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100元在武漢能幹什麼?在“漢庭”住宿3天,買55斤生菜,洗12次衣服,吃一頓大餐.......記得從前的武漢,三五塊錢享受一頓極為豐富的過早,十幾二十塊喝幾瓶暢快淋漓的酒,人均二三十吃一頓開懷的燒烤。


曾經奮鬥的酸甜苦辣,曾經一遍遍走過的小路,曾經好友歡聚的熟悉小店,都已與我們說了再見。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有人曾經說過,這是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太擅長告別。發展的同時,那些記憶中被我們捧在手中太多次的美食,在未知的時候開始,又在不經意間結束。樓下的面窩攤子已經不賣糯米雞了,推車的糯米包油條不知什麼時候再也沒有出現,菜場邊的米粑粑攤子已經換了營生。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如今留下的少有的幾家老店,也成了無數武漢伢記憶中的回憶殺,但不論何時,只要再次嚐到那個味道,氤氳而起的只有兒時的記憶。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戒不掉的兒時味道


從前的面窩攤子上,最不能缺的舊時糯米雞的身影,外皮金黃焦脆、內裡綿軟有肉香,早晨就算沒有胃口,一個鮮香鹹酥的糯米雞也總能讓人食慾大增。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多數面窩攤子的老闆都從地道的武漢人變成了外地人,而炸糯米雞的這門手藝卻沒有一家家傳下去。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在寶豐路上仍有一家店“胡胖子熱幹牛肉麵粉”,自1983年開始,從一個簡陋的過早小攤變成了如今礄口區無人不知口碑老店。不少人起個大早坐個公交,就為了去寶豐路上吃一個糯米雞,起晚的朋友一路都忐忑著,深怕老闆賣完了。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他家的糯米雞炸了20多年,一直是堅持最老武漢的傳統做法,上好的珍珠糯米,過上五花肉、香菇、乾子,給上調料上屜蒸,做多少賣多少,絕不過夜。只有這樣,糯米雞的內裡才能香糯爽口、粒粒分明。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看起來就覺得香氣撲鼻的糯米麵團,在手中一捏麵糊裡一裹油鍋裡一炸,各個都變得金黃飽滿。外皮沒有歡喜坨的圓潤,凹凸不平形如雞皮,糯米雞也是因此得名。到手時還燙手,趁熱咬上一口,糯米粒粒分明,香菇和乾子的鮮味分明,就如同小時候上學路上的溫暖味道。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地址:武漢市礄口區寶豐路19號


26年的街頭味道


油香曾是老武漢街頭最地道的小吃,在從前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吃一個圓滾滾黃燦燦的油香真可謂是“開葷”了,但是如今,它已經漸漸淡出我們的眼球。


但在鳳凰山的街面上,仍有一家老店,開了26年,店中只有兩個品種,油香和雞冠餃,不過就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吃,卻成了幾輩人慾罷不能的老味道。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軟和的麵糰,包上一大坨糖餡兒,順著鍋邊溜進油鍋裡,炸的兩面金黃外焦黃內軟嫩,咬一口,裡面滾燙的糖汁兒就能溢出來,滿口都是甜津津的。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做油香的麵糰都極有講究,必須由老面製作,不用現代的發酵粉,用最原始的方法發酵出來的老面,才能保證最傳統的味道。每天凌晨3點左右,大姐就起床來到店裡,篩粉、和麵、老面發酵、燒炭火、生爐子,週而復始每天如此。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店中的油香是桂花白糖餡兒的,表面焦黃酥脆,桂花的清香也沖淡了白糖的甜膩,老闆說,想吃油香的可得趕早,因為油香做法十分講究,加上炸上一鍋需要十幾分鍾,所以往往一開門油香很快就賣完了,不過喜歡吃鹹口的街坊可以試試店裡的雞冠餃,外皮酥脆厚實,內餡特別香,一口就能咬到肉。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地址:地鐵二號線螃蟹甲站地鐵出口步行800米


巷子中的味覺記憶


從前的街頭巷尾,總會可以看到那種小小的手推車,車上用棉被罩著一個大大的木桶,車箱面上簡單的擺放了幾個調料盒子和一塊小蒸板,豎起的小小牌子上寫著“糯米包油條”,看起來簡陋的小車卻總是圍滿了人。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這樣的小推車往往沒有名字,而做出名字的都是多少年的口碑老店,如今在武漢提到糯米包油條,多數武漢伢都會說到“何嫂”,開業至今已過了24個年頭,成全了一眾吃貨回味過去味道的心。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她家的糯米品質十分高,蒸出來顆顆晶瑩剔透,包上摘頭去尾的有條,吃起來外潤內酥。如同小時候一樣,口味分鹹甜兩種,甜的配上花生粉黃豆粉或桂花糖,鹹口的則包進了乾子香菇榨菜。近年來還開發了椒鹽口味,這個則是三種作料的混合產物。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一層糯米一層餡料一層有條,一卷一裹之間,就是記憶中那個香軟可口的味道。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地址:解放大道與江漢北路交叉口天堂傘旁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還有一些味道,從前推著小車擺著攤子走街串巷隨處可見,如今卻只能在偶然間驚喜遇見。


雞蛋堡


將麵糊倒入一個個小格子裡,待煎成型之後加入雞蛋和肉沫,等到兩面都成金黃之後出爐。蛋堡裡面金黃焦脆,火候剛好,一口咬下,鮮汁四溢,豬肉雞蛋的香味在嘴裡蔓延開來。這是幼時放學時光的鮮甜回憶,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舊事時光,可惜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米粑粑


關於米粑粑最後的記憶隨著得勝橋菜場的拆除已經完全消失,有時候路過菜場也會偶遇,每次都是抱著“相遇即是緣分”的心態總要買上一個。米漿做成的粑粑,輕微的酸味淡淡的甜味,總是讓孩子們欲罷不能。一面用鍋底炕焦、一面用蒸汽汽熟,一面似脆餅、一面似發糕。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即便現在還有店鋪在賣米粑粑,但總是感覺找不到原來的味道,該脆的地方不脆、該軟的地方不軟,也許這個美食只能存在於老巷之中吧。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炸米炮


現在的孩子可能已經沒有米炮的記憶了:一個改裝過後的板車,一個形如大炮的圓筒。米放入炮彈里加熱,經過壓力膨脹,如同仙女散花般被熱氣轟轟炸出來落入罩子中。每到爐子的火燃起,各家各戶都拿著米出來,有的拿著陶瓷缸、鐵瓷碗,有的拿著圓木桶、布袋子,長長的隊伍就像一條風景線。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孩子們總在炮筒旁湊著熱鬧,每到米炮快出爐都紛紛捂起耳朵,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米炮就散開了。孩子們一擁而上,蹭一點熱米炮放進嘴裡,那個味道又香又脆,如今回想起來彷彿都帶著幾分魔力。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從前的記憶,雖已遠去,但已經自然的流淌在了血液裡,伴著年齡的增長,愈漸濃烈。也許,那些不可複製的味覺記憶,就如同兒時那“吱呀”一聲的開門聲,或哭鬧過後媽媽買的那支糖葫蘆,難忘卻也香醇。偶爾在路上遇到記憶裡的美食,就如同撿起散落在成長路上的珍珠,一粒一粒,細細數起


即將消失?武漢那些“絕版”的犄角旮旯美食,吃一次少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