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是如今的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遊客們都被這些開鑿在山崖之上的佛像所震撼,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美輪美奐……,古人太偉大了。


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這些中國文化瑰寶都要感謝一個古代王朝——北魏,石窟的興盛和流傳主要源於北魏。

一、 石窟源於佛教

石窟是佛教的一種建築形式,佛教倡導遁世隱修,僧侶們常常選擇偏僻之地、崇山峻嶺之所,開鑿石窟,塑造佛像,以便修行參拜。

二、 北魏對佛教和石窟的狂熱

佛教是漢代傳入中國,但起初影響範圍並不廣,當時流行主要是張天師那種的國產道教。

三國魏晉時期,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貴族或百姓們尋找精神寄託,佛教的輪迴、普渡、隱忍、修行的理念開始盛興,信奉的民眾日益增多。

1、佛教的興起,主要的推動力量是皇帝的愛好

北魏政權建立之後,開國之君拓跋珪既信奉道教,也閱讀佛經,禮敬名僧,下詔在京城建佛塔、佛殿、講堂和禪室。明元帝拓跋嗣也是道、佛二教並奉,從京城到各地廣塑佛像。由於修塔建寺耗費國家財力,僧人眾多甚至妨害國家擴充兵源、於是發生了太武帝禁佛事件。文成帝拓跋溶即位後,下詔恢復佛教,佛教再次在北魏興盛起來。

2、怎麼能讓佛教永留人們心中呢?

北魏文成帝是一個極其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繼位後重新修建佛寺,塑造佛像,讓還俗的僧人重新出家,據說他還親自給願意出家的人剃去頭髮。

文成帝啟用了一個叫曇曜的和尚,來主持弘揚佛教的事情。怎麼能讓佛教永留人們心中呢?不容易被毀掉呢?於是想到了石窟,大山總是永恆的。

曇曜在公元460年前後主持開鑿了雲岡最早的五個大石窟。後人稱之為“曇曜五窟”,然後掀起了北魏轟轟烈烈的修建石窟的活動。


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3、在北魏,修建石窟是一種國家行為,是國家“一號工程”,投入了巨大人力和物力,雲岡石窟很快就建成了。公元495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又在洛陽擇山修建龍門石窟。

隨著國家推崇佛教,民間的貴族和普通百姓也紛紛效仿,以各種投資或募捐的形式參加了修建石窟,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也是因為這種情況,我國的石窟才如此之多。


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三、 後世之影響

北魏瘋狂的修建石窟,造成了兩個後果:

1、 大興土木、好大喜功,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北魏政權最後的覆滅,佛教過於盛行、石窟投資巨大,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2、 讓佛教這個外來宗教,完全在中國紮根普及了開來,碾壓了本土的道教等一眾。

北魏這個政權,是最喜歡鑿石頭的,愛好也很有趣滴。

最喜歡鑿石頭的王朝——北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