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有效開展在線教育,專家實操指南來了

對於在線教學,學校和老師們最近一直在摸索。如何選擇適合的在線教學方式?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技術平臺?學校和教師又需要分別做些什麼準備?當在線教學已經有效開展後,怎樣才能確保或者進一步提升在線教育質量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主任尚俊傑老師的一篇文章,希望幫助各位老師順利開展在線教學。

確定在線教學方式

我們需要根據結合自己學校的、機構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段、學科、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當地條件等因素分析和選擇適合的在線教學方式,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技術平臺。

關於當前的在線教學方式,我理解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直播課堂

這裡說的直播課堂指的是直接將教師講課過程、課件等發送出去,學生在線觀看。通常適合本科生、高中生或初中生教學或大班培訓課。比如北京大學部分面向本科生的大課就採用了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到專門設計的智慧教室中面對鏡頭講課,數十上百名學生在線聽課。這類課堂也可以有在線交互,但是因為人比較多,所以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聽課。

(二)同步互動直播課堂


這裡的同步互動課堂和直播課堂差不多,但是一般指的是小班課,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比較充分的研討(也有人叫小班直播課)。通常適合研究生或本科生或小班培訓課堂。比如北大教育學院的課程主要採用這種教學方式,上課的時候,大家可以看著老師的課件聽課,但是也可以看到每一位老師或學生(學生可以是輪流出現),教師可以選擇學生髮言,學生可以自己主動要求發言。

(三)一對一同步互動直播課堂

這裡指的是一名教師給一名同學在線講課。通常適合培訓機構採用,學生看著老師的課件聽課,但是師生可以互相看到視頻。

(四)錄播課堂

錄播課堂和直播課堂類似,只不過講課視頻可以提前錄好,然後讓學生到時間點播。比如現在一些地方都在用這種方式開展中小學教育,把錄製的課程放在網上,讓學生點播學習。這種方式的互動性更弱一些,學生的臨場感也差一些,但是好處是比較容易操作,也可以把過去錄製的資源利用起來。

(五)在線自主學習

這種方式則比較自由,不一定要拘泥於什麼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看視頻、看資料,也可以將學習資源包發送給大家,然後讓學生按照要求學習。比如北大附小現在就採取這種方式,每週會給學生髮一個學習包,其中有學習安排,有各種形式的資源。學生需要按時做作業,並在微信群中上傳分享。同時,為了增強效果,班主任老師和其他老師每週會和學生在微信群中視頻交流或文字交流,檢查作業,指導學習。

以上是大致的分類,其實也不是絕對的,比如直播課堂也可以結合在線自主學習方式。另外,各種在線教學方式中,一般都需要結合在線討論、在線答疑、在線輔導等形式,共同發揮作用,保障有效教學的開展。

選擇在線教學支持平臺

確定完在線教學方式後,就需要根據方式選擇技術支持平臺,有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很糾結,但是其實不用糾結,教育信息化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技術支持平臺。事實上,很多地區、學校已經有自己長期的合作技術平臺,比如我瞭解的全國數百所高校採用了“清華教育在線”平臺,依託這類的平臺即可比較容易地開展在線教育。在中小學領域,發達地區的學校就不用說了,像中部地區河南葉縣和河南天業仁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採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整體建設縣域教育信息化平臺,也很好地支持了疫期的教學工作。再如網龍“網教通”為福州市提供課程直播服務。

如果地區或學校還沒有自己的平臺,或許可以如下選擇(這裡主要介紹一些比較流行,簡便易用的平臺和技術):

對於直播課

根據學生規模,目前主流的、具備完善教學屬性的平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適合學生人數較多的大規模直播課堂,目前主要有:騰訊會議(疫情免費支持,最高300人)、阿里釘釘未來校園(疫期免費支持102人,最高可申請302人)、雨課堂等。另一類是比較適合同步互動直播課的平臺,主要有:ClassIn、Zoom等。當然,第一類平臺也可以做小班討論課,第二類平臺其實也可以大規模直播。這些平臺目前也在提供或努力增加互動白板、答題器、搶答器等教學互動工具。

對於錄播課

我們可以選取一些錄播課平臺直接開展錄播教學,例如超星學習通可以上傳錄播視頻,按照課前預習、課上討論、課後輔導及測試的方式開展全流程教學。也可以通過一些主流的錄播軟件進行課程視頻錄製、剪輯等,如EV錄屏和優酷錄屏大師。

如果不需要同時錄製教師視頻,還有更簡單的方式,我們常用的PowerPoint軟件(2016版以上)就可以直接錄製屏幕。步驟很簡單:打開PowerPoint,在【插入】工具欄最右側找到【屏幕錄製】按鈕,就可以按照提示開始錄製了。錄製完的視頻會嵌入在PPT中,對準剛錄製的視頻單擊右鍵,在右鍵菜單中選擇【將媒體另存為】就可以保存成視頻文件了。

當然,還有更更簡單的方法,只要在PowerPoint中錄製旁白就可以了。步驟為:打開PowerPoint,在【幻燈放映】工具欄中選擇【錄製幻燈片演示】按鈕,然後開始錄製就好,可以保存成PPT格式,也可以保存成視頻格式(和版本有關係,但是我覺得也不需要)。大家不要小看PPT配旁白的做法,我當年就錄過一個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的PPT配音課件,在網上可受歡迎了。

對於在線自主學習

這一點可以利用自己地區或學校提供的平臺開展,比如中央電教館提供的“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市場上類似的產品也很多,如騰訊校園、天仕博智慧教育雲平臺、睿易教學平臺、學樂雲、樂教樂學等等。當然,如果學校暫時還沒有安裝整體的教學支持平臺,就採用微信群、郵件、網盤等方式也沒有問題。利用這些方式將學習任務和資源發給學生,然後利用微信群等交流軟件定期交流就好了。

對於教學平臺的選擇,主要可以參考以下三個判斷標準:

(一)符合教師教學的一般要求

在線教學平臺應符合教師教學的一般要求,包括具有PPT播放和控制、音視頻、實時互動、資料共享、視頻回放等功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疫情期間,學生的在線學習往往是發生在家庭環境,缺乏學校學習的約束感、臨場感和參與度,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推薦教師儘量選擇具有互動功能的教學平臺。

(二)同步互動直播課堂

教學平臺的運行應處於較為穩定的狀態,不穩定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質量。在開展正式教學前,教師應根據參與學生的數量考察平臺所支持的流量,避免因卡頓等現象影響教學效果。

(三)操作便捷,降低技術門檻

許多老師們和學生們都是初接觸在線教學,所以應選取操作較為簡單明瞭的教學平臺,一方面降低老師教學的准入門檻,另一方面方便學生進入課堂和參與課堂活動。

學校需要做什麼準備

確定教學方式,選定技術支持平臺以後,學校(或機構)還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一)按照學段、年級、學科建立授課團隊

校方應按照學段、年級、學科建立授課團隊,制定課時安排,協同備課。各團隊可以根據條件和活動需求選擇在線備課平臺和軟件,以支持在線備課活動的開展,如視頻會議平臺、雲備課平臺、社交媒體(如QQ群)等。

大家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在線教育帶給我們的好處,同一年級多名老師一起共同製作教學資源包,然後讓學生一起學習,一方面似乎省力了,另一方面質量可能會更高。

(二)對教師進行在線教學平臺和工具培訓

不是每位老師都能迅速掌握在線教學平臺的使用,學校應對教師進行在線教學平臺和工具培訓,保證教師在授課前瞭解所有教學流程和操作,做足準備。

(三)如有可能,給老師配備助教

很多人有一種錯覺,似乎開展在線教育可以省錢了,這一點可能有誤。我一直認為,在線教育在某些方面可以省錢,在某些方面需要更大的投入。比如如果真的想提升教學成效的話,最好給老師們提供適當數量的助教,協助教師做好技術等工作。目的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效率和質量。

(四)開展在線教學質量跟蹤監測與評估

學校應規劃課堂上實時在線教學質量跟蹤監測與評估,幫助老師及時調整在線教學策略,並在此過程中探索出適合自己學校的經驗策略,廣泛應用。

教師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作為教師,一定得做好思想準備,一旦準備認真開展在線教育,你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有人說在線教育既是天堂,也是地獄,講得好自己會很有成就感,講得不好自己會很受打擊。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兒過了,不過開展在線教育確實需要更多的付出,當然,我相信教師也會有更大的收穫。具體來說,需要做如下準備:

(一)配置基本硬件設備

負責講授的教師需要確認做好基礎設施準備,配置終端設備(如計算機)、網絡直播/錄播系統、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等基本設備,這是開展在線教學的硬件基礎。

大家不要小看這事情,我寒假為了讓自己的畫面看著簡單一點兒(不要出現那麼多線),為了讓聲音好一點兒,試了無數個耳機和麥克風。

(二)選擇適合的授課環境

教師在選擇授課環境時,以光線明亮,無明顯噪音,背景美觀的環境為佳。如遇光線較暗的情況,可以配置補光燈優化。

另外,要保證網絡帶寬,確保教學的流暢性。例如大多數網絡直播平臺的帶寬要求在80M-100M範圍內。不過我在實踐中發現,像微信會議、ClassIn等用4G信號也可以了。

(三)如何備課

在進行在線教學資源開發時,老師們應根據教學設計方案開發教學資源:如授課課件、音視頻資源、文本資源、圖畫展示、實物展示(例如實驗操作步驟、手工課等)、課前導學、課堂練習、課後作業、以及問卷反饋等。並且教學資源儘量做到:簡單、明瞭、內容突出。

在製作授課課件時,可以多多注意以下三點,以提高信息傳達的準確性:1)每一張PPT上的文字內容不宜太多。PPT上內容儘量簡潔,突出教學重點,不宜安排過多文字或裝飾,注意圖文結合;2)選擇簡潔的背景。合理使用背景圖案,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3)如果是錄播課程,注意配音要流暢、清晰、有感情。避免噪音對於錄播課質量的影響,並且適當穿插動畫。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梅耶的多媒體學習理論,其中會講課件設計的一些原則和策略。

另外,特別和大家分享的一點是:平時在課堂講課的課件,我們要考慮坐在後面的同學能看清楚,所以字體一般比較大。但是在線教育中,所有的同學都坐到了“第1排”,或許可以重新考慮排版。當然,學術界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究竟應該怎樣設計課件。

設計在線教學活動時,由於學生臨場感和參與度的缺失,老師們需要採用有效教學策略增強課堂交互,以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可以從課前、課中和課後來看。

(一)課前階段

預習活動,如教師提前在班級群中發佈教學大綱,針對每次授課內容發佈針對性的預習任務。吸引同學注意。

(二)授課階段

如果是直播課堂,至少提前10分鐘進入課堂,準備好各種設備、資料等,注意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在講課過程中儘可能多開展一些多樣化的互動活動:比如開展在線討論、互動調查、學生互評、觀點分享、在線答題、利用互動白板等,以增強在線教學的吸引力。直播過程中,如果可能,可以同時使用班級群、微信群及其他交流工具保持聯繫通暢。另外,在開展直播課堂的時候,教師需要避免因信息傳遞節奏過快而導致的學生認知負荷過重,影響其認知加工成效,如可採用複述、內容結構化、回顧、小結等策略調控信息傳遞節奏。

對於在線自主學習,要善用筆記,可提供學習單讓學生填寫,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建構。

(三)課後階段

課後要給學生布置作業,如果能記錄和回放,可以讓沒有聽到的同學繼續去聽講,查漏補缺,做好總結。

分享一個小經驗:我們學院陳嚮明教授在上直播課時,要求每位同學課後在微信群中發表幾百字的聽課感想。我覺得這個做法非常好,一方面有助於學生總結所學知識,一方面也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而且,這一點也體現了在線教學的優勢,傳統課堂中,我們一般下課後不可能留下學生說說感想再走吧。

如何確保或提升在線教育質量

至此,我們已經有效地開展了在線教學,可是怎樣才能確保或者進一步提升在線教育質量呢?這些涉及到學術研究內容,這裡簡單說幾點:

(一)注重多媒體認知原則和策略

當我們開展在線教育時,大部分時候都涉及到涉及多媒體課件、教學軟件等,我們是否希望設計得更加漂亮一點、科學一點呢?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梅耶就提出了多媒體認知理論,該理論認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設計的多媒體信息比沒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設計的多媒體信息更可能產生有意義學習”。

(二)注重在線教育中教師呈現

有老師問,在線教育中要不要“露臉”?個人認為,如果有可能,師生儘可能都“露臉”,這樣可以加強臨場感。而且,有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的形象與聲音會對在線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產生重要影響,是影響在線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例如,Abdulhadi2019發表的一項關於在線教學視頻的調查中,研究者們收集分析了2300多條在線學習者關於對各項教學視頻做出“贊(Like)”或“踩(Dislike)”評價的深層次原因。結果發現,在影響學習者對教學視頻的感知與評價的影響因素中,主講人的聲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可能有人會說,著名的可汗好像就沒有出鏡啊,只是手寫黑板講課就紅遍全球。這個有一定道理,說明在線教育中內容還是最重要的,不過,我經常想,如果可汗同時錄一份出鏡的視頻,並進行嚴謹的比較研究,效果會怎樣呢?再說了,不是誰都能成為可汗啊!

(三)注重遊戲化教學設計原則和策略

所謂遊戲化,是將遊戲或遊戲元素、機制應用到一些非遊戲情境中,比如,在市場營銷或者教育培訓等領域應用遊戲或者遊戲元素。

遊戲化近年來在企業界備受重視,在教育領域也越來越被關注。比如MOOC中的學習動機一直飽受人詬病,為了提升MOOC中的學習動機,我們團隊曾經以愛課程的《遊戲化教學法》MOOC為例,基於MDA遊戲設計框架,並選擇以真人手繪背景、增加故事元素、增加角色扮演等方式,對MOOC課程視頻進行遊戲化設計,效果良好。

現在的青少年是在互聯網、遊戲中長大的一代,談遊戲色變的時代已經過去,遊戲宜疏不宜堵,相信如果老師們更能夠將遊戲、或遊戲的元素、機制恰當應用到在線教學中,或許能夠提升在線教育質量。

(四)注重學習者用戶體驗

學習效果不僅僅包括學業成績,我們同樣需要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和滿意度等因素。Cavus等人2014年的研究表明,給予學習者在學習中提供更多控制感會比僅僅提供教師指導的學習學習效果更好。黃璐和裴新寧老師等人發表於2017年的研究中表明,經過MOOC課程的質量實證分析發現,學習支持服務對課程質量的影響較大。

所以在線教育中一定更做好學習支持,讓學生有更強烈的存在感。

除了以上策略以外,在線教育中要注重互動、注重及時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