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就上火;三焦、五行補益理論教你,補而不上火,上

紀氏三焦補益理論是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和臟腑理論結合而總結出來的,

首先我先把這個三焦補益理論告訴大家“上焦虛者,補其中焦;中焦虛者,補其下焦;下焦虛者,補其上焦。”

五行補益理論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一補就上火;三焦、五行補益理論教你,補而不上火,上


先說三焦補益,上焦虛,包括了肺氣不足、肺陰虧虛、心氣不足、心血不足;這些症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虛,身體不是虛證者不適合三焦補益理論,第二是上焦的臟腑。比如肺氣不足導致的虛感(氣虛感冒,通俗說就是容易感冒),痤瘡,要補益脾氣,補益中氣,像山藥,黃芪,黨參等,由於氣血互生,可以適當補充少量當歸,在配合補益肺氣的藥物,食物,效果就比單純的補益肺氣效果好很多。

心氣不足者也可以補益脾氣,肝血;虛則補其母,所以補益肝血,脾胃是後天之本,諸虛證都可以補益脾胃之氣。心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心悸,頭暈,盜汗等症也可以補益肝血,脾胃之氣。

中焦虛證包括了脾氣虛,中氣下陷,肝血不足,脾陽不振。中氣下陷是脾氣虛沒有及時調理的結果,我們一起來說說。脾氣虛的人一般伴有消化不良,四肢不溫,便秘便溏,胃腹脹滿,乏力口臭,眼袋,痤瘡,淺色黃褐斑等。

怎麼調理中氣不足(脾氣虛),很多人,或者說所有人都會回答:吃大棗,吃人參,吃黃芪,吃小米,吃補中益氣丸,吃健脾丸,保和丸,吃人參健脾丸,吃歸脾丸。但是效果卻不如人意,很多人吃了大棗,人參,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卻出現了腹脹,便溏,舌苔也增厚了,脈相也更加滑數了,吃了保和丸,健脾丸的朋友雖然腹脹沒了,但是乏力四肢不溫,便秘便溏卻改善不了;為什麼呢?我們電視上的專家不是說了按按足三里,氣海,關元,百病不生嗎?沒事吃點補中益氣丸,吃點健脾丸可以保證腸胃不出問題。這都是騙人的,戴眼鏡的不一定有學問,禿了頭的也不一定是和尚,帶了佛珠的老虎照樣吃人,所以老中醫也不一定懂醫理,整天咆哮“按關元百病不生,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其實未必,肝胃不和的消化不良,胃潰瘍按梁丘就比足三里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