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疫情持續到現在,可能大部分人都感覺這一輩子從沒像此時此刻這樣,對消毒殺菌有著如此深刻的認識與瞭解。

真的,不信你現在上街隨便找個大爺問問他,“能有效殺滅新冠病毒的手段有哪些?”他都能馬上回答你:“84消毒液、75%酒精和高溫。”

隨著疫情漸漸好轉,大家的生活慢慢恢復到往常的節奏以後,不僅是針對新冠病毒,其實“居家清潔消毒”本來就應該是我們日常家務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家庭成員有老人和小朋友這類抵抗力較弱人群的家庭,適當的清潔消毒是很有必要的。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消毒產品的選擇與使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消毒不比去汙,到底做沒做到位,起沒起效,其實我們的肉眼看不出來,所以我們就更需要根據一些科學知識的支撐,到市面上選擇靠譜的消毒產品,並正確地使用它們。

那麼,哪些我們能買到的消毒類產品是確定有效的?這些產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又是怎樣的?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希望看完以後,大家對自己家裡清潔消毒家務應該如何安排,可以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市面上我們容易買到的,用作消毒的產品,按照它們各自起效的成分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含氯系、活氧類、醇類以及酚類,當然也有其他有效殺毒的成分,但是因為不那麼常見跟好買,所以接下來我就只說這4類。

1.含氯系

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的84消毒水。這類產品的主要起效成分是“次氯酸鈉”,它的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鈉會水解成次氯酸,而次氯酸的分子較小,能夠進入細菌、病毒內部,進一步分解成鹽酸和新生態的氧,通過其強氧化作用,最終導致細菌、病毒的凋亡。

很多產品在包裝上的名字可能和“84”不沾邊,它可能叫“漂水”、“去黴啫喱”、“消臭劑”……

但大家把包裝轉過來看一下成分,只要裡面含有“次氯酸鈉”,基本代表它們都是同一類東西,即“含氯系消毒產品”。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日本品牌會寫作“次亞鹽素酸鹽”,也就是次氯酸鈉

這一類產品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第一它們對於物體表面、織物、果蔬以及食飲具等可以進行確定有效的消毒殺菌。能夠對純白色織物進行漂白。能通過分解蛋白質來去異味。

第二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和褪色作用。所以使用的時候注意不要沾染到白色以外的任何衣物,否則會被漂色。

第三這類消毒產品使用不當的話會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一定一定要看清楚說明書上的操作指導和注意事項。比方說必須冷水使用,不可接觸皮膚,不要在密閉空間內大量高濃度的使用,不能與其他產品,特別是潔廁劑混合使用,會產生有毒氣體。

那麼,既然都是同一類東西,直接全部都用84唄,為啥現在市面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含氯系消毒產品呢?它們有啥不同嗎?

答案是,有效成分即次氯酸鈉的濃度不同,再根據產品功能的細分,會添加一些額外的表面活性劑。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從左至右,廚房消毒泡沫、強力除菌去汙泡沫、去黴啫喱,有效成分都是一個東西

大家知道,最基礎的那種84消毒液,我們買回來是需要先稀釋後才能使用的。並且,用在不同的地方可能需要稀釋的比例是不一樣的,再加上現在市面上賣的84消毒液本身它的濃度也不盡相同,搞得我們自己很難去掌握這個配比的度。

所以,對於和我一樣普通的主婦來說,當然還是傾向於針對不同的場合和問題“專款專用”,廚房消毒的就用於廚房消毒,去黴的就只是去黴。

比如下圖就是一個花王出的廚房漂潔液,它的起效成分同樣是“次氯酸鈉”,和普通的84消毒液之間的差別就是濃度被稀釋了,且添加了一些活性成分。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它就是在廚房被專門用來消毒餐具,清除菜板、垃圾桶、抹布等器具上的異味和漂白抹布。

以及下圖這個廚房消毒泡沫,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它噴出來就是泡沫狀的,不用稀釋,直接就可以用,屬於低濃度的含氯系消毒產品。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這個可以用來噴抹布、噴淺色的被染色的鍋(比如有些鍋煮了紅豆會發暗),白色衣服如果有一小塊洗不掉的汙漬,也能噴。甚至可以用在廁所,噴一下馬桶也可以。

還有消毒片,外出攜帶特別合適,比如住酒店,洗臉池、馬桶什麼的,丟一片進去就能完成消毒。

其他的,還有各種去黴產品,比如去黴啫喱、去黴泡沫,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被做成了不同的濃度和不同的形態,利用的就是它消毒、漂白、分解蛋白質的特性。

我們在買的時候,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針對性地選擇這類產品,並謹遵用法,做好防護措施就可以了。


2.活氧類

最典型最常見的就是:氧淨。氧淨的主要成分是過氧碳酸鈉,溶於水會釋放出大量的活性氧原子,活性氧原子能穿透細菌、病毒的細胞壁,干擾其新陳代謝,從而殺除多種常見細菌和病毒。

氧淨的分解產物是氧氣和碳酸鹽。所以它作為消毒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對人體安全,對環境無害,沒有多餘的刺激性氣味。還有一定的漂白作用。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氧淨或者其他活氧類的消毒產品,使用的時候水溫很關鍵,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至少要用到高於40攝氏度的熱水。

它可以用來消毒餐具,碗筷洗淨後,接一池子熱水,溶解一瓶蓋氧淨,浸泡30分鐘後,用大量清水沖洗乾淨。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也可以用來為織物消毒,包括抹布、衣物、內衣褲,它釋放出的活性氧原子能夠在水中高速運動,深入織物的纖維內部,最後漂洗時隨水一同沖走。特別適合大家庭,多人衣物混洗的時候,加一勺,就能提供多一層保障。


3.醇類

就是酒精,這次疫情期間大家也用過很多了。

不只是75%的酒精噴霧,還有酒精棉片、酒精棉球,這些平時家裡都可以準備一些。

而酒精的正確用法不應該是噴一噴就結束了,那樣不能起到有效的消毒殺菌的作用。它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擦拭。用紙巾或者棉球蘸取足量的酒精液體,反覆擦拭15秒以上。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酒精因為其極易揮發的特性,能用到的地方就更多了。任何你想消毒的表面都可以用。

比如廚房的櫥櫃內部,先把裡面平時裝的碗碟、食品拿出來,用半溼的抹布擦一遍,然後噴酒精靜置一會兒,最後再用半溼抹布擦乾淨。

再比如碗筷,也是一樣的,碗筷洗乾淨,瀝水期間噴上酒精,靜置一會兒清水衝乾淨。

還比如馬桶,在其清理乾淨的前提下,可以每天晚上睡前,用衛生紙配合酒精把整個外殼,包括坐墊圈快速擦一遍,就能保證馬桶時時刻刻都很乾淨。

外出的時候也可以帶一些酒精棉片在身上,用來擦拭要用手接觸的各種表面,也能降低患病風險。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4.酚類

最常接觸到的就是“對氯間二甲苯酚(pcmx)”,也就是超市賣的“滴露”“威露士”的主要起效成分,當然不管品牌叫什麼名字,你看一下成分表,只要含有pcmx的,基本上就是一類東西。可以用於物體表面和織物的消毒。

消毒做不好就是投毒?科學有效的消毒產品購買指南(附詳細用法)

雖然這次疫情對於pcmx對新冠病毒到底有沒有效有爭議,但是pcmx作為一種廣譜的防黴抗菌劑,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細菌和病毒,還是能通過這一類消毒產品解決的。

作為和84消毒液類似的,需要按比例稀釋後才能使用的消毒液,滴露的優勢在於刺激性比84低,且在除菌的同時對物體沒有傷害,包括織物、傢俱表面等。

現在超市裡賣的那種褐色的消毒液,稀釋後它可以用於衣物消毒、擦地板擦傢俱表面,用法和84類似,最後都要用清水抹布擦乾淨的,但還是會殘留一股獨屬於滴露的那種味道,有些人覺得很安心,有些人就不太喜歡。




以上四種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能比較常接觸到的消毒產品了,各有各的優缺點,但確實每一個都能確定是能夠有效消毒殺菌的。我覺得這種就比那種什麼純天然、純植物,也不曉得是哪兒鑽出來的,沒什麼科學原理支撐還齁貴的野路子消毒液要靠譜得多得多。

順便還要一提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點是,警惕消毒劑過度使用。因為濫用消毒劑會影響家中微生物的平衡,消毒劑在消毒的時候是不會分好壞的殺滅一切能殺滅的微生物的,那麼必然就會讓某部分頑強的微生物變得更強來抵抗,如果這部分微生物是有害的,且這個時候微生物的平衡已經被打破,沒有能與之制衡的微生物了,那麼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可以採用重點部位消毒的方式,比如玄關、門把手、馬桶、鍵盤、手機這些區域。居家清潔消毒要做,但不要濫做。

作為一個較為理性的家庭主婦,查閱資料,從一個比較基礎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一些居家消毒產品的功課,如果有錯漏,歡迎各位在評論區友好指出並交流哇。


我的家務功課你還喜歡嗎?

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家居住環境能夠常年維持在一個乾淨整潔的狀態,但往往由於繁忙的工作、快速的生活節奏、巨大的生活壓力,讓我們沒有辦法在家務這件事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如何簡單&高效地做家務,達到儘可能高的整潔效果就尤為必要。

這正是「小朱姐在家」探索的事情。

歡迎大家關注我,會經常分享有關省時又省力的家務技巧。

我的私人VX:xiaozhujiezaijia_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