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第一书记杨宝使命担当忙帮扶

不忘初心奔山村、牢记使命帮扶忙——南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第一书记杨宝,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南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贵民国土所所长。按照组织安排,2017年该同志派遣到南江县柳湾乡(现贵民镇)郎坪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同时兼任贵民国土所所长。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带着组织的重托,怀揣“初心”,一头扎进郎坪村,摸爬滚打在郎坪扶贫工作第一线,为该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村级全面进步等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把群众当亲人,把困难群众当家人,当你在郎坪村群众口中听到的亲切称呼“杨书记”,就是他,驻村第一书记——杨宝。

走进村子开出方子,装着“精准”谋发展。郎坪村位于南江东北部,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距县城52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辖4个村民小组212户796人,其中:贫困户74户257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32%,素有南江县“小西藏”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零散的农业种植和打工为主。由于生存环境恶劣,长期以来,全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当踏上郎坪这片‘山青水秀’的乡村热土上,从建档立卡群众脸上和扶贫干部口中,我看到了期许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我未来身上沉甸甸的担子”这是杨宝书记在扶贫第一篇日志上的话语。接下来的时间,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了解社情民意,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与他们攀亲交友,向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答疑释惑,他一家家地走,一户户地访,每天晚上拖着沉重的腿,回到寂寞的村办公室,在孤独的灯光下,一个人孤独地整理着每天的走访记录,虽然腰酸背痛,但第二天还得整理行装继续出发,走在那一条条通往山野人家的羊肠小道上。通过3个月90余天的爬山涉水,硬是用脚步走完了每一户人家,量完了所有的田边地角。做到了对每一户的情况如数家珍,对每一个人的诉求了如指掌,每一座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汗水。他依靠乡政府、村“两委”多次会商会晤,多次召开坝坝会,群众家庭会、老党员会议,认真听取农民群众意见,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制定了适合当地的脱贫方案,那就是“对标差距夯实措施,高山产业补齐短板,基础建设重塑家园”。

穿上鞋子迈开步子,看着“疾苦”解难事。杨宝书记数年来,依然保持着自己当兵时候的作风,早起是他的习惯,正值2018年八月酷暑,他简陋的宿舍里,墙壁上挂着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建档立卡家里子女高考的情况。“今天,走去看看村儿里建档立卡家里子女高考的志愿报送情况,家里有什么打算”他在心里盘算着。简单吃完早饭,他穿上黄胶鞋,带上每日下乡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根棍子。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是用于走访基层了解民情而备,一根棍子是为了助力爬山而用。晌午,翻过第三重山,他心想“文汉武全家5人,妻子常年多病,膝下有三个女儿,全靠文汉武一人在外打工和家里的一点种养业收入维持生计和供子女读书,女儿文芳、文莉两姐妹今年同时高中毕业,高考成绩都不错。可能同时要上大学,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是又喜又忧的结果,”这时,他的心始终被这个家庭牵系着……顾不上酷暑的炎热,他快步走着,来到文汉武家里,一打听,妹妹已经接到录取通知书了,姐姐文芳考得比妹妹还要好却始终没接到录取通知书,一向开朗的姐姐沉默寡言的样子引起了杨书记的注意,在他和文芳父母的再三开导下,这个懂事而又可怜的孩子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她是担心家里经济状况支撑不起两个孩子上大学,觉得父母太过辛苦了,不如自己放弃上大学,出门务工赚钱供妹妹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于是就将填好的志愿藏了起来,没有递交。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这可是人生大事啊!绝不能让孩子毁在可怕的“穷”字上,看着这懂事而又“不懂事”的姐姐,他一边鼓励一边商量着解决的办法,表面平静,但他紧缩的眉头还是显示了他内心的着急。下午,他庚即包车前往县招办、文芳原就读学校了解志愿补录情况,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同时,他发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党员干部捐款2000余元,为让孩子读书,他奔走联系在外做工程的沙河镇居民岳国文,岳国文夫妻俩当即决定每年资助文芳10000元生活费,直到文芳大学毕业为止。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文芳终于重新填报了志愿书。9月27日,当文芳手里捧着这份“迟到”的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时,这时自高考结束后文芳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这也是一个多月来杨书记眉头第一次舒展开来的时刻。

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助着“干群”建家园。杨书记和他的团队住村伊始,就一头扎进深山,立志要扑下身子抓、甩开膀子帮、俯下身子扶,宁肯自己受累、也不让百姓受穷。他常说“我也是农村的孩子,组织培养了我,军队锻炼了我,单位成长了我,我该尽力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于是,在助力“共建家园上,他的思路就是做好“三本账”。一是做好“民情账”。按照打好五大战役、对标补齐脱贫短板的战略布局。入驻以来,他查看核实“两不愁、三保障”和户“一超六有”情况。重点查看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人员、军烈属重点等弱势群体,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和村情民意,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要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二是做好“产业账”。利用高山地理条件,继续抓好该村高山土豆、玉米等经济优势作物。督促群众该村发展青花椒450亩,打造了青花椒及珠子椒套种核心产业园,成立了集体管理公司,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三是做好“项目账”。做好村项目发展规划,为发展缺点子、干事少路子、推动缺资金的村级组织和群众争取项目、资金。按照全县脱贫“摘帽”工作安排,立足自然资源部门职能,通过开展增减挂钩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条件,让群众住上安全住房。鼓励群众主动搬迁安置,为搬迁户的选址、产权办理、安全评估等方面服好务。高标准做好农田整理、道路修建、沟渠清淤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集聚优势,增强“造血”功能。20户危旧房实现全面改造、28户群众实现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16户,地质避让搬迁24户都全部住上了新房;硬化村社道公路3条7.1公里,硬化生产路3条4.8公里,新建入户文明路2.5公里,让群众出行不再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补全了边远山村用电、饮水短板;建垃圾池11口,对15户“四类人员”改厨改厕,建立道德银行,全力推进“四好村”建设,全村人文环境极大提升。

在2019年省级三方评估验收及国家验收、省成效考核、市级验收中,都是高质量迎检,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如今的郎坪,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快速发展的成片产业,四通八达的社道公路,雨后春笋般的聚居点位……郎坪换了新颜,山不再沉寂、人不再贫穷、条件不再落后,村民的房子好了、水泥路入户了、饮水安全了、用电足了、产业有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钱袋子开始鼓了。

当前,脱贫攻坚已步入“啃硬骨头”的阶段,山间地头,乡间小路,杨宝书记的身影依然活跃在这个小山村,他的扶贫日志扉页写着“组织派我来干什么?我能干些什么?我将干好什么?”他用他的行动续写着他在小山村的故事:免费

为出村不便的老人理发,挥舞“爱心剪”共圆“微心愿”;奔忙为农产品联系渠道,扩大“产销路”实现“活资金”;蹲守在项目实施的现场,当好“小山村”群众的“当家人”…..而他,正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中一个小小的缩影,面对这场新的赶考,考题是为民,是务实,是小康。考生是党员,是干部,是领导。考官是实践,是历史,是人民。该以怎样的状态迎接这场大考,他们每一位扶贫干部正用行动做出回答,正以赓续奋斗的姿态在赶考路上书写答案!(张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