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中,與此同時,另一場戰役也在打響,那就是經濟方面的復工、復產、復市。

3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講述了防疫之下的中國經濟保衛戰。值得仔細一讀。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張維為:過去一個多月,真是驚心動魄,也有點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是因為如果沒有黨中央及時做出戰“疫”決定和一系列斷然舉措,可能出現的是三個武漢危機,五個武漢危機,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在中央整體戰略已經奏效,局勢明顯好轉,湖北以外的多數省份已開始邊防控疫情,邊復工復產。中國經濟保衛戰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為什麼說是眼花繚亂?就是有各種各樣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中國整個戰“疫”局勢的變化,不久前還是嚴防死守,處處設卡,連一些在逃犯也感到無處可藏而選擇自首投降,但這幾天畫風突變,“防人”變成“搶人”——復工復產的“搶人”,甚至有人說,現在中國可分為兩個區域,“防人”的和“搶人”的。

打響“搶人”第一槍的應該是浙江和廣東。杭州市包下了三列高鐵,迎接來自貴州、河南、四川三地的上千名復工人員免費返回杭州,義烏派出大巴前往雲南、貴州、安徽等地,接回企業復工人員。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除政府外,一些企業也加入包機接員工返崗的行列,南航、東航、廈航等很多航空公司都相繼為復工專門定製了包機服務。

中國抗疫戰局變化的背後是中國模式的一些特點。我總是說,中國模式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不斷完善的巨大空間,但就現在這個水平,也經得起國際比較。比方,中國模式的特點之一是比較有為的政府,即“有為政府”。

我們特有的黨政體制解決了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的“一盤散沙”的問題,也解決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繆爾達爾所描述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軟政府”困境,黨政體系發揮的主導作用在這次戰“疫”中比比皆是,現在的復工復產也是如此。

中國經濟發展一直有三個引擎,中央政府、各級地方政府和各類企業,其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更是非常獨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國是個超大型國家,大致相當於100個普通歐洲國家的人口之和,我們常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只有“一方”,沒有“八方”。

此外,地方政府之間的良性競爭,也一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各個地方政府的表現,中央看在眼裡,老百姓也看在心裡,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大家可能注意到,這次復工復產做得最好最快的是浙江和廣東,它們也是中國最早對疫情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

還有就是中國模式最大的特點,“實事求是”的理念。中國的迅速崛起主要靠這個理念,違背這個理念,我們就遭受挫折,遵循這個理念,我們就走向勝利。

這次疫情突發之際,黨中央堅持實事求是精神,果斷決定封城,同時打響武漢保衛戰,全國各地啟動一級響應。沒有這樣的舉措,就不可能有今天整體局面的改觀。現在中央又本著同樣的精神,不失時機地推出按風險級別,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在低風險地區,要外防輸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在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既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打好這場偉大的經濟保衛戰,這對各級地方政府又是一場新的大考。我相信在中國模式下,一批優秀的地方政府和一批優秀的地方幹部會脫穎而出。

中國這次由於疫情所造成的“經濟停擺”,國際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評論,但總體上是兩種:

一種是唱衰中國經濟的偏執狂,包括希望與中國經濟“脫鉤”的聲音,鼓譟“中國崩潰論”,但我發現這次附和者似乎比過去要少一些。

另一種是多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的觀點,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困難是暫時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一種經濟活動的推遲,而不是經濟活動的脫軌,英文叫“delay but not derail”。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也是持這一觀點,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具有非常強的韌性,中國的政策空間非常充足。

疫情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呢?從短期來看,特別是服務業。春節長假本來是服務業的黃金季,餐飲、旅遊、交通、電影院線等等,這次都受到重的影響。比方去年大年初一這天,中國的電影票房就高達14億,但是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只有千分之一。對於許多企業來說,此時此刻是艱難時刻,但真的要努力挺住。

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和市場一定會有強烈反彈。2003年非典也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馬雲講的那句話沒有錯,“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多數人倒在“明天晚上”,在“明天晚上”就放棄了。

從宏觀大局來看,或從長時段來看,中國經濟的特點,總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最後全國都會亮起來。

中國人在危機中,永遠能看到機遇,把壞事變成好事。中國經濟會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這次疫情之後,像分級診療、遠程診療、遠程辦公、遠程課堂、智慧城市、健康醫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醫藥、生物製藥、健身養生、文化消費等等,很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一般人談經濟,多數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切入,或者從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切入,這些都有道理,網上也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和文章,但我今天想換一個視角,想從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發展大思路的角度出發,談一下個人看法。一家之言,供大家參考。

今年1月,我在瑞士達沃斯和日內瓦參加會議,至少在兩個場合,西方的學者和企業家要我談談我們領導人的經濟思想。我說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主要是三點:

第一點是“以人民為中心”;

第二點是質量、質量、質量;

第三點擁抱新技術革命。

我想這三點也會深刻地影響正在展開的中國經濟保衛戰。

首先是以人民為中心,也就是以人民整體和長遠利益為依歸,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覆蓋人的生命的全週期,增強人民紮紮實實的獲得感。

西方學者當時問我,這和我們西方國家的發展理念有什麼差別?我說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西方國家今天更多的是“以選票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以美國為例,根據我們長期的觀察,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一般是55%左右,也就是100個有資格的選民,只有55人去投票。這意味著只要確保能夠贏得這55個投票者當中的51%,就穩操勝券,也就二十八九票吧,這就叫少數人的民主。

我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去年美國政府對中國和歐洲同時開徵鋼鋁稅,從我們的研判來看,這對美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弊大於利,因為鋼鋁是中間產品,有許多上下游企業都需要使用,在美國的受益者與受損者的比率大概1:4,也就是1個人受益的話,4個人要受損,但這不妨礙美國總統堅持徵這個稅。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因為他需要的是關鍵少數的票,更直白地說,他需要他的票倉,也就是所謂的美國“鐵鏽地帶”這一關鍵少數群體的票源,只要這些人能夠投他的票,就夠了,非關鍵地區、非關鍵票源、非關鍵群體對他是無所謂的。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我們講以人民為中心,指得非常明確,就是對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利益有好處。(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九龍軍事。)

這次疫情後,我想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公共衛生、醫療醫藥、生態建設等等都會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例,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短板需要補。中國有2000多個縣、400多個地市州,這幾年來這些地方的經濟建設發展很快,城市建設都有很大改觀,但醫療體系還不健全、設備還不到位、醫生護士人數也不足以應對整個公共衛生工作和醫療健康的需要。所以這個領域的建設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們甚至覺得可以考慮建立“國家發展戰略投資基金”,以這種方式來推動,這是我們中國研究院經濟學者的一些主要的主張。這一基金可以由央行、財政提供初始資本金,引領社會資本參與,通過專業化運營,這種對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長期的戰略性的投資,不僅能夠直接服務於最廣大人民群眾,而且能夠產生長期的、巨大的、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二,質量、質量、質量,是說要把追求經濟發展的數量轉移到追求經濟發展的質量。

這些年一直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為了滿足人民消費升級產生的各種需求。這些年一直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一定會得到更多重視。這次戰“疫”中,很多人都體驗到了網上預約、分級診療、網上診療這種新的醫療形式,提升了很多人的診療體驗。這些領域內孕育著大量機遇,可以提升品質、擴大服務。

另外,這次長假中,網遊、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短視頻、長視頻、在線零售、物流快遞等等,都會繼續比較強勢地增長。當然,最終是大浪淘沙,品質好的產品、業態將勝出。

這次疫情使房地產遭受重創,但我個人覺得這次十多億人超長時間的“宅生活”,使大家對住房品質的感觸良多,我估計整個社會對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會大增。我們一般把房地產歸為傳統產業,但如果房地產能夠和新材料、新科技、新設計、新物業服務和新居住理念等聯繫在一起,誰說這個傳統產業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呢?

第三就是擁抱新技術革命。最近今年一直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讓新技術革命引領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國今天已經走在了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前沿,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記得上個星期錄製《這就是中國》,同時連線紐約、武漢方艙醫院,結果武漢方艙醫院的WIFI信號比紐約好很多,這就是一個證明。

這次戰“疫”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等等得到廣泛應用。以上海為例,這裡實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以及城市運行的“一網統管”,在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網通辦”指的是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各種證件,實際上國內許多地方都在推廣,大家應該已經比較熟悉了;“一網統管”也是很厲害的東西,把整個城市的交通、治安、環保、急救、生產、市場等過去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數據,集聚到一個平臺下共聯共享,為精準防控疫情、精準推動復工復產做出了貢獻。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全國多地推出“健康碼”服務。

可以預期,中國的“智慧城市”會迎來跨越式發展。“智慧”可以涵蓋一切,智慧行政、智慧醫院、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住宅、智慧物業、智慧餐飲等等,總之只要用心去做,這次疫情一定可以壞事變好事,用我們領導人的話說,就是“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使中國的新技術革命更上一層樓,使整個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更上一層樓。

這次突如其來的中國“(經濟)停擺”,反倒進一步加深了外部世界對中國在世界供應鏈中所處的關鍵地位無法撼動的認知。很多人發現沒有中國,西方國家奢侈品商店幾乎空無一人,酒店門可羅雀,顧客無法買到新款iPhone手機。

沒有中國,許多國家的車企紛紛推遲生產甚至暫停生產。

沒有中國,澳洲的龍蝦賣不掉了,日本人愛吃的拉麵變味了,因為沒有了中國大蒜。

沒有中國,美國人發現抗生素都要斷供了,順便說一句,你抗生素都是中國提供的,你還要打什麼貿易戰?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正如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學家本·梅所坦率承認,“很明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已成為一個更具主導地位的參與者。其實,在過去10年裡,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低估自己。

這次疫情還使外部世界更多的人真正瞭解什麼叫做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責任。我們看到在危機面前中國人民眾志成城、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和戰鬥精神,看到中國領導人和中國政府的堅定領導力和執行力,看到整個中國社會井然有序,百姓家底殷實,各種物質供應充沛。

我們懂得了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公共安全危機,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對中國自己國民負責,對外國企業負責,對世界人民負責。

當然,我們還鬆懈不得,疫情防控總體戰和阻擊戰還沒有取得全勝,還要繼續努力。全球疫情將如何演變、這些演變將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密切跟蹤、分析並做出新的抉擇。

總之,我們有信心保持中國在世界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有能力打好中國經濟保衛戰,有希望使中國的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都更上一層樓。曙光就在前面,勝利後的中國一定更加精彩!

今天就和大家說這些,謝謝大家!

疫情還沒結束,中國另一場戰役也已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