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下雨天沒拿傘怎麼辦?當然是跑啊(這絕對是一隻單身狗的內心)。

對於有對象的人來說,當然是跟對方撐同一把傘嘍~~~

呃,單身狗遭受十萬滴真實雨點傷害……

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如果兩人都沒帶傘怎麼辦?當然還是跑啊,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因為跑得越快被越少的雨滴淋到啊,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開始這個命題的時候,內心徒然升起一股涼氣,難道說這麼多年,在雨中矇頭狂奔都是錯誤的?難不成應該任由雨滴砸落,而假裝淡定的踱著四方步,才是正確的淋雨姿勢?

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其實,這個問題的最終訴求是,在下雨沒帶傘時,快跑和慢走那個淋雨少,也就是身體接觸到的雨滴,那種方式更少的問題。

在沒有風的雨中,垂直落下的雨滴基本上只會滴落到頭部、肩膀和胸部以上,這是指靜止在雨中的情況下,但如果人走起來,人體的身前部位,包括上半身和下半身,會迎面撞上處於身前半空中的雨滴,可以預見,跑動速度越快,身體撞到的雨滴就會越多。

不過,對於相同的距離來說,比如從公司跑到家和走到家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明顯的,跑到家時間要短上許多,這樣看來跑得快淋到的雨滴肯定是要少的。

跑得快和跑得慢都有優勢,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存在,到底應該選擇哪種方式呢?

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來計算一下,人如果在雨中靜止不動,基本上肩膀和頭部的面積以及小部分上半身的面積,會被雨滴淋到,按照肩長40釐米,寬15釐米,頭部長寬各20釐米計算,肩膀和頭部的受雨面積大約為900平方釐米。(除去脖子處的面積)

而人體正面的面積是多大呢?擁有40釐米肩寬的人,身高大約在160釐米左右,腳底到肩膀的高度大約140釐米,這樣計算一下的話,這個面積大約為6000平方釐米。

對於一個走路的人來說,一般速度為1.5米每秒左右,雨滴的速度則在2——9米每秒之間,我們取中間值5.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雨中走路的話,身前能接觸到雨滴的面積可以等效為人體正面面積的1.5÷5.5=0.27倍。

也就是說,走路的時候,身前只有27%的雨會被撞到身上,其它的由於人速不夠,還沒碰上雨滴就從肩膀落到腳底,錯過了。

而對於一個快跑的人來說,速度如果按照6米每秒計算,人體正面面積就都是受雨面積。接觸的雨滴基本上等同於走路時的4倍多。

對於同樣的距離來說,快跑所消耗的時間短,所以整體上接觸的雨滴數與慢走是相差不大的。

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慢走導致身體正面不會全部接觸到雨滴,只有部分,比如腿部接觸了大多數雨滴,看到這裡明白了嗎?實際上,同樣的雨滴在快跑中被平均滴落到了身體正面,而慢走時,只是用腿部和肩膀以上接觸了大部分雨滴,身體前面還有一部分沒被淋到。

所以,快跑會被全面淋到,慢走只會被淋一部分。

對於大部分沒風的雨來說,如果距離不是很遠,雨量不是很大的中小雨,稍慢點走,真的可以少淋溼一部分。

而如果是小微雨,毛毛雨,其實快跑會接觸到更少的雨量,因為雨密度太小,快跑實際上是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機會,而不是與雨的接觸機會,這與大雨是恰恰相反的。

雨天忘拿傘,是撒丫子快跑還是假裝淡定的漫步,到底哪個淋雨少?

好了,今天有關淋雨的知識就介紹到這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呢?想要知道更多科學知識和世界真相,就點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