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我走出村子的時候,他們都還在。他們走出去了,我卻每每在這裡獨步。

——題記

溯源

一條河流,不去源頭看看常會莫名地憂心。人既要知道往哪裡去,又要知道從哪裡來。知道方向才不會迷茫,知道了來路才會初心不忘。

附近的村子,有的叫村,有的叫窯,有的叫凹,而我們村叫莊。《新華字典》莊字義項第三條:封建社會,君主貴族等所佔有的成片土地。迎合了周圍的厚土平地,尤其是村南那片土地。站在村邊眺望:沒有了前川,南山的嶺頭做視野裡土地的插屏。

史料記載:先祖原籍安慶府太湖縣,元末隨朱元璋征伐有功,曾被封千戶候,轄錢塘紹興。其子福山玉山二人奉旨帶兵入河南衛永寧邑,鎮守白馬神頂二寨。屢建戰功,封百戶侯,世襲侯職。後開枝散葉,遷居縣內外。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世祖諱玉山,就葬在雞子山(紀事疙瘩)與金家莊之間。由此可知,他們入住洛寧城不久,就有了金家莊。嘉慶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七年)村莊《創修祠堂碑記》稱:嶕嶢東有“古”金家莊。如果從那時候算起,歷經元末明清民國,算起來有近七百年了。

幾年前,我曾經一天一夜倚在車窗前,閱覽了江淮平原,不見山不見溝,河流匍匐在地上。日出東方的瞬間,明亮橫溢八荒;傍晚遍地突然點亮的燈火和水面,像是太陽落下時與地平線摩擦亮的。那觀感與站在村前田野極目的情景極為相似,這可能是先輩把移居後的第一個糧倉建在北原金家莊的初心吧。

莊小名聲可不小。據說,村莊鼎盛的時候,在外的人們寫信發電報寄東西地址直接寫上永寧邑北原金家莊即可。十多年前,一位長者寫信,把地址依然標註為:洛寧縣北原金家莊。信物投放出錯後,常與郵政投遞員爭執不休。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村東的金氏祠堂面南背北,磚門樓土圍牆。北三間是祠堂,解木方椽方磚作笆,脊磚脊瓦高聳,五脊六獸栩栩如生(已在翻修中損毀),雕花梁黑漆窗闊木門。南三間為祭殿,拱脊紅漆門窗,開堂時供人等候和接待遠客的地方,能徑直步入後邊的祠堂。兩房之間磚山牆相連,兩坡滴水共用一條不寬的排水溝。

六七十年代做了村裡的小學堂。一二年級複式在北三間,三四年級複式在南三間。下大雨的時候,房簷水流如注,排水溝裡啪啪嘩嘩的聲音,溢滿了前後房。這個時候,教師都讓我們上自習。八十年代初,學生集中到五條路小學,這裡又恢復作金氏祠堂。二十年前族人集資經過翻修,用藍磚砌起圍牆,現為洛寧縣保護文物。

祠堂院外西邊廣場西側,有個長方形淺淺的土坑,當時一棵蓋蓋柿樹枝繁葉茂,秋天果實累累。聽父輩人說那裡原先是一個窯坑院,曾住著一戶人家,村裡已無後人。這是那時候我所知道的沒有人家的第一個院落。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泊池在祠堂西南不遠的地方。西岸散倒著一些石馬石羊,線條粗獷,個高齊腰,全沒了頭部。小時候常躺在上面,曬太陽。老人們常說村南老墳地有過幾人合抱的大柏樹,有過掛著瓦鈴的石牌坊,石馬石羊就是“破四舊”那會從那裡拉回村的。現在祠堂裡存有兩通金氏祖人墓碑,也是從地裡移回來的。有一人高,一通是乾隆六十年的,一通是嘉慶三十年的。可見當時村人的富足和奢華。

村南的千頃良田是金家莊人的萬貫家私。上小學的時候,下午我們去打豬草,隊裡的社員在犁地。歇套時,牛一口口倒嚼著草料,唾液累絲下垂。犁者眼望著南山,吸著自制的菸捲兒,問我們是吐出的煙花藍還是遠處的南山藍?他們說南山是一頭臥著的巨牛。每每看我們湊近,就用手指給我們看那遠望中的牛頭牛角牛尾。腳下有這百里的土,心頭有這健碩的牛,富足一下子儲滿他們的眼眶。我相信:他們所說的也一定是一輩一輩人口口相傳來的。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苦心人天不負。瞭望得久了,人們漸漸發現那遠方的連峰錯嶺,不只是臥著的牛,也是立著的筆架和刀架。溫飽無虞的金家莊人,便開始送子學文學武。“一門三秀才”“飛鴿懲兇”,村中至今還流傳著先輩的盛事威名。世代務農的人們,很早就開創了耕讀傳家、健體護村的先河。

我是八一年春轉到縣城上初中的,後來上師範站講臺,算是走出村子較早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村子裡與我年齡相仿的夥伴,紛紛南下經商務工。他們個個在南方抓金拿銀,左右逢源,如遊子迴歸故里一般。二十多年前糖葫蘆已成為金家莊靚麗的一張名片。兩個弟弟攜家帶口,和村人一樣常年也在外謀生。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少壯盡‘出‘行,疲老守空村。”,當樹葉飄落的時節,我常一個人步量著村莊的街道。遇到和母親一樣留守的老人,我會問起他們的身體狀況,他們會說起他們和我年齡相仿的子女;他們會記得上一次閨女回來的時間和禮物,還會說起他們子女的孩子們喜人的樣子。陽光好的時候,他們還會向我講起我小時候的一些事,當然也會說起村裡已經不在了的人。

要回家做飯了,她們邊走邊回頭總是誇我孝順。母親站在我身旁,笑意如院裡秋菊的怒放。其實只不過有了工資,我才能時常留在村子裡,陪他們說這些話。如果我的那些夥伴們在家也能有穩定的收入,他們一定會比我做得更好。至少不會像我——他們夜間會陪伴父母睡在村子裡。

今年春上蓋房,在家小住,留守的鄉親都傾心相助,我倍感親切。之後深夜反芻,筆端生津:

親情在左

友情居右

一座小院

萃取春光的明媚

——

一樹紅蕾

忍俊不禁

正月相聚的歡樂

是窖藏的香醇

——

如果禿枝是衰老

杏花是陪伴的最美

孝心值得彪炳

敬老的故事如花枝備份

——

一輪月暈

如水面縠紋

過去口口相傳的情景

依然在心

——

夜色生韻

彎月是上翹的唇

星目含情

微笑不語也有光輝

——

誰為鄉村振興把脈

時鐘的步履艱澀而疲憊

黎明的雞叫

許久不聞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我想:所謂故鄉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地方。那裡有你的回憶,那裡有你牽掛的父母,那裡有你知道的先輩的墳塋。對於故鄉,老人總是守望者,孩子總是流浪者,成年人應該是他們之間聯動的韌帶。一代一代地相傳,才有了瓜瓞連綿的鄉愁鄉情。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在城裡長大,一些父母也被兒女接到城市裡——接送孫兒上學。假若將來父母魂落他鄉,那你與故鄉的臍帶便中斷了。最近網上流傳一篇文章:《沒有了父母我只是家鄉的客》,作者飄零無著的悽迷感,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常常“覬覦”一些地方農村養老事業的發達。他們村子裡有食堂有宿舍有醫護有活動場所,老人不用出村就有多樣可口的飯菜,就有充實舒心的生活。

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鄉村的守望者。那時候,當我們走在鄉村的街道上,也希望迎面遇到個人——願意停下腳步,聽聽我們的嘮叨!

未完待續......

河南洛寧金豐先——金家莊沉思錄(一)

作者簡介:金豐先,筆名金家,洛寧縣金家莊人,教育工作者,中共黨員。工作之餘喜閱讀愛散步,有文字發表多個網絡平臺,偶有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