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思政課 停課不停育

■聚焦“停課不停學”

“我的奶奶從醫70年,退休後20年仍用自己的專長在社區服務病人。如今,我薪火相傳,如果奶奶在天之靈能夠知道我這麼勇敢,她一定會感到欣慰。”近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以“凝聚青春正能量,眾志成城抗疫情”為主題的同濟大學特別主題團課開講,學校在讀博士生、東方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李昕的講述讓人潸然淚下,引發了觀課學生的滿屏彈幕。

上海學校思政戰線把疫情防控中的鮮活素材作為生動教材,利用網絡“空中課堂”力促思政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構建“雲上思政”大格局,思政教育點對點,心理關懷心貼心,引領廣大學生在戰疫中成長。

戰疫故事成為最生動思政教材

從1月24日除夕夜首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至今,上海已有1000多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防疫一線,這些“最美逆行者”用勇敢的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

“逆行者身上的精神到底是什麼?”“戰疫中展現了怎樣的中國力量?”2月28日,上海中小學在線教育“空中課堂”第二次試播,全國模範教師、上海市政治特級教師、華東師大一附中教師陳明青帶來了“在戰疫中成長”德育公開課,與全市142.9萬名中小學生一起聆聽戰疫故事。

“逆行者的故事深深打動著青年大學生們,他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彰顯著責任和擔當。”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工學部輔導員王雪俏在工作日記中寫道。一個個感人故事,一篇篇抗疫網文,一堂堂防疫“雲班會”……輔導員們精心定製的“精神能量包”傳遞著溫暖和力量,也把思政教育滴灌到了學生心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醫護人員在一線治病救人是打仗,教師在後方教書育人也是打仗,我們要堅持疫情防控和教書育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

疫情發生後,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迅速行動,依託“易班”網建設上海高校思政課在線課程平臺,上線市級在線示範課,及時將防疫抗疫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蹟作為教學案例融入思政課教學,並專門開發上線一批“生命、責任、家國”系列中小學思政微課程。

“空中講師團”有了強大陣容

“我是醫生,也是教研室副主任。今天早上是我的課,我應該在崗位上。”3月2日一早,第四批國家援鄂中醫醫療隊員、岳陽臨床醫學院教授樊民出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在線課中。

當天同時出現的還有另外4名身處武漢抗疫一線的教師。龍華臨床醫學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在赴雷神山之前已經趕製了面向全校師生的疫情防控公開視頻課,這次的在線教學,他又請纓上陣:“到了雷神山,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好很多病人,我有太多的思考和想法要告訴同學們。”

除了遣方用藥的感悟,主講教師們的“身正為範”也為課程思政注入新的內涵。

上海交通大學在線教學第一課開講,校黨委書記姜斯憲說起自己的求學往事“一週學習90小時”,成了相關話題裡的“熱門筆記”之一。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在“開學第一課”上,向同學們生動闡釋“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

抗疫沒有候補隊員,思政教育也沒有旁觀者。正如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所言,疫情是對中華民族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教育的一場大考。“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既要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更要注重強調‘停課不停育’。在全民戰疫中提取教育內涵和精髓,把握疫情防控中的教育契機給學生注入‘精神疫苗’,是每位教育人的責任。”

“雲端思政課”展現別樣魅力

思政課來到“看不見學生”的線上課堂,怎樣才能上出實效、上出高質量?

上海市教委通過“易班”網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組織舉辦“守護你我、愛滿天下”上海高校師生主題網絡文化原創作品徵集等線上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用詩歌、散文、攝影和朗誦作品等表達抗疫必勝的信心。

各學校也不斷創新,推出一場場線上教育活動。同濟大學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團課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約20萬名青年學子在線聽課。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帶來的團課“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場全球治理的壓力測試”,引導學生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待此次疫情,學會建設性評論和積極建議。

“雲端思政課”深深吸引著青年學子,也引領著學生健康成長。在愛國主義情感一次次的激盪中,他們更加感悟到未來個人生命價值與為人民、為國家、為人類作出貢獻緊密聯繫的崇高生命意義。

“我相信,這次洗禮帶來的收穫,廣大學子將終身受用。”沈煒認為,這次疫情是我們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是我們青少年成長的一次磨鍊,更是我們走向民族復興的成人禮。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2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