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3月13日,记者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独家进入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探访了这一群每天和新冠病毒直接打交道的人,体验了他们的不一样。


1月20日起至今,10余名与众不同的疾控人,已连续工作了50多天,一直夜以继日,默默地奋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病人与病原体之间,他们每天连吃饭以及上厕所都要算好时间。截至今日,已检测了7000多份样本,他们这些离病毒最近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最美的抗疫赞歌。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初期,西安市所有待排查的标本、疑似病例标本和密接病例标本的检测任务都是由这个实验室来完成的 ,每例疑似和确诊病例都需要进行3次以上核酸检测。每8份标本检测过程至少需要4个小时完成,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扩增,看似每个有条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都是危险重重,需要实验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尤其是核酸提取环节,痰标本要进行消化、震荡和高速离心,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危险无处不在,一旦操作不慎,实验人员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为了身先士卒,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月20日至今,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保忠,吃住在办公室,没睡一个好觉,及时协调组织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等各个小组有效开展工作;中心副主任马超锋博士长期从事病毒病检测和分子诊断研究,凭着多年疫情防控的经验,武汉疫情初起就开始组织病毒科人员准备试剂并进行了预试验,优化检测流程。疫情伊始,他与新冠检测组的同志们并肩作战,紧急情况时亲自进实验室操作,严格把控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两道关,严防实验室感染和泄露的同时确保高质量检测结果;病毒病检验科科长吴瑞博士身为此次新冠疫情检测组组长,主要负责保障采样、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是小组的物资保障员,每天领取检测所需防护物资,耗材,收样、检测、消毒、处理医废,每一个岗位随时补位,她笑称自己是“百搭款”。她在疫情发生前几天才做完纤维瘤手术,没有休息一天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抗击疫情工作中,疫情最严重时,她每天只能抽零碎的时间休息,一天最多只能休息3个多小时,而她总是说“我还扛得住,把这点工作做完再休息”。 由于长期劳累导致免疫力低下,感染上了疱疹病毒,但她还是忍受着疼痛坚持在实验室工作一线。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新冠采样及核酸检测组主要由病毒科的吴瑞、陈海龙、杜全丽、薛泽润、杨玉婕、邓杨妮、韩月雯、李凯欣,微检科的栾阳、魏晓光、李浩,性病艾滋病实验室的张亚兰、郑海潮、于彤彤,质量控制科的骆选宏共15名成员组成,在疫情初期承担了全西安市新冠疑似病例的样本采集和检测工作。这是一支由70后、80后、90后组成的队伍,是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的队伍。70后、80后的“老兵”经历过SARS,HERS、H1N1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的多次“洗礼”,面对新冠来袭时,他们表现出的淡定、内心沉稳,无疑是给90后的同事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两个90后的姑娘杨玉婕、邓杨妮从最开始的惶恐、害怕逐渐进入一种“打鸡血”状态。到目前为止,西安市新冠病例新增确诊数持续21天为0,这漂亮的数字背后是他们24小时不停歇的对新冠疑似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已先后完成了疑似病例、重点岗位工作人员、隔离和医学观察人员、确诊病例出院后的随访监测、地铁公交等环境标本监测等项目的核酸检测任务。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他们这一群人在厚重的防护服后力保不出差错,因为他们深知每一个疑似病例等待着他们宣判,判错一个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采样是开展核酸检测的第一步,但就仅仅是这第一步采样工作就让人心惊胆战。采样过程中,有时患者会感到不适,会恶心、咳嗽,有时甚至出现呕吐、喷溅液体,虽然这个过程不到半分钟,但采样人员直面患者口腔,病毒扑面而来,危险程度可想而知。高危的采样工作完成后,样本会迅速送到病毒检验科进行检测。检测病毒就犹如走钢丝,精神要高度集中,动作要轻柔缓慢,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凡实验操作或者防护有一点儿做得不到位,就会造成危险。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需要做三级防护,戴N95口罩、两层手套,穿隔离衣加防护服,戴护目镜和面罩、双层鞋套,才能进实验室,穿上这一身装备就算很熟练也需要10几分钟。穿上厚重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人会感觉特别的憋闷,一会儿就感觉喘不上气,耳朵也听不清声音,时间稍长就会感觉头晕、头胀,腰上还要背着将近10斤重的正压设备在实验室里来回穿梭。所以这不只是对他们每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也是对身体素质极大的考验。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他们进入实验室后一呆就是5个小时左右,有时甚至9个小时左右,中间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防护服下,看不见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流下、从胸口滑落,憋喷嚏憋出了眼泪,最后喷嚏还是打了出来,鼻涕也最终流了下来,那是怎样的囧态,可他们依旧能镇定自如地进行繁琐的实验。实验结束,脱下防护服时,个个汗水已湿透衣背,额头、脸颊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耳朵也被勒得生疼。由于长时间戴手套,汗水把双手泡得发白,有人对乳胶手套过敏,双手红肿干裂,酒精喷在上面,疼得哇哇直叫。


这里有群离病毒最近的人……记者“全副武装”,探访西安市疾控中心病毒病检验科实验室

他们中有的还只是90后的孩子,有的只是4个月孩子的爸爸,7个月孩子的妈妈,9个月孩子的妈妈...... 韩月雯孩子才七个多月,杜全丽孩子9个月 ,这两位还处在哺乳期的妈妈忍痛给孩子断了奶,杜全丽由于没能及时将乳汁吸出导致乳腺炎,最后将奶吸出来时血和奶已混在一起,成了粉色的“奶水”,而孩子却怎么也不会知道,妈妈会突然那么狠心,断了他在妈妈身边任性的依偎 ,停了他还没吸吮够的那甘甜的乳汁。


这群每天和新冠病毒直接打交道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已经1个多月没回家了,谁都思念父母、丈夫、妻子、孩子,但是,他们深知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在病毒面前,舍小家,顾大家,纷纷表示,决不退缩,要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守护西安人民的健康与安宁,用实际行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