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之蒲陰陘,神祕到差點沒有名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地方

許多人質疑蒲陰陘的存在,因為他的確許多的地方已經不通了。但更多的人依靠史書堅持太行八陘,堅持蒲陰陘的存在

小編看了許多資料,也打聽了一些驢友,就是我自行車協會的大咖,他們證實了蒲陰陘是存在的,我認同這個觀點,蒲陰陘存在,但與飛狐陘共用一段,硬要說它不存在的那些人,也承認這個事實,說他是飛狐陘的一個分支。分支點在淶源

太行八陘之蒲陰陘,神秘到差點沒有名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地方

書接上回,飛狐陘是趙國拿下中山國,進軍河北的關鍵一步,但是在戰略上,他不得不做出一個妥協,那就是和北面的燕國達成默契,防止後路被抄。飛狐陘的選址,就體現了這樣的思想,飛狐陘實際是出於燕國的監控之中,燕國隨時可以南下,切斷這條路。

但是,趙國的決策者做出了讓步,從此,河北平原被這兩家平分,河北省也有了燕趙大地的說法。

穿過歷史煙雲,現在的北京的位置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演變成了北方第一的重鎮,趙國的那些城池,現在都變成了地級市啦。歷朝歷代的在北京的王朝,都非常重視在太行山,燕山過來的北方勁敵,尋找快速進入山區,把決戰的戰場壓制在山區,而不是把騎兵發到河北平原。同時,北方勁敵也在尋找直搗黃龍的最佳路線。

太行八陘之蒲陰陘,神秘到差點沒有名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地方

那個燕趙妥協形成的飛狐陘,顯然離北京有點遠,位於河北易縣的蒲陰陘,就這樣形成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多少次的縱橫捭闔,多少回的肝腦塗地,都在這裡上演。

元朝、明朝、清朝都曾經在這條陘裡有過廝殺

元朝建國的時候,首都雖然選擇了現在的北京,但是,考慮到這個陘,當時的選址,更加靠近蒲陰陘,而不是現在的位置。明朝的時候,韃靼想要侵略中華,在紫荊關被我大明朝軍隊擊潰,其實嘉靖皇帝還是挺霸氣的哦。清朝直接把清西陵安放在這個關口位置,這樣可以有足夠的理由駐守禁軍,列祖列宗看來了把自己的後世都貢獻出來了。

平型關戰場離這裡不遠,日本“名將之花”在這裡凋謝

上回書說過,日本抗戰八年,沒有拿下飛狐陘,使他們侵佔的河北,山西的城市不能呼應,始終處於分割包圍之中,相當於在華北的日軍被我抗日軍民關了禁閉,但是,日本怎麼能甘心?他們專門找來了擅長山地戰,有在歐洲戰場作戰經驗的阿部規秀 前來開展打通通道的戰鬥。

太行八陘之蒲陰陘,神秘到差點沒有名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地方

他的地理還是學的不錯的,他放棄了比較遠的飛狐陘,選擇了北京直通山西的阿部規秀 (所以說,日本人都想到有個陘,我們不要認為沒有了)。但是,在我國軍民的奮起抗爭下,證明了他的懦弱。他經歷了初戰慘敗,報復撲空,燒殺搶掠洩憤,再戰斃命的堪稱二杆的折騰後,被日本追授為什麼之花了,什麼凋謝了,什麼武士了。

現在,是山西的一些貧困山區,遙望雄安新區的地方


太行八陘之蒲陰陘,神秘到差點沒有名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地方

黃塵古道漸漸被歷史掩埋,但是,這的確是山西到達雄安新區最近的路徑。希望以後有了條件,可以從雄安新區修高鐵到達忻州,路過的基本就是這一條古道,也將帶動這些地區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