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牡丹亭》

讀紅筆記|紅樓處處《牡丹亭》

張桂琴

湯顯祖曾在《七夕醉答君東》一詩中感嘆沒有人真正領會《牡丹亭》的“意、趣、神、色”:“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公有靈,倘能讀到曹雪芹的《紅樓夢》,或許就不會發出知音難覓之嘆了。曹公讀懂湯顯祖之餘,也在《紅樓夢》中發出嘆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與《牡丹亭》


曹雪芹推崇《牡丹亭》,在《紅樓夢》中有9個回目寫到了《牡丹亭》:

【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寧府吃酒聽戲,尤氏叫拿戲單來,讓風姐兒點戲,風姐點了一出《還魂》,它是《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回生》。

【第十八回《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元妃命太監出來點戲。第四齣點的是《離魂),又道:“貴妃有渝,說“齡官極好,再作兩出戏,不拘那兩出就是了’。”“因命齡官做了《遊園》、《驚夢》二出”。

【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行酒令時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薛寶釵“審問”了林黛玉:“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林黛玉一想,方想起行酒令時失於檢點,就《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寶琴將素日所做的十首懷古詩拿出來,讓眾人品評。最後一首是《梅花觀懷古》,梅花觀是《牡丹亭》中杜府為守護杜麗娘墳墓而建造的廟宇。

作家端木蕻良在長篇歷史小說《曹雪芹·前言》中寫道:“曹雪芹在十首《懷古詩》裡(按:見第五十一回,寶琴將素昔所經過各省古蹟為題,做了十首懷古絕句),以《西廂記》為二軸,以《牡丹亭》為壓卷,也可見他對《西廂記》、《牡丹亭》心許之深,嚮往之重了!”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元宵夜宴中,曾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它是《牡丹亭》的第十二出。

【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寫香菱、芳官、蕊官、荳官等四五個人,坐在大觀園花草堆中鬥草玩耍,其中一個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曹雪芹喜愛《牡丹亭》,在他筆下,在賈府中、上自主子客人,如寶玉、黛玉、寶釵、李紈、元春、探春、寶琴,甚至賈母、鳳姐;下至丫頭戲子,如線緣、磨月、齡官、勞官等,也是熟悉並喜愛《牡丹亭》的。綜觀一部《紅樓夢》,最喜愛《牡丹亭》的,當屬黛玉、寶玉。

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三十六回重點刻畫了《牡丹亭》中的“遊園驚夢”被林黛玉陶醉、賈寶玉連看兩遍猶不知足。


《紅樓夢》與《牡丹亭》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非常細膩地描寫了林黛玉被杜麗娘的愛情感動,乃至“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這裡林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杜麗娘心中的愛情之弦,引起了林黛玉的共鳴。晚清人鶴睫在《紅樓夢本事》中雲:“隔牆人唱《牡丹亭》,曲中寫出儂心事。”

【第三十六回《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賈寶玉閒來無事,連看兩遍《牡丹亭》猶不知足,想請齡官為他唱一套“嫋晴絲”,卻為齡官所拒。

一日,寶玉因各處遊的煩膩,便想起《牡丹亭》曲來,自己看了兩遍,猶不愜懷,因聞得梨香院的十二個女孩子中有小旦齡官最是唱的好,因著意出角門來找時,只見寶官玉官都在院內,見寶玉來了,都笑嘻嘻的讓坐。寶玉因問“齡官獨在那裡?”眾人都告訴他說:“在他房裡呢。”寶玉忙至他房內,只見齡官獨自倒在枕上,見他進來,文風不動。寶玉素習與別的女孩子頑慣了的,只當齡官也同別人一樣,因進前來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來唱“嫋晴絲”一套。不想齡官見他坐下,忙抬身起來躲避,正色說道:“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進我們去,我還沒有唱呢。”寶玉見他坐正了,再一細看,原來就是那日薔薇花下劃“薔”字那一個。又見如此景況,從來未經過這番被人棄厭,自己便訕訕的紅了臉,只得出來了。寶官等不解何故,因問其所以。寶玉便說了,遂出來。寶官便說道:“只略等一等,薔二爺來了叫他唱,是必唱的。”寶玉聽了,心下納悶,因問:“薔哥兒那去了?”寶官道:“才出去了,一定還是齡官要什麼,他去變弄去了。”

賈寶玉央請齡官唱的“嫋晴絲”一套,是《牡丹亭》中的《驚夢》一出,由[繞地遊]、[步北橋]、[醉扶歸]、[皂羅袍]、[好姐組]、[隔尾]等六支曲子組成的套曲。這組套曲,抒發了杜麗娘對閨閣寂寞的愁苦、對禮教束縛的幽怨、對自由的嚮往。


《紅樓夢》與《牡丹亭》


從小說架構來看,曹雪芹是將《牡丹亭》雜揉進整個寶、黛、釵的感情描寫之中。《紅樓夢》中寫到了七出《牡丹亭》摺子戲:第十齣《驚夢》(舞臺本分為《遊園》《驚夢》兩出)、第十二出《尋夢》、第十齣《寫真》、第二十出《鬧殤》(舞臺本《離魂》)、第二十四出《拾畫》、第三十五出《回生》(舞臺本《還魂》)、第五十五出《圓駕》。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基礎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從他們都喜愛《牡丹亭》可以看出他們愛情觀的一致。可以說,《牡丹亭》催發著寶黛愛情由“兩小無猜”發展到“至死不渝”。《紅樓夢》在《牡丹亭》的基礎上,取其精華,為“閨閣昭傳”,成功刻劃出了寶黛愛情故事。但,賈寶玉、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愛情,在思想深度和現實廣度上,遠遠超過了柳生與杜麗娘愛情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