智能ABC輸入法了,而五筆輸入法幾乎是沒幾個會用的,因為它的門檻太高,不但需要熟背字根,還需要會寫具體的字才行!

但對於智能ABC輸入法來說,大家只要會拼音就行了,而在咱們國家,漢語拼音恰恰又是入學第一天就要學習的東西,因此對於99%的人來說,智能ABC輸入法幾乎是沒有門檻的,連小學生都可以熟練的進行打字~

後來,人們發現智能ABC輸入法雖然好用,但是效率太低(文字輸入速度太慢),加上人們又不想背五筆字根,於是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各種輸入法軟件就接踵上市了,比如搜狗輸入法、QQ輸入法、訊飛輸入法等等.


因此,五筆輸入法之所以會敗給拼音輸入法,總結一下就是:

1、五筆輸入法:需要背字根、需要會寫具體的漢字

2、拼音輸入法:幾乎0門檻,並且打字效率高,還不用被背字根,不用會寫具體的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