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單(一)公佈

據蚌埠日報報道 日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公佈了2020年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單,40組(人)在抗疫一線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入選,充分展示了蚌埠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勇挑重擔、衝鋒在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今天起,本報將陸續對他們的事蹟摘要刊登,以可觀可感、可學可鑑的先進事蹟,引導和激勵廣大市民以模範人物為榜樣,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人人學習最美、人人崇敬最美、人人傳遞最美、人人爭當最美”的良好氛圍。

劉傳苗

個人簡介:劉傳苗,男,1967年2月出生,主任醫師,現任蚌醫一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事蹟簡介:從事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近三十年,劉傳苗先後參與了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的救治工作。這一次,作為蚌醫一附院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和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他不僅投入一線參與病人的救治工作,更要保護好身邊的戰友,避免醫護人員感染。

作為蚌醫一附院最早投入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務人員,劉傳苗已經在病房裡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發熱門診病人病情複雜、病人數量多、工作難度大,從救治工作的籌備到診療方案的制訂優化,劉傳苗無不參與其中,白天黑夜連軸轉,不僅工作強度大,也有很大的感染風險。然而,他顧不上自己的安危,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經常忙得忘記吃飯,他開玩笑地說:“能窩進辦公室的沙發裡睡一會,就比什麼都好。”劉傳苗表示,自己是醫生,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就已經做好了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劉傳苗不斷與安徽省衛健委專家組、市疾控中心、市衛健委溝通協調,優化工作流程,調整治療方案。隨著時間的推進,在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數次正面交鋒後,劉傳苗帶領整個醫護團隊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針對輕症、普通型、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診治體會及經驗,針對不同患者制訂出相應的診治方案,經驗的積累使得診治效果有了明顯提升。用劉傳苗自己的話說,戰鬥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他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春暖花開。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汪華學、吳強等)

團隊簡介:這裡是蚌醫一附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收治病區,是醫務人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戰場。這裡有一支以蚌醫重症醫學科為主體的救治團隊,他們是搶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是抗擊疫情的鋼鐵戰士。精密的生命支持設備、優秀的業務技能、過硬的急救能力,讓這裡成為保護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生命的堡壘。

事蹟簡介:2020年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瘋狂地肆虐,讓人猝不及防,在人心惶惶時刻,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ICU的醫務人員衝到了最前線,他們與病毒戰鬥、逆向而行。

在ICU呼吸治療師李亞軍成為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成員後,蚌埠也成為了“戰區”,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為了“戰場”。隨著病人的增多,危重患者開始出現。吳強醫生成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位重症醫學科大夫,接到命令,他沒有一絲猶豫,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病人一天一天增多,病區一個一個擴增,危重患者也越來越多,常規病房已經不能滿足救治需要。重症醫學科汪華學主任鄭重向醫院領導提出意向:“救治危重患者,重症醫學科責無旁貸”。

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多出現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肝、腎功能不全,循環衰竭。ICU醫生為病人經口氣管插管、纖支鏡吸痰、深靜脈穿刺、PICCO監測、CRRT治療、血漿置換治療等治療,以及ICU生命支持技術ECMO。尤其氣管插管、纖支鏡吸痰等操作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痰液噴濺,對於執行操作的醫生具有很大的危險性。這時候,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們必定衝鋒在前,承擔所有風險。

孫洪運

人物簡介:孫洪運,男,1969年8月出生,現為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

事蹟簡介:從事醫學工作28年的孫洪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面對疫情,他沒有退縮和害怕,主動請纓,申請加入到醫院發熱門診工作中去。

發熱門診是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也是“主戰場”。由於新冠肺炎病人與一般發熱病人症狀相似,但極具傳染性,對醫務人員的身體素質和專業素養是一項極大的考驗。從2月1日開始,孫洪運作為醫院外科系統第一批志願者投入到醫院發熱門診工作當中。面對病人,他詳細地詢問病史,高效實施相應檢測,判斷篩查疑似人員,並與內科專家組多名專家會診後決定是否留觀病人,再與市疾控中心聯繫進一步檢查確診,“細緻地排查不錯漏一個病人”是他的信念。

在這一批外科醫生中,孫洪運的年齡最大,發熱門診工作量大,白班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共10個小時,夜班是從下午6點到次日早上8點共14個小時,孫洪運從不喊苦喊累,每次都衝在最前面。由於物資緊缺,為了儘量節省醫務用品和降低感染幾率,醫生在穿上防護服後,往往就要一直堅持到工作結束,其間不能吃帶水分的食物,也不能上廁所。高強度的工作加上不能及時補充能量和水分,往往讓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但是孫洪運和他的同事們沒有抱怨,而是堅守自己的崗位,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孫洪運比誰都清楚疫情防控的難點,但再次面對疫情,他依舊沒有退縮和害怕,而是選擇勇往直前。他覺得,醫生就是戰士,必須肩負起保衛人民健康的重擔。

何 芳

人物簡介:何芳,女,1975年8月出生,現為蚌山區雪華鄉衛生院醫生。

事蹟簡介: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遏制疫情傳播擴散,無數醫務工作者以守衛人民健康為己任,不畏艱險、不知疲倦地奮戰在防疫抗疫的最前線,蚌山區基層醫務工作者何芳就是其中一員。

2月7日中午,何芳接到通知,被安排到了蚌山區集中隔離觀察點。經過簡單的培訓,何芳和同事們根據酒店的佈局,用專業知識迅速劃分出了隔離區、半汙染區、清潔區,並做好醒目標記,盡力使進入隔離觀察點的密切接觸人員既能得到專業的醫學觀察、護理,又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在集中隔離觀察點,測體溫、送餐、回收生活垃圾是何芳的工作。緩解被觀察者的緊張情緒、不間斷地為密切接觸者做好健康監測和服務,收集信息、填表報表也是她和同事們的日常。在硬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確保每個密切接觸者不發生交叉感染,何芳等人在細節上下工夫,不斷完善消毒隔離制度。由於隔離點沒有電梯可供使用,防護服又十分笨重,何芳每穿一會兒就全身出汗,眼罩上佈滿霧氣,上下樓更是感到呼吸困難。但為了節約醫療資源,何芳連水也不敢喝,盡力減少上廁所的次數。面對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密切接觸者,何芳壯著膽子上前安撫,拉著對方的手耐心開導,在她的努力下,這名密切接觸者漸漸地從滿臉牴觸到放下戒備心,同意待在房間裡隔離。

陳曉東

個人簡介:陳曉東,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蚌埠市第五人民醫院主治醫師,臨床一支部支部委員。

事蹟簡介:多年來,陳曉東一直從事傳染科臨床診療工作,把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總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多次主動參加醫院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工作和醫院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

春節期間,醫院取消休假,全員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陳曉東第一時間加入醫院應急隊,積極備戰,時刻做好衝上一線的準備。當蚌埠開始出現感染病例時,陳曉東挺身而出,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全力發揚白衣戰士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隔離病房工作人員需要穿工作服、隔離服以及防護服,戴上2層口罩、帽子、橡膠手套、鞋套及護目鏡,行動非常不便。在隔離病房工作2小時以上就會大汗淋漓,N95口罩使用時間長了造成血液循環不暢會引起皮膚髮癢難耐,但為了節省應急物資,陳曉東在工作時間幾乎不喝水,除非發生緊急情況否則輕易不會脫下防護服。每天,陳曉東仔細處理每一個新入院患者,留心觀察住院患者的病情變化。與此同時,除了服用常規藥物、吸氧、霧化吸入等治療手段外,陳曉東還注重對情緒緊張甚至有焦慮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每當12小時的病房值班結束,陳曉東早已筋疲力盡。

按照上級工作安排,陳曉東即將離開隔離病房到隔離點觀察,他再次寫下了請戰書,請求在解除隔離後第一時間繼續投入“戰鬥”,再次回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他說,只要疫情不解除,他就會堅守崗位,絕不下火線。

富翔鵬

人物簡介:富翔鵬,男,1984年8月出生,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事蹟簡介:在抗疫關鍵時刻,富翔鵬醫生主動請戰,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承擔起在發熱門診為患者診治的重任。他認真診療,用所學醫學知識服務患者,至今無一例疑似病人漏報。整整一個月,他未曾回家,用行動踐行著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

“我要到發熱門診的崗位去。我是主治醫師,有處理發熱病人的經驗,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了隔離病區,專門收治疑似、留觀患者。富翔鵬作為外科醫生,本可以留守在本科室待命,但他卻選擇“逆行”,主動請纓上一線。

儘管有心理準備,但進入發熱門診後,富翔鵬的第一感受是“形勢比想象中嚴峻”。他迅速調整心態,開始戰鬥。發熱門診工作繁瑣辛苦,每天至少要接待50—60位患者,多的時候甚至達100多人,並且文字書寫的工作量非常大。有的患者情緒激動急著要做檢查,有的唉聲嘆氣後悔不該亂跑,還有的無所畏懼不配合檢查,這些都需要富翔鵬用不同的方式去溝通。富翔鵬始終保持微笑,儘管面孔被裡三層外三層的防護服擋住,但他希望將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傳遞給患者。一次,一位年輕女性慌慌張張地跑進了診室,她和丈夫都出現了發熱症狀,家裡還有個剛剛出生的孩子沒人照顧。富翔鵬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並積極聯繫社區,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終於,患者的情緒穩定下來,願意配合做檢查,好在檢查結果為陰性,患者破涕為笑。

(記者 陳春怡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