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點擊右上方“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聖水出上谷,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谷郡......郡在谷之頭,故因以上谷名焉......聖水又東徑玉石山,謂之玉石口,山多珉玉、燕石,故以玉石名之。其水伏流裡餘,潛源東出,又東。頹波瀉澗,一丈有餘,屈而南流也。東過良鄉縣南,聖水南流,歷縣西轉,又南徑良鄉縣故城(竇店)西......又東過陽鄉縣北,聖水自涿縣東與桃水合......聖水又東徑勃海安次縣故城南(小柳村)......又東南流注於巨馬河而不達於海也。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現淶源縣)淶山,即淶水也,有二源,俱發淶山……淶水又北逕小黌東,又東逕大黌(淶水縣)南,蓋霍原隱居教授處也……淶水又東北歷紫石溪口與紫水合,水北出聖人城北大亙下,東南流,左會磊砢溪水,蓋山崩委澗,積石淪隍,故溪澗受其名矣。……淶水又東南徑榆城南,又屈徑其城東,謂之榆城河。淶水又南徑藏刀山下,層巖壁立,直上幹霄,遠望崖側,有若積刀,鐶鐶相比。鹹悉西首。淶水東徑徐城北,故瀆出焉,世謂之沙溝水。又東,督亢溝出焉。一水東南流,即督亢溝也;一水西南出,即淶水之故瀆矣。水盛則長津宏注,水耗則通波潛伏,重源顯於逎縣(淶水縣北),則舊川矣。東過逎縣北,淶水上承故瀆於縣北垂,重源再發,結為長潭,潭廣百許步,長數百步,左右翼帶涓流,控引眾水,自成淵渚。長川漫下十許裡,東南流徑逎縣故城東。……謂之巨馬河,亦曰渠水也。……又東南徑范陽縣故城北,易水注之。”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拒馬河十渡段

北魏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著《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清麗,造語選辭句斤字削,記述描寫具體生動,因山記水,因地記事,既描繪山川面貌,又有歷史古蹟、風土人情和神話傳說,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集,為後人研究歷史及自然環境的變遷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酈道元被稱為為山水遊記文學的鼻祖,與唐柳宗元、明袁宏道一起被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代表。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1500年前的聖水(大石河)波濤滾滾,支流縱橫交錯,平陸湖河映山巒,落日餘暉照古城。拒馬河河道九曲十八彎,素常涓涓流淌、水質清澈,有“青山野渡、百里畫廊”之美譽。“聖水環東北,拒馬帶西南,西北枕大房,大安為外障。”這就是酈道元用優美的文筆為咱們大房山描繪出的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毛主席在談到如何寫文章時曾給予酈道元充分的肯定,稱讚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水經注》寫得好!但不是深入實地地去走一走是寫不出那麼好的文字的。酈道元從事野外工作力求實證的方法和成果,標誌著中國古代地理學進入一個新階段。”

酈道元幼時隨父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至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博覽奇書,蒐集有關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傾注了他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由衷熱愛,終於撰寫出了傳世不朽的地理學、山水文學鉅著。他之所以將房山的河流描寫的如此美麗,自然也是經歷了一番艱辛的跋涉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攝於涿州市酈道元故居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繼續寫到:“巨馬水又東,酈亭溝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溝水於逎縣東,東南流,歷紫淵(涿州市西南)東。餘六世祖樂浪府(郡名,治在朝鮮平壤。)君,自涿之先賢鄉爰宅其陰,西帶巨川,東翼茲水,枝流津通,纏絡墟圃,匪直田漁之贍可懷,信為遊神之勝處也。其水東南流,又名之為酈亭溝;其水又西南轉,歷大利亭南入巨馬水。”原來拒馬河在涿州流經了酈道元的老家酈亭。怪不得註文寫得如此生動細膩!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書中提到的酈亭,即酈道元的老家。明崇禎八年(1635)出版的《帝京景物略》對酈亭是這樣記載的:“今所傳酈道元故居者,涿州樓桑村(漢昭烈帝劉備故居)南三里,曰酈亭,而樓桑村則涿西南十五里也。居無址,無碑誦,有好古者將碑且亭之,而疑其處。嘗考之,酈亭不因道元名。道元宅酈亭西北,非即亭焉。且涿北宅,不應涿南也。樓桑南即酈宅,為無徵矣。”看來一直到明代“酈亭”還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只是根據水經注中關於酈亭溝水的描寫,作者質疑酈道元故居應在“涿北”而非現在的“涿南”,是“有好古者將碑且亭之”。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官至給事中的汪始亨(與曾到房山遊歷紅螺三險的禮部尚書方逢年同年進士)在《過酈亭》中對酈亭讚美有加:“桑乾有支流,橫亙紫淵東。其津乃旁逮,禾黍光熊熊。酈有高士居,山水環厥宮。厥孫曰道元,高深羅幽衷。列侯貞素懷,厥祖樂浪風。我過酈亭畔,酈盡亭亦空。歸讀水經注,瀰瀰君在中”。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酈亭早已不存,代之的是“酈道故居”。故居位於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道元村,村因有酈道元故居而得名。故居重建於1995年,佔地3493.12平方米。南向,兩進院落。建築風格均為仿漢式,建築有大門三間、二門樓一間、正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正房內塑酈道元坐像,壁畫內容為酈氏歷代家族人物。東配房壁畫按《水經注·江水》篇內容繪長江圖,西配房壁畫按《水經注·河水》篇繪黃河圖。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從右至左依次為六世祖樂浪公、五世祖酈商、曾祖酈紹、父親酈範、祖父酈嵩

除去涿州的酈道元故居外,河北省高碑店市和平辦事處的慄各莊村也留下了酈道元的足跡。該村興建的“酈道元公園“已於2018年的9月開園。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慄各莊村歷史悠久,村南磚廠取土坑有漢代帶‘大富”戳記的灰陶甕、加砂紅陶釜、大型板瓦、異型磚、鐵箭鏃、三鳥朝鳳鋼燻爐蓋等漢代文物出土,另還有一口古井和一處小型瓦窯遺址。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慄各莊原名酈哥莊。傳說酈道元從15 歲起即當家主事,因為性格豪爽、仗義疏財、為人公道又知書達禮,村裡的男女老少都親切地稱他為“酈哥”。久而久之,村子被稱為“酈哥莊”,後來演化為慄各莊。

酈道元為長子,在父親酈範去世後承襲了“永寧侯”的爵位。上世紀 50 年代,有村民起土蓋房,曾挖出一枚 " 永寧侯 " 銅印,為慄各莊是酈道元故里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從而使慄各莊是否為酈道元故居的爭論得以平息。現可認定,涿州市道元村系酈道元先人故居,高碑店市慄各莊系酈道元故居。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酈道元公園佔地 9200 平方米,原址是廢棄多年的垃圾坑塘。建園前垃圾遍地、蚊蠅亂飛,作嘔的氣味令過往行人掩鼻。在慄各莊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該村投資 150 餘萬元將這裡修建成了一座美麗的公園。公園集文化傳承與休閒娛樂於一身,由公園門頭、酈道元塑像、健身廣場、人工湖、水上走廊、酈亭和石橋等景觀組成。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酈道元(公元470—527),字善長,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酈範在北魏太武帝時曾任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封永寧伯。酈道元曾擔任騎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政府官史,後又做過冀州鎮東府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地方大政要職。他的前半生正值北魏鼎盛時期,酈道元跟隨孝文帝拓跋宏致力於實現統一大業的願景。

孝文帝公元499年駕崩後,孝明帝繼位,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國內矛盾激化,終於在正光四年(523)爆發了六鎮叛亂。酈道元在任御史中尉期間,不畏強權,頂住了靈太后的壓力,將仗勢為非作歹、惡貫滿盈的汝南王元悅的男寵丘念正法,元悅對此懷恨在心。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元悅與堂弟城陽王元徽密謀後,向朝廷推薦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平叛。當時的雍州刺史蕭寶夤已漸露反意,去關右赴任要經過雍州,元悅此舉實為借刀殺人。在元悅的慫恿下,蕭寶夤將途經雍州的酈道元及弟酈道峻、酈道博、長子酈伯友、次子酈仲友等一行人殘害於陰盤驛(臨潼縣陰盤城)。酈道元死後被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從右至左依次為弟道峻、道順、侄酈輝、子孝友、弟道約

酈道元為官期間執法嚴格、不畏強權,政績突出。景明年間,酈道元任冀州鎮東府長史,協助刺史於勁治理冀州達三年之久,官吏不敢犯法,奸詐小人和強盜也紛紛逃離冀州。魯陽郡守任內,百姓敬畏他的威名皆遵紀守法。孝昌初期,持節、兼侍中、代行臺尚書的酈道元指揮各路軍馬,將攻打揚州的梁朝軍隊擊退,斬獲頗豐。他在任職地區大力推行漢文化,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的發展。因酈道元“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魏書》將其收入《酷吏傳》,因此招致後人的詬病。唐朝李延壽著的《北史》為酈道元單獨立傳,又將其剔出“酷吏”之列。

被毛主席稱讚的酈道元,原來就住在京郊這個地方……

讓我們以《水經注》對大石河西岸孔水洞的優美描寫作為結尾吧:

(聖水)東南流徑大防嶺之東首,山下有石穴,東北洞開,高廣四五丈,入穴轉更崇深,穴中有水。耆舊傳言,昔有沙門釋惠彌者,好精物隱,嘗篝火尋之,傍水入穴三里,有餘穴分為二:一穴殊小,西北出,不知趣詣;一穴西南出,入穴經五、六日方還,又不測窮深。其水夏冷冬溫,春秋有白魚出穴,數日而返,人有采捕食者,美珍常味,蓋亦丙穴嘉魚之類也。是水東北流入聖水。

這就是在“房山舊八景”和“房山新八景”一直佔有一席之地的“孔水仙舟”景觀。


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遊遍北京”;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