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為了實現自己的濟世之志,

還不到弱冠之年,便隻身來到長安城應試。

為了打開知名度,白居易打算把自己的作品“行卷”給當時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可是,向誰呈獻詩文呢?

白居易考慮再三,便去拜見德高望重的顧況。顧況是唐代當時的詩人、畫家及鑑賞家,雖官位不高,任著作郎,卻被人稱為顧著作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顧況的詩文常常語出驚人,並非常人所能及。

他的為人就像他創作的詩句一樣,詼諧且獨樹一幟,很有恃才傲物的意思。

當時的很多名士,都推崇顧況為詩文宗主,一有詩作,即送於他一定高下。詩文能讓他看一遍,就已經很不錯了,若能再看一遍,就要算是上等之品了。

顧況脾氣高傲,一些無名之輩的平庸之作,他都不屑一瞥。因此,大家把顧況家的大門戲稱為“鐵門關”、“金鑰匙”。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有一天,白居易攜著一卷詩文求見。

顧況看見這位消瘦羸弱的書生,眉宇間有股凜然正氣,謙恭且不卑不亢,拘禮而不迂腐,又見行卷上醒目地寫著“太原白居易詩稿”七字。

顧況睨視著白居易,認為這個年輕人毫不謙遜,向人投遞行卷,居然直屬自己的名諱,卻沒有“拜謁”一類的謙詞,可見此人自負自傲,便戲謔地說:“哦,太原白居易,如今長安米價昂貴,只怕居大不易啊!”

顧況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想在長安城混飯吃可不容易啊!白居易當然聽出話中譏諷的語氣,但沒有過多的辯解,默不作聲的站在一旁。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顧況說完這句話,見此青年面不改色,既不解釋,也不申辯,很是驚奇,就打開行卷看起來,剛看到第一首,便覺得此人不凡,並非常人。

再看第二首,更覺得平淡中生出些醇味,令人心曠神怡;當讀至《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禁拍案叫絕,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顧況再三吟誦,便說:“此詩得陶(淵明)、韋(應物)之氣,吐李(白),杜(甫)之鋒,真乃佳作也,這詩如此絕妙,即住長安,居又何難!”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顧況稱讚白居易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有人題詩道:“顧才子掣開金鑰匙,白樂天撞破鐵門關。”

由於顧況的威望,白居易的名字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一起不脛而走,很快就傳遍都城長安。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創作的,也是他的成名作。

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既是一首野草頌,也是一首生命的頌歌。

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會展現,即使上面壓著石塊,也絲毫不能阻擋。

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爭”的力量,能屈能伸的力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力量。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此詩的前三句全是賦草,只有末句才寫到“送別”。詩人用春草“離離”的纖細柔軟,“萋萋”的豐茂,比喻離情的纏綿與深厚。

詩人又以“侵”“接”二字描繪春草叢生與天際相接,如此描寫,更見離情的依依惜別,相隨千里。

詩人以芳草的枯榮與離別情緒的巧妙結合,使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又可見,可感,可觸摸,真是獨具巧思。

白居易16歲時作的一首詩,使他在長安城聲名鵲起,仕途得意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描寫的是世間再普通不過的古原綠草,他們看似弱小,其實生命力非常旺盛。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

這兩句寫出了春草的生機勃勃,把眼前的情與景推移到明年、後年……時間與空間都無限的擴大了,更增加了詩中的離情的深度和相思的執著。

縱觀整首詩用語雖樸實,但卻給人以非常強烈的衝擊力,在平易中見功夫,在淡雅中見情趣。用詞語近意遠,不愧為流傳千古的絕唱,也難怪顧況要驚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