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攻堅不怠、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赤峰市巴林左旗實現脫貧摘帽的做法

矢志不渝、攻堅不怠、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赤峰市巴林左旗實現脫貧摘帽的做法

【脫貧摘帽系列談】

按:截至今年3月5日,內蒙古57個國家和自治區貧困旗縣(市區)全部摘帽退出,剩餘貧困人口1.6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1%,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近幾年來,各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推動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和工作落實,凝心聚力、紮實苦幹,有序推進“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創造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驗做法,較好地反映了我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變化。本微信平臺圍繞“我們是如何實現脫貧摘帽”主題,陸續刊發部分旗縣的典型經驗,供交流借鑑。今天推送第三篇——巴林左旗《矢志不渝 攻堅不怠 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巴林左旗是國家級貧困旗,2014年以來累計減貧22805戶51570人,未脫貧人口減少到857戶1757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59%。全旗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全旗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1200元,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強化“責任+工作”雙落實,

保障脫貧實效

加強組織保障。構建由旗委書記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和總指揮,政府旗長任常務副組長、常務副總指揮,旗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組織體系,脫貧攻堅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督查考核、資金保障等19個專項推進組,分行業分領域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實行“旗級領導包蘇木鄉鎮街道、旗直部門包嘎查村、一般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的全覆蓋工作模式,組建13個引領團和166支駐村工作隊伍,並擇優選派42名扶貧專幹和68名科級及以上幹部,充實到重點貧困地區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全旗現有駐村工作隊員593人,幫扶責任人4652人,保證了每個貧困村工作隊員至少3人以上。

夯實工作基礎。定期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健全貧困人口動態調整機制,做到應納盡納。利用國家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全面分析貧困人口數據信息,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上級反饋扶貧領域的27個方面問題,成立旗級領導小組專人專班推進整改,各地區和相關行業部門均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時限和責任人,並建立對賬銷號制度確保整改質量。截至目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國家扶貧成效考核等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加大資金投入。嚴格按照規定的範圍和程序整合資金,用於實施農牧業產業發展、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等項目,確保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全旗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5.8億元,其中:中央扶貧資金3.86億元、自治區扶貧資金4.46億元、市級扶貧資金0.95億元、整合其他資金2.06億元、京蒙幫扶資金1.63億元、順義區幫扶資金0.38億元、三峽集團定點幫扶資金0.9億元、旗級配套資金1.56億元。同時,健全完善扶貧資金管理和項目公告公示制度,每年至少開展1次專項監督檢查,確保扶貧資金管理安全高效。

加強基礎建設。累計投入22.24億元,覆蓋公路總里程3902公里,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達100%;全旗所有行政嘎查村建有標準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便民連鎖超市和活動廣場,動力電、廣播電視、“村村響”和網絡信號實現全覆蓋。投資2.1億元為33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了校舍建設、設備購置及其他配套項目建設,改善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基本條件。投資5529萬元用於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及醫療設備購置,為基層分級診療提供了有力支撐。

凝練扶貧經驗,

引領構建大扶貧格局

構建責任落實體系。2014年以來,全旗共召開旗委常委會會議、旗政府常務會議、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等各項會議183次,統籌部署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制定了《蘇木鄉鎮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駐嘎查村幹部管理的規定》和《嘎查村第一書記及脫產駐嘎查村幹部考核辦法》等文件,逐級簽訂責任狀,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2019年創新工作方式,實施了“五個一”行動,即:明確一次工作任務、組織一次全員考試、進行一次實戰訓練、上報一次工作總結、組織一次交叉評驗,全旗各層級脫貧工作責任得到進一步壓實。

強化產業扶貧支撐。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集中培育壯大以笤帚苗、肉驢、肉牛為主導產業,林果、藥材等為補充的富民產業,通過直接參與、資產收益、代管託養、訂單、就業等帶貧方式把全旗貧困戶吸附在產業鏈上。

積極做好綜合保障。實施以“低保解困、特困解安、臨時解難、邊緣解憂”為主體框架的“四位一體”社會救助綜合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和管理兩項標準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加強農村牧區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銜接,兜底建檔立卡貧困對象11435戶18764人,救濟特困供養人員33501人次5384萬元,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為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惠及65471人次,落實代繳資金679.09萬元,實現應繳盡繳。充分發揮旗內培訓資源優勢,對全旗有能力、有意願的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累計舉辦笤帚手編、中式麵點、母嬰護理等中短期技能培訓班155期,培訓貧困勞動力7402人。先後認定52家就業扶貧車間,安置就業119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95人。開發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1004個,落實780元/月崗位待遇。紮實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83家企業與11個蘇木鄉鎮74個貧困嘎查村實現精準對接,累計籌集資金2000餘萬元,共捐建幫扶項目39個,解決貧困群眾就業284人,捐資助學564人,社會救助、大病救助、慰問貧困戶等1704人。舉辦“扶貧光明行”活動,為286名患白內障農牧民開展免費篩查並進行手術治療。

志智雙扶激發內力。組建“新時代講習團”“草原學習輕騎兵”隊伍,開辦“扶貧夜校”“第一書記課堂”,大力宣傳習近平扶貧開發重要論述,講解健康、教育、產業等各類扶貧政策。2014年以來共開展集中宣講240多場次、各類宣講活動1000餘場次。挖掘和選樹一批通過自主脫貧和帶動他人共同致富的奉獻典型,支持鼓勵各地開展“文明農牧民”“最美家庭”等創建活動,共表彰295個優秀組織和先進個人。以“愛心超市”為載體,通過“政府搭臺、社會捐贈、村級運營、群眾受益”模式,鼓勵貧困群眾通過參與扶貧產業、環境整治、宣傳政策等方式,換取積分兌換商品,調動了貧困群眾“比著學、比著幹”的脫貧內生動力。巴林左旗所有蘇木鄉鎮行政嘎查村實現“愛心超市”建設全覆蓋。

深化協作助推發展。2014年以來,北京市、順義區和三峽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91億元,落實扶貧項目142個。通過項目實施,有效助推了城鄉教育、醫療衛生、農田水利等重要領域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巴林左旗經濟社會持續進步、加快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黨建融合凝聚合力。立足強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組織力,推動各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向脫貧攻堅聚焦發力。以嘎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吸引31名優秀人才回村任職,60個嘎查村實現“兩委”負責人“一肩挑”,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9.01歲,比上屆下降3.19歲,大專及以上學歷58人,比上屆多26人,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戰鬥堡壘作用得到鞏固提高。成功打造了林東鎮柴達木聯合黨總支“強村帶弱村”模式,十三敖包鎮笤帚苗聯合黨委“黨建鏈+產業鏈、服務鏈、扶貧鏈”模式,三山村黨支部與榮興堂藥業黨支部“聯合共建”模式等黨建融合體,推動形成了萬畝中草藥種植基地、跨鄉農機服務、放母收羔等24個黨組織融合帶貧典型。例如,林東鎮柴達木村“強村帶弱村”融合黨建做法2018年在《人民日報》刊發。充分依託扶貧產業發展,培育嘎查村當家產業。截至目前,全旗166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達到10萬元以上的嘎查村69個。

後續鞏固提升,

服務攻堅最後一公里

穩步提高“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健康扶貧政策,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態監測管理農村牧區危房,保障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和維修管護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確保飲水更加安全。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強邊緣人口扶持,對已退出貧困村和脫貧人口實施跟蹤和動態監測,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已脫貧人口“精神扶貧”,推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不斷激發自我脫貧內生動力。持續跟蹤脫貧監測戶,密切關注其新訴求、新動向,及時跟進扶持措施,確保脫貧人口“穩得住、不返貧”。健全防返貧機制,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通過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等鞏固提升工程,促進群眾增收,提高返貧防範能力。

抓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因戶施策加大扶貧政策落實和精準幫扶力度,確保1757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

匯聚脫貧攻堅合力。主動與北京市、順義區、三峽集團精準對接,繼續加強合作交流、實化對接舉措,切實提升幫扶成效。加強扶貧資產管理,健全投入和發展長效機制,確保扶貧項目資金收益作用發揮最大化。

有序銜接鄉村振興。堅持資金、人才、政策向農村牧區傾斜,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重點抓好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創建更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