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海昏侯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皇族之一?


導讀:題主題目中可能有點問題,海昏侯是世襲的爵位不能讓它代指某人。所以說特殊皇族應該是說的首任海昏侯劉賀的特殊經歷。劉賀一生傳奇跌宕:作為漢武帝劉徹的孫子先繼承了父親的王爵;而後在漢昭帝早亡無嗣後被擁立為皇帝,由於肆意妄為被權臣霍光廢掉。這位做了27天的帝王史稱漢廢帝(原來的封爵昌邑王國也被廢),劉賀就這麼糊里糊塗的度過了十年時光。直到公元前63年,漢宣帝劉詢詔封劉賀為海昏侯。四年後劉賀薨,享年33歲。也就是說劉賀19歲從昌邑王升格成皇帝,27天后被廢;又十年後29歲的劉賀被冊封為海昏侯,四年後去世。在劉賀33年的短短一生大起大落,王爵、帝王、侯爵都做了個遍。也許到去世的時候他還對短暫的帝王生涯耿耿於懷吧。


其實歷史上類似海昏侯劉賀這樣被權臣操控的傀儡皇帝也有不少,但是沒有那個有他這麼跌宕起伏的人生。隨著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的發現,重大發現的考古事件再次把這位享年33歲的漢朝列候再次拉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地位顯赫,襲爵昌邑王

劉賀的爺爺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天驕漢武帝劉徹,父親劉髆是漢武帝和其寵妃李夫人之子被封昌邑王。而劉賀更是含著金鑰匙出身,在五歲的時候父親病死後襲爵昌邑王。如果不是漢昭帝劉弗陵早亡且無子嗣,劉賀充其量也就是個分封王國中的普通王爺混吃等死也挺好。

沒有生活壓力,也沒有勾心鬥角的權力之爭。在王國一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妥妥的人生贏家。但是漢昭帝駕崩後,劉賀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短暫的帝王生涯

劉弗陵駕崩後沒有留下子嗣,也沒有留下遺詔。所以諸位大臣需要從宗室中挑選一位來繼承皇位。而昌邑王劉賀也在選擇範圍內,按說怎麼選也輪不到劉賀來做這個皇帝。怎麼說呢,因為劉賀不學無術貪玩不好學。可偏偏就是他被霍光選為帝王,因為霍光雖然沒有謀朝篡位的想法,但是做個權傾朝野的權臣還是可以的。

漢昭帝劉佛陵是少年繼位,死的時候有很年輕。所以沒有什麼皇族對霍光施加壓力,其他權臣都被霍光打到了。這是多好的機會,所以霍光必須選擇一個聽話的,思想單純的蠢貨當皇帝。這樣一篩選,昌邑王劉賀就進入了他的視野。


如果說昌邑王劉賀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蠢貨還好,但是他偏偏還有點主見。人家霍光把他的官員體系都給搭建好了,就等他這作為吉祥物的皇帝上臺了。可劉賀這傢伙還真的帶著自己的嫡系班子從昌邑國出發上任去了。他還想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登高一呼天下景從。他根本就沒把霍光放到眼裡。

在離開封國前,心腹大臣告訴他應該韜光養晦安定一段時間。等時機成熟,在逐漸有自己的主意。可一個19歲被寵壞的大孩子一下子登上帝位,早就忘乎所以。首先把自己帶來的人大加封賞,培植自己的勢力。霍光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所以就聯合大臣向太后談何劉賀。霍光權傾朝野,所以很快就羅列了上千條罪狀。可憐的漢廢帝劉賀上位才僅僅27天,就被扣了這麼多帽子慘淡下臺。


劉賀的下臺對歷史也不是沒有貢獻,至少給下一位帝王騰空了位置。讓漢宣帝劉詢這位帝王得以發光發熱,文治武功達到漢王朝的巔峰。所以歷史上才會出現赫赫有名的昭宣中興的歷史時期。所以劉賀客觀上成就了漢宣帝劉詢,所以這也是宣帝冊封劉賀為海昏侯的目的之一吧。


劉賀的海昏侯時代

劉賀下臺後廢太子劉據的孫子漢宣帝劉詢繼位,這可是個狠角色。劉詢從哇哇吃奶的時候就因為巫蠱大案被關進打牢,被平反釋放後也是個閒散的宗室。有過這段經歷導致劉詢的人生閱歷超出常人。所以當他被選為皇帝的時候,他對霍光言聽計從並且大加封賞。到霍光去世後,才找機會把霍光家族連根拔起施行親政。親政後發展經濟,北擊匈奴進軍西域,漢朝國力達到巔峰。你看人家這功夫,可比劉賀強多了。

劉賀被廢后昌邑王國也被廢除了,劉賀鬱鬱寡歡的渡過了長達十年的生涯。此前霍光還秉政,誰敢厚待這個廢帝。漢宣帝親政後冊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至於這個列候的名稱是否有諷刺的意味就不得而知了,也有人說這個封號來自海昏縣的縣名。

海昏侯劉賀在四年後薨,年僅33歲。伺候海昏侯世襲傳承,到東漢永元十六年海昏侯國被徹底廢除。


海昏侯墓

第一代海昏侯再吃進入我們的視野已經到了2011年。在這一年位於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地被發現並立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海昏侯墓已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其中的整套樂器、竹簡木瀆等古代文獻都有很重要的價值。這也算是劉賀為祖國做的一個貢獻吧。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海昏侯並不是特殊的皇族,只是他自己的履歷比較特殊。也因為劉賀的棺木打開後,其遺骨都基本不存,都變成碎末了,所以人們親切的叫他“沫沫”。

沫沫的爺爺是一代雄主漢武帝,他奶奶是著名的大美人李夫人。兩個舅爺,一是貳師將軍李廣利,一是音樂家李延年。李延年曾寫歌曲形容妹妹的美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李夫人給漢武帝生了一個兒子叫劉髆,封昌邑王,但比其父漢武帝死的早。留下五歲的兒子繼承封國,就是劉賀。

漢武帝死前指定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繼位,即漢昭帝,由大將軍霍光輔政。但十三年後,劉弗陵病死,沒有兒子。於是霍光以外孫女兼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名義,指定由十九歲的劉賀來長安城繼位。但這個天下掉下來的餡餅,劉賀只吃了27天,就被霍光給免職了,史書上說因為劉賀違反了一千多條規定。被撤職的劉賀,沒有封號,給付了原昌邑王的財政,即基本工資待遇,但原封國取消了,事實上也被監管起來。

霍光繼續選擇皇位繼承人,漢武帝原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被選中,即漢宣帝。劉病已生活在民間,與霍光維持了比較好的關係。待霍光死後,才一舉成功解決了霍家勢力。對於小叔叔劉賀,封了個海昏侯,安置到偏僻的海昏之地,即今天南昌附近。但並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直到他死掉。

劉賀死後,兩個有繼承資格的兒子先後也死了,於是封國被廢除。多年後才又恢復,選擇他另外的兒子繼承。

綜上,劉賀的經歷很特殊,先繼承昌邑王、再為大漢天子、再被免去一切職務、再封候,始終在政治漩渦中又是善終,生殖能力也很強,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更難得的是,本來沫沫已經被歷史塵埃所湮沒,但兩千年後卻一挖成名。漢代厚葬,十墓九空,奇蹟般的完好保存了辣麼多金子,也是異數!


幾葦渡


海昏侯為西漢所封爵位,後世代承襲,共傳4代。一直延續到東漢。第一代海昏侯為故昌邑王、漢廢帝劉賀。 海昏為豫章郡縣名,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豫章郡範圍大致包括今天南昌市新建區北部、南昌縣北部、永修縣、武寧縣、靖安縣、安義縣、奉新縣,以及被湖水侵襲的鄱陽湖西南部。海昏侯國受封在海昏縣境內,侯國遺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北部。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墓葬在2011年被發現於南昌市新建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說海昏侯劉賀特殊,主要因為他一生大起大落,5歲襲爵,19歲當皇帝,27天后被廢,後來卻又被封為了海昏侯,年僅33歲便早早去世。走運、走背運都走得像開掛一般的,歷史上恐怕除了他再也沒幾個人了。劉賀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孫子,奶奶還是武帝曾最為寵愛的李夫人,可以說出生時就是含著金湯匙的。可惜,劉賀的父親在他5歲時早逝,他瞬間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襲爵後,劉賀安安穩穩地度過了其短暫一生的三分之二時光。在他19歲那年,漢昭帝突然駕崩。因為昭帝屬於是英年早逝,並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皇位的子嗣。此時,種種條件都頗符合要求的劉賀進入了朝政實權實際掌握者霍光的視線。劉賀接到璽書後,喜不自勝,當天就踏上歸朝的路途。劉賀帶了200多人進京即位,天天跟這幫人飲酒作樂,淫亂朝庭,把整個後宮鬧得烏煙瘴氣。進京二十七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


他乾的荒唐事比如漢武帝服喪期間去遊獵;進京主持漢昭帝喪禮路上要買“長鳴雞”“積竹杖”;路上又車載一批美女供其淫樂;到了長安東郭門按國禮奔國喪看到首都就要哭,劉賀說我喉嚨疼不能哭;當了皇帝后每天飲酒取樂;愛玩鬥獸;還讓官奴乘騎皇太后馬車並且飆車;把京城官員換了他屬國的二百餘人。。。等等。實在太無法無天了,大家終於都受不了了,於是被廢黜了。被廢之後被幽禁了十一年,到了三十歲又被封侯。這一生跌宕起伏,相當的刺激。也是極少數當過皇帝被廢還能活到自然死亡的。

劉賀被廢以後,霍光找到了劉據的孫子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做皇帝,也就是漢宣帝.他掌權以後,聽說昌邑王仍然對過去被廢不滿,於是將其貶為列侯,封於海昏縣。 海昏這個縣名,大概是湖邊西岸邊的意思,海,指得是彭蠡澤,即鄱陽湖的前身,昏,就是西方的意思,太陽落山的方向。



綜上,說海昏侯劉賀特殊,主要因為他一生大起大落,說海昏侯是歷史上最特殊的皇族之一,不過是因為他人生軌跡特殊、個人形象先黑後白特殊所致。人這一生,渾渾噩噩是一輩子,大風大浪也是一輩子,海昏侯特殊大抵也是因為他選擇了後者吧


大老二爺


旭哥認為,海昏侯劉賀之所以在歷史上如此大名鼎鼎,完全得益於劉賀生前和死後,身上的兩大標籤。

其一,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在位27天,就因為幹了1127件荒唐事被廢黜;

其二,其死後埋葬之地,海昏侯大墓沉睡了兩千年,保存完整,出土文物之多震驚世界;

劉賀的帝王之旅

劉賀是漢武帝劉徹之孫,第一任昌邑王劉髆之子,而他的奶奶李夫人,更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女子,“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說的就是這位李夫人。

漢武帝去世後,因皇后衛子夫已在四年前巫蠱之禍中畏罪自殺。所以,李夫人被配祭漢武帝宗廟,追加尊號為孝武皇后。這樣,劉賀變成了漢武帝的嫡孫,這成為了漢昭帝劉弗陵死後,劉賀能夠繼承皇位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74年,漢昭帝病逝,死後沒有子嗣,輔政大臣霍光和上官皇后將昌邑王劉賀迎入長安,擁立為帝。

史書上沒有記載劉賀繼承帝位的原因,但不難分析。

漢昭帝去世後,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霍光手裡,上官皇后又是霍光的外孫女,誰能繼承帝位,完全由霍光說了算。所以,選擇新皇帝的標準無非就是兩條:

第一,不能威脅霍氏家族的權力;

第二,新繼承人符合皇位繼承法統;

劉賀是外封的藩王,此時年僅十八歲,在長安沒有政治勢力,不會威脅霍光繼續執掌政權;另外劉賀在法理是漢武帝的嫡孫,漢昭帝無子,劉賀享有優先繼承權。

劉賀能夠繼承皇位,可以說,是上天恩賜的機會。然而,劉賀沒能抓住機會,僅僅在皇位上坐了27天,就被霍光廢黜。

劉賀繼承皇位的原因,漢代的史書上沒寫,但被廢的原因,倒是記載的非常詳細。在位27天,幹了1127件荒唐事,而且,乾的每一件壞事都有據可查,所以,最終被以“行事怪誕,荒淫無度”的理由廢黜。

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漢書》

記錄的越是仔細,越讓人懷疑其真實性,有句俗話,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作為漢廢帝的劉賀,完全沒有辯駁的餘地。

實際上,劉賀被廢,另有它因。

劉賀繼承帝位後,可能由於興奮過度,誤判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急於奪取霍光手中的權力,將自己從昌邑國帶來的屬臣,大量越級提拔,安插到朝堂的重要位置。其中將原昌邑國國相安樂任命為京城禁衛軍長官,能夠掌控京城的一切軍事力量。

昌邑官屬皆徵至長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樂遷長樂衛尉。---《資治通鑑》

毫無疑問,這樣的奪權行為,引起的霍光的反擊。這才是劉賀僅僅當了27天,就被廢黜的真實原因。

由此可見,劉賀並非碌碌無能之輩,只是因為年輕,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後來者漢宣帝劉詢,顯然吸取了劉賀的教訓,低調隱忍,避免了成為第二個劉賀。

另外,作為一個廢帝,必然對在位的皇帝構成嚴重威脅,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能夠自保、善終,也足以說明劉賀並非等閒之輩。

海昏侯大墓

公元前59年,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海昏侯劉賀,在封邑去世,葬入家族墓地。直到兩千年後,劉賀的大墓才浮現在世人的面前。

2011年,因為盜墓賊的盜掘,意外的發現了海昏侯大墓,由此拉開了海昏侯大墓的考古挖掘。

由於古人厚葬的傳統,因此有漢墓十墓九空的說法,但是海昏侯大墓保存完整,完全沒有被盜。

出土了各類文物一萬多件,僅漢代流通的五銖錢多達四百多萬枚,還有數量驚人的黃金,以及數量眾多的青銅器皿、珍珠瑪瑙、精美玉器……

其中最為珍貴的當屬一件漆器屏風,上面繪孔子畫像和孔子生平記載,以及已經失傳1800多件的《齊論語》

由此,海昏侯大墓成為了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被列入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至於當地打出了“北有兵馬俑,南有海昏侯”的標語。

可見,海昏侯大墓的發現,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海昏侯大墓為什麼沒有被盜呢?

這要得益於東晉時期發生在江西的一場大地震,公元318年,豫章郡發生大地震,震塌了海昏侯大墓,鄱陽湖水倒灌進了墓室,整個大墓沉入水底,反而讓大墓躲過了盜墓賊的襲擾。

實際上,在考古挖掘的過程中,發現數十個盜洞,其中兩個盜洞已經打通了墓室,想必這兩個盜墓賊沒有水下盜墓的本事,所以不得不放棄。

另外,考古界一直有“

幹千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的說法。所以說,海昏侯大墓沉入水底,反而有效的保護的陪葬的文物,我們才得以有幸看到保存的這麼好的鎮國之寶。


長安旭哥


導語:

海昏侯實際上說的是皇位被廢之後的劉賀,劉賀這一生荒誕離奇的經歷,也是許多凡夫俗子羨慕不來的存在,但是他那令人豔羨的逆天好運,也因為自己毫無節制的一次次浪費,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成為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被掃地出門的皇帝,短短27天的時間,就在整個皇宮之中,掀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屬實令人詫異!

顯赫的門第家世

出生於帝王之家的劉賀,實際上是漢武帝的孫子,有著這層關係,他也在父親去世之後,五歲之時,就已經成功世襲昌邑王王位,此後在這整整十五年的王爺生涯當中,劉賀沉溺於人生的享受過程無法自拔,既沒有生活的壓力,同樣也不會為權力之爭煩惱。

當時的昌邑王這一生,可以說是託了祖宗鴻福,走運走到腿抽筋,人生嗨破天際,簡直不要太放肆,當時劉賀的奶奶,就是一位絕代佳人,深受漢武帝寵愛,所以劉賀這一代,也算是成功收到了祖宗庇佑,然而這才是開胃菜,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幸福來的就是如此突然。

無人能比的好運

隨著漢昭帝劉弗陵駕崩,這位玩世不恭的小王爺,居然成了整個劉家最有繼承權的皇親,比起當年接收父親的爵位,更讓他驚喜萬分,這次直接是貴為九五至尊的皇帝,說實在的,也算是沾了漢昭帝英年早逝的光,這位帝王還沒有留下子嗣,就已經撒手人寰。

突然接收到當皇帝的殊榮,其實也離不開當時朝政控制者霍光的推波助瀾,實際上霍光對於海昏侯之前的所作所為早有耳聞,但是本以為當了皇帝會收心的劉賀,著實把霍光都給嚇了一大跳,究竟有多荒誕,就從他當時短短接收到繼承皇位這個消息起,就已經開始一次次刷新著所有人的價值觀。


中國帝王之“最”

本來生活久荒誕離奇的昌邑王劉賀,在那個王府之中,並沒有多大的危害,但是得知要當皇帝的他,彷彿認為皇位也是可以隨便褻瀆的存在,當時激動的他得到消息可以說是即刻就出發,與此同時,他還不忘在緊張的路途之中找樂子,甚至是強搶民女,充當自己娛樂的對象。

作為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只當了一個時辰皇帝的金末帝完顏承麟只能算是金哀宗的背鍋俠),他也創造下了27天製造1100多起宮廷事故的紀錄,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登基上位的他,對於自己叔叔的死,絲毫沒有半點憂傷,反而在登基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啟了自己的登基慶典,除此之外,他還創下一天發號幾十次詔令的記錄,只要是他開心,完全不顧民聲民怨,官員們也叫苦不迭,許多詔令來不及執行,就會有新的詔令頒佈,朝令夕改對他來說不是個形容詞,而是個陳述句!

果不其然,他最終的結局也因為自己的無下限作死,讓這場皇帝之旅真的成為了體驗版,其實本來就不在帝王預算之列的海昏侯,實際上就是撿了漏,沒有一點君之風範,當然也不具備處理政事的能力,被群臣彈劾罷黜之後,最終也只配居於海昏侯之位。

結語:

不得不承認,海昏侯這一生確實運氣極佳,但是命運同樣是公平的,給與了他至高無上的物質享受,但同樣也是一種不小的考驗,最終海昏侯沒有實力駕馭這一切,也只能淪為歷史的犧牲品,作為歷史上的“名人”,他更多的是以臭名昭著而被紀念,所謂“德不配位”,概莫如此。而他這荒誕的一生,也僅僅持續了33年的時間,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不知您會有怎樣的操作呢?


泰林說趣史


第一代海昏侯,也是後世所說的漢廢帝——劉賀

漢武帝和寵妃李夫人的親孫五歲繼任昌邑王十九歲進京為帝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淫事被廢帝位被漢宣帝囚禁被貶至南昌封海昏侯常年被監視三十三歲被削食邑三千憤懣而亡

第二代海昏侯——劉代宗

前有哥哥劉充國、叔叔劉奉親,皆在繼位時突然亡故眾人說海昏侯位不祥,所以海昏侯國被廢了十五年後漢元帝扒拉出這支被趕到江南的旁支,再次封劉賀子劉代宗為海昏侯劉代宗一生謹慎,戰戰兢兢

第三代海昏侯——劉保世

劉代宗兒子,還未穩坐侯位,王莽新政,海昏侯再次被廢,劉保世被貶為庶民

第四代末代海昏侯——劉會邑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回覆漢氏天下,劉保世之子劉會邑又被拉出來做了海昏侯可能皇帝后來想了想這門親戚也沒什麼意思,幾年後又徹底廢除海昏侯國,劉會邑為庶民

自此之後,世上再無海昏侯。

為王、為帝、為侯、為庶民,四代海昏侯可謂是都做全乎了,這在歷史上確實不多見。

四代海昏侯,歷史上的筆墨很少,除了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有些記載之外,後來三代形同虛設,所以現在說起海昏侯,大家一般直接把關注點放在劉賀身上。

🔺漢廢帝劉賀

說起劉賀,難得的不算是一個爭議多的歷史人物,一是這人一生中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就亡故了;二是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且口徑都比較一致,正如他的名號“漢廢帝”,一個“廢”字足以可見了。

使人簿責勝,縛嘉繫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

史書中對於劉賀幾乎沒有正面記載,後世對他的形象認識也都不學無術,荒淫無度,甚至於戲曲中的藝術形象直接是一個丑角,歷史上真的極少有這樣沒有“歷史尊嚴”的皇帝了吧。

2011年,南昌海昏侯漢朝大墓被髮掘,“海昏侯”這個名字再次被聚焦,墓主人被確認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隨著大墓的發掘,又給我們呈現出了另一個、與歷史記載不太相同的漢廢帝劉賀。

考古發現中的海昏侯劉賀

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考古發現中,一個很趣味的發現就是劉賀的主棺室。在劉賀的棺室中發現了大量的書籍,尤其是醫書,還有筆墨紙硯等物品。除此之外,在劉賀的主棺室中還發現了一副孔子畫像的屏風……

據史書記載,劉賀可是一個不學無術、昏庸無道的人,這種人會把孔子畫像放在自己的近身之處?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書籍加持嗎?

古人的墓穴,一般都是按照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愛好興趣等等來佈置的,劉賀墓所展示出來的主人的日常,可是與歷史上所說的不太一樣呢。這怎麼看都是一個飽讀詩書、尊孔敬學的人的墓。

也許,劉賀不是一個政治頭腦的人,但是,更也許,他並沒有歷史記載中所說的那麼不堪。

歷史中的海昏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存在呢?

為什麼說海昏侯是特殊的皇族呢?

史書又是如何記載的劉賀?

一、逍遙自在昌邑王

劉賀出身顯貴,祖父是漢武帝,祖母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父親是漢武帝的第五子劉髆,後來劉髆被封為昌邑王。後來漢武帝清剿李氏一支的勢力,基本肅清了劉髆身後所有的力量。劉賀五歲,劉髆故去,父親的死必然將劉賀帶到了距離權力中心更遠的地方,劉氏的這一支血脈,除了五歲的劉賀,算是被清理的乾乾淨淨,也註定與權力無緣。

劉髆去世後,劉賀成了第二代昌邑王,皇族出身、萬貫家財、無憂年紀,又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這大概是劉賀活的最自在的時候,在那時,什麼爭權奪利,什麼天下,都與他無關,只要做一個沒心沒肺的官二代+官二代就好了。只要皇位上的那個人還姓劉,他便一生無憂。

劉賀及其家人應該不至於看不清楚自己的處境,無背景,無勢力,甚至無根無業,是多大的野心才會去肖想皇位?十九歲前的劉賀確實不曾想過宮牆之內的事情。

只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漢昭帝的病故,打破了劉賀的生命軌跡。

二、身不由己入京路

漢武帝將地位傳給了最小的兒子劉弗陵,也就是漢昭帝。昭弟年幼,八歲繼位,此時的大漢,與其說是劉氏天下,不如說是大將軍霍光的天下,此時霍光大權獨攬,權傾朝野,又有漢武帝的臨終託孤,可謂是名正言順的做了漢昭帝身後的大家長。

漢昭帝在位十三年,二十一歲便走完自己短暫一生,也沒有留下後嗣。漢昭帝的亡故頓時讓當朝無人可立。明晃晃的帝位,讓誰坐上去更好呢?朝臣自然都有自己的打算。

當時有兩個繼位人選,一個是漢昭帝哥哥廣陵王劉胥,一個是漢昭帝的侄子劉賀。在這場帝位的爭奪戰中,兩位當事人完全沒有決定權和參與權,他們能做的就是看著各種勢力的博弈。而最終,劉賀以沒有政治經驗、沒有背景實力、單純傻白甜等優勢贏得了帝位。

劉賀登基,本來就充滿了陰謀,對於許多人來講,他們要的不是一個有能力的明君,而是一個聽話,容易控制的發言人而已。無疑,劉賀當之無愧,此時劉賀已經十九歲,無憂無慮遠離政治中心的昌邑王,一朝受命,竟是要登上那萬人敬仰的位子!

🔺劉賀在戲曲中的藝術形象是個丑角

歷史上描述的劉賀進京之路,隨從無數,挑剔頑劣,欺男霸女,同行者或者是路過的地方,雖不至於怨聲載道,卻也有不少不滿的聲音。果真是鄉下來的土包子,一朝得到,不知所謂嗎?當時劉賀的心情到底是如何的?正如傳言所說那樣高興嗎?

我倒是不這麼認為。

一個權貴之家出來的孩子,即便沒有父親仰仗,但是他的出身和家世就註定了這不會是一個真的無腦的人,他可能一生都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帝王之術,沒有想過獲得什麼權利,但是即便是一個單純無腦的富二代,在這種時候也很難做出這麼多荒唐事。劉賀已經十九歲了,昌邑王府也並不是沒有門客,也不是不養謀士的,那麼劉賀為什麼要做這麼些不討好的事呢?對此事,我倒是有個猜測,那就是——逃命!

前面說過,在當時哪方勢力都不想要一個有話語權的君主,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聽話傀儡。只要有腦子的都知道,所謂劉賀為帝,不過是個笑話,對於劉賀本人來說,一不小心就會完全成為各方勢力的炮灰,他這一支,早在武帝在位時就被肅清,在朝堂上沒有一點勢力,一旦事情發生,劉賀沒有一絲一毫的自保能力,當然也不會有人站出來保護他。

如何逃命?唯有裝瘋賣傻。

裝瘋賣傻是一個技術活。

太過了,那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他一個無權無勢還沒登上帝位的備用儲君,真的闖出大禍來,不用到京城就被下獄了;瘋傻的淺了呢,又會引起懷疑。所以,一路走來,所謂劉賀的荒唐事,也都是鋪張浪費、搶幾個民女、捉幾隻珍禽……律法之內、底線之上,人倫之外、道德之下,看官和聽眾思前想後,只能說這個劉賀沒素質,卻也似乎不是什麼十惡不赦,這個分寸,劉賀掐的極為巧妙——你看不慣我,卻又不能把我怎麼樣。由此可見,劉賀也不是不聰明的。

三、荒淫無道為人君

劉賀進京後很快就被送上帝位,在位時間僅僅是27天,是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據史書記載,這位不被看好且果然荒淫無道的皇帝,在登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索要了1127次物資。

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班固《漢書》

這段用數字量化的記載,不需要具體事項也很有說服力,這也是劉賀無道的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如今算來,距離漢廢帝執政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 ,再去看這段記載,難免就發現此事根本經不起推敲。且不論一個毫無權勢的傀儡皇帝能不能指使的動那些文武百官,就是按照這個數字來作死,真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27天1127件事,合下來平均一天要作41.74次,一天是1440分鐘,也就是差不多34.499分鐘就得作死一次。就問元芳,這事你怎麼看?

果然,劉賀因為昏庸無道、荒淫無度而被廢,至此,結束了短暫的帝王生涯。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

劉賀也許真的沒有一點的治國天賦,但是史書的這些記載又真的全都是公允的嗎?

不論是願或者不願,此時的劉賀已經被捲入的政治的漩渦,在當時的情形下,他對自己的生死都沒有決定權,所以說劉賀是可悲的。在京的二十七天,大家看到的是他的荒淫無道,就其內心劉賀大概是膽戰心驚又無奈絕望的吧。

四、爪牙監控下的海昏侯

劉賀被廢后,並不意味著解脫,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身份,只要打上這個印記,不一定獨享過權利帶來的好處,但是一定逃脫不掉旁人的忌憚和猜忌。這就是劉賀至死所面臨的真實寫照。

🔺海昏侯大墓中發現的孔子畫像

劉賀之後是漢宣帝,信任帝王沒有放鬆一點對這個前輩的忌憚,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囚禁劉賀。

剛從富麗堂皇金絲籠出來,還未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又被關進了另一所牢籠,劉賀可謂是命運多舛。後來漢宣帝證實對劉賀的忌憚確實是小題大做,再旁人的勸諫下,終於給劉賀方向,非但如此,還仁義了一把,

封劉賀為侯,這就是後來的海昏侯,封地就是現在的南昌。

南昌有鄱陽湖,在古代,有時大的水域會被稱作海,海昏侯的海,指的就是鄱陽湖。太陽西落為昏,這是海昏縣的名字來歷,也是海昏侯封號的緣由。

海昏侯是體制上的稱號,封地稱為海昏國,位於海昏縣,海昏縣是屬於行政編制上的,海昏國的範圍比海昏縣要小,且無權干涉縣政。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吃皇家飯的地方上的有錢人。

漢宣帝並沒有因為劉賀到了新的封地就放過他,史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劉賀在海昏國的生活,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足見在海昏國,遍佈了來自京城的眼線。

一次,劉賀在於所謂好友聊天時,被問道,當時被廢的時候為什麼不做反抗,就被人奪取了玉璽和天子之位呢。劉賀直言,是錯過了機會。此人又對劉賀說道,你以後還是會封為王的,不會永遠屈就於一個侯位。不知劉賀是真傻還是假傻,對於此等言論也是直來直往,直接應道按理是這樣的,但是這種事卻不好拿到檯面上來討論。

劉賀說的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漢宣帝的耳朵中,緊接著,海昏侯就被削邑了,說白了就是皇帝掐了劉賀的經濟來源。

據史書所言,劉賀終究是被削邑這最後一棵稻草壓倒,憤懣而死。

說劉賀憤懣而死,這事也許是真的,只是這些憤懣有多少是來自於對喪失權錢的憤怒,又有多少是來自於對人生的絕望和孤立無援?

五、海昏侯的傳承

劉賀死後,又有劉賀的兒子劉充國繼承侯位,還未繼位就莫名亡故,後由他的弟弟劉奉民繼位,又是無故亡故。這第二代海昏侯繼承人相繼亡故,有人終於“發現”海昏侯這個位子不祥,為了大漢朝的安慰、為了保劉賀一脈的延續,這個侯位,就廢了吧!

所以,劉賀死後,“海昏侯”這個稱號和爵位其實被閒置了,時隔多年後,直到漢元帝繼位,這位皇帝突然想起了遠在江南的這支親戚,將劉賀的一個兒子劉代宗找出來,恢復了海昏侯的稱號。

第二代海昏侯劉代宗更是戰戰兢兢,其實明眼人早就看出來了,劉氏這一脈早就名存實亡了。到了第三代海昏侯,是劉代宗的兒子劉保世,繼承侯位後因為王莽新政被廢,被貶為庶民,海昏侯再次退出歷史舞臺。

後來劉秀崛起,建立東漢王朝,恢復劉氏天下,海昏侯又象徵性的被推到歷史舞臺上,此時第四代海昏侯是劉保世的後代劉會邑。到了這個時候,不過很快皇帝就發現這一支人脈早就失去了劉氏的血腥和貴氣,且毫無可用之處,於是,大手一揮,徹底廢除了海昏侯這個稱號。

至此,史上再無海昏侯。

在多年的風雨飄搖中,四代海昏侯一直都是任人擺佈,當了棋子又成了棄子,有需要的時候又被拿出來,擦擦灰扔到棋盒裡做個樣子,後來發現這顆棋子早就失去原來的光子,材質也不是當下最時興的石料,摸起來不僅不光滑,還有點粗糙磨手,經年之後,在一次次的拋棄和撿拾中,它已經完全是一顆廢子了啊。終於,被徹底遺棄,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歷史已經過去,我們不知道海昏侯劉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只是這個人揹負著千年的負面評說,海昏侯大墓的發現,也許就是歷史給這位故人的交代。

▼海昏侯墓中發現的編鐘,這是重要禮樂樂器,劉賀是極重禮樂之人


古代哲學思考


導語:海昏侯,西漢所封爵位,後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

第一代海昏侯為故昌邑王劉賀。劉賀,由一個侯爺變身成一個皇帝,但是隻做了27天,又變身成侯爺,甚至於經歷了一段平民的侯爺。之後人們稱他為海昏侯。

那麼,海昏侯這個封號是什麼意思呢?

要理解“海昏侯”封號的含義,

首先要理解“海”的古義是什麼。

這是我們對它感到困惑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先來看看“昏”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昏”的原義是日落。《說文解字》:

“昏,日冥也”

它在這裡比喻皇帝的退位。這個字多次出現在歷代廢帝的封號中。比如金人給宋徽宗的封號“昏德公”,並不是罵他德行昏聵(正如黃帝“土德”、炎帝“火德”,都不幹“德行”的事)。“德”在這裡的含義是“屬性”。“昏德公”指退位皇帝的屬性如同落日。金人給徽宗的兒子欽宗的封號是“重昏侯”,意即“日落了兩次”。

那麼“海”呢?

莊子稱北海為“北冥”,以冥代海,是什麼邏輯?這關乎上古漢語裡“海”的原始含義。《說文解字》裡這樣解釋“海”:

“海,天池也”。

《莊子-逍遙遊》: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列子-湯問》:

“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

這個被先秦古人反覆強調的“天池”該怎麼理解呢?與“冥”又有什麼邏輯聯繫?

如果將其理解為“海就是天然大池子”,這些定義完全就是廢話和蠢話,那我們就得嚴肅地考慮一下許慎、莊子和列子都是智障的可能性。若不然,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我們對“海”的理解是否存在誤區和死角?

古人又為什麼將海稱為“冥海”?

再看其他先秦古籍中的線索。《晏子春秋-景公問天下有極大極細晏子對》:

景公問晏子曰:“天下有極大乎?”晏子對曰:“有。足遊浮雲,背凌蒼天,尾偃天閒,躍啄北海,頸尾咳於天地乎!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足遊浮雲,背凌蒼天”的鳳凰尚且要“躍啄北海”,可見北海必是“天上之海”,從而可知“天池”就是字面的意思,這才符合文字的邏輯。



夜晚的這個“天空之海”,就是華夏先民最初的“海”的概念的源頭。

我們的祖先那時沒有見過真正的海,漢字“海”最初所指的就是這個“天空之海”,所以“海”的初義與“陰晦”相通。《廣雅-釋水》:

“海,晦也”。

《尚書緯-考靈曜》:

“海之言昏晦無睹,海、晦義同”。

“海”從“每”得聲,它與“冥”在上古時音義皆同,所以古人常以“冥”代海,它就是在暗夜的天空中出現的海洋幻象。

以這種“天海一體”的上古觀念為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逍遙遊》中的鯤魚和大鵬可以互相變幻,又為什麼它們的尺寸難以置信地巨大。也可知《山海經》“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並非痴人囈語。這一觀念與郭店楚簡《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中反映的“水天一體”的創世哲學一樣,都是上古華夏先民的固有神話傳統的一部份。

回頭再來看“海昏侯”這一封號的含義。

可知此處的“海”用的是其上述古義。對被廢黜的皇帝而言,它是比黃昏的落日更加貼切的比喻。

漢朝廢帝劉賀的“海昏侯”這一封號是對他宣判的政治死刑的一種表述。


為什麼說海昏侯劉賀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皇族之一?

這和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一生,經歷過為王、為帝、為侯,地位變化這般反覆,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少見。

1.劉賀為王時的經歷

劉賀的父親,是漢武帝劉徹之子劉髆,天漢四年(前97),劉髆被封為昌邑王。劉髆於後元元年(前88)去世,年方五歲的劉賀承襲封號,成為第二位昌邑王。

劉賀為王時,相傳過得非常玩世不恭,和奴僕縱情吃喝玩樂,還大把大把的打賞,荒廢國事。在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些現在看來怪力亂神的事情,譬如,劉賀常常看見一些傳說裡的兇獸(如白狗無頭高三尺,擁有人身,戴著方山冠或者成群大鳥往宮裡亂飛),可除了他自己,誰也看不見,後來還發生血汙劉賀王座之事,可謂是非常不詳的預兆了。

大臣龔遂屢次勸解劉賀重視這些不詳的徵兆,自我反省,親賢臣遠小人,但劉賀均未引起重視。

2.劉賀為帝時的經歷

元平元年(前74),漢昭帝劉弗陵逝世,由於他沒有子嗣,劉賀被徵召入宮,繼承皇位。

相傳劉賀在赴宮途中行為也很荒誕,途中路過濟陽,買善長鳴的雞;路過弘農,還派人搶掠女子,用裝衣物的車輛裝載;臨近國都,按禮制劉賀應當哭喪,但他以自己咽喉痛為由搪塞掉了。一直到了未央宮東門,劉賀方下車,按禮哭喪,事後,他接受皇帝印璽和綬帶,是為漢廢帝。

在他短暫的在位期間,他派遣的使者往來不絕,向各官署徵調索取物資,光祿大夫夏侯勝等人多次上諫,指出其不端,希其改正,但劉賀非但不改,還愈演愈烈。大將軍霍光見狀,稟明孝昭皇后上官氏,廢劉賀,遣送回昌邑國,另立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

3.劉賀為侯時的經歷

劉賀剛被廢黜帝位時,漢宣帝還對他有所忌憚,派人監視他的日常言行,但後來看見他狀若痴呆的情狀和門衰祚薄的情形,遂放鬆警惕。元康三年(前63),劉賀受封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但幾年後,揚州刺史上奏劉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有來往,談及權力之事,請求逮捕二人。於是漢宣帝下詔削去劉賀三千食邑以示懲戒。

神爵三年(前59),劉賀去世。他去世後,其子劉充國,劉奉親也相繼去世,朝廷經過商議,皆認為海昏侯劉賀乃暴亂之人,且其子先後去世,乃上天要斷其祭祀,於是海昏國被廢。

一直到初元三年(前46),劉元帝劉奭才又封劉賀的另一個兒子劉代宗為海昏侯,其嗣方延。

海昏侯劉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海昏侯劉賀這一生,可謂是上過天堂也跌過谷底,這般劇烈的人生起伏,稱作“最特殊”也不算過分。蔡東藩曾感嘆道:

“荒淫酒色太神昏,狂悖何能望久存,多少廢王捐首去,得全腰領尚蒙恩。”

海昏侯在歷史上的形象,實在算不上好。

但隨著海昏侯墓的發掘,也許我們也應再來思考一下歷史上的海昏侯究竟如何——海昏侯墓的出土物中有編鐘、琴、瑟、竹簡、木牘及表面有孔子生平及孔子畫像的漆器。還有一個細節,劉賀的身上佩有削竹簡錯字的刀,

由此觀之,似乎與史書中荒淫無道,不喜讀書的形象有所出入。

總結:劉賀其人,其人品究竟如何,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他起伏不定的一生,實是令人嗟嘆。


路之意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的發掘,頗引人矚目,此後幾年都是文史界的 “頂級熱搜”。

題目中的海昏侯應當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此人還有故昌邑王、漢廢帝的頭銜,因此特殊。

其人生曲折大起大落,充滿戲劇性,33年的生命歷程便經歷了王、帝、平民、侯四種身份的轉變,可謂古今“第一人”。

劉賀,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生於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西漢第九位皇帝(在位僅27天),是西漢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後元元年(前88年),其父昌邑哀王劉髆去世。 始元元年(前86年),年僅六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無子駕崩,十八歲的劉賀承襲皇位,自稱“嗣子皇帝”。即位僅27天,劉賀便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被廢黜,罪名有“行淫亂”等1127罪,賜歸故國;元康三年(前63)四月,漢宣帝下詔,遷封海昏侯。

短短的人生裡,大起大落,尤其是那至關重要的27天更是如同過山車,這便是其特殊性。

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事實上,劉賀確實荒唐至極、淫戲無度,非當皇帝的料子,但也實在沒有時間犯下如此多錯。這一時期,權臣霍光專權,廢立皇帝不過是為了達到自己政治目的,劉賀諸多荒唐事不過是為了“出師有名”。當然,劉賀皇位的廢除是有緣由的,甫一即位劉賀便大肆提拔自家人,企圖擺脫控制,這自然與霍光利益相左。

隨後,劉賀被逐回昌邑,封國被廢除,自己也削為平民,開始了長達十年無官無爵的生活。

《資治通鑑》:上心忌故昌邑王賀,賜山陽太守張敞璽書,令謹備盜賊,察往來過客;毋下所賜書。敞於是條奏賀居處,著其廢亡之效曰:“故昌邑王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少鬚眉,身體長大,疾痿,行步不便……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其天資喜由亂亡,終不見仁義如此。”

經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劉賀幾乎淪為廢人,聽取了當地太守張敞的報告,漢宣帝認為“賀不足忌”。於是回昌邑的第11個年頭,即漢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二十九歲的劉賀被封為海昏侯。雖然劉賀已近乎廢人,漢宣帝卻並不大放心,昌邑乃當時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造貿易中心,於是劉賀舉家南遷,就國於豫章郡海昏縣,食邑四千戶。

不過,劉賀似乎記吃不記打,賜侯後又不謹言慎行。

《漢書》:封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賀就國豫章數年,揚州刺史柯奏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交通。萬世問賀:“前見廢時,何不堅守勿出宮斬大將軍,而聽人奪璽綬乎?”賀曰:“然,失之” 萬世又以賀且王豫章,不久為列侯,賀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驗,請逮捕。制曰:“削戶三千。”

劉賀本為廢帝,言行舉止自然大有人監視,被舉報後“削戶三千” 。經此打擊,劉賀一病不起,不久抑鬱而亡,年僅33歲。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一生經歷王、帝、平民、侯四種身份的轉變,說是最特殊的皇族之一併不為過。


谷大粒


說海昏侯特殊,是因為他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短短三十幾年生涯,卻把皇帝、王、侯這些尊位做了個遍;不僅如此,他還成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比袁世凱的83天還少);最後,劉賀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情無盡的物質文化遺產。


一、先說最後一點——劉賀留下了無情無盡的物質文化遺產。

前幾天恰好有一條關於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發掘的報道,大概是說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榮膺“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全球僅十項):


之所以能獲此殊榮,是因為劉賀墓考古發掘出土文物極多(出土各類青銅器、玉器、金器、鐵器、漆木器、竹簡、木牘等上萬件。光成串的錢幣,據說出土有十幾噸;稀有的如馬蹄金、麟趾金之類的黃金製品達一百多公斤;還有上千枚的竹簡木牘),文物價值不可估量!可以說,裡面涉及的每一項考古發掘都是空前絕後、舉世矚目的。

二、海昏侯劉賀人生頗有傳奇色彩:當皇帝僅僅當了27天;當皇帝之前是昌邑國王,被廢除皇帝尊位後被貶為侯,成為第一代海昏侯。

1.史稱最短命皇帝的原因。

劉賀這個皇位得來很意外突然,當然,丟失也是如此。

皇位的得來和失去都和幾朝重臣、權臣霍光有關。

武帝朝不消多說。武帝之後是漢昭帝劉弗陵,當時霍光已是託孤大臣了。昭帝英明可惜短命。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駕崩,霍光等迎立昌邑王(第二代)劉賀入朝即皇帝位。

不料這劉賀當昌邑王時就遊蕩習慣了,身邊的親隨郎中令龔遂、老師王式等人多次勸諫,他都是當面答應的挺痛快,就是“猶不改”;一朝得志之後,還是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出諸如“遊戲掖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之事;更重要的是他急於提拔昌邑舊人,而對霍光等一干擁立的老臣則置之不理,於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結果就是霍光首先發難,要廢除劉賀,史稱劉賀為“漢廢帝”就是由來於此。霍光等人力主廢除劉賀,採取的策略就是名義上去請示皇太后,求得她老人家的同意。他們呈給皇太后的奏章中稱劉賀為帝27天,幹了1127件壞事——《漢書》《資治通鑑》都言之鑿鑿地記載著具體數字(我個人覺得有點扯了,要說劉賀行為不正肯定有,但至於壞事一天都幹三四十件嗎?):


皇太后本來也對劉賀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當然就答應。於是,霍光等老臣獲得成功,劉賀打哪兒來,還回哪兒去——只是昌邑國被廢為山陽郡,而原來昌邑王的財產依舊歸劉賀所有。


2.被廢后如同被軟禁,然後又迅速被封為海昏侯(封地在南昌一帶),成為第一代海昏侯,可謂人生大落又大起。


昌邑王國被廢后,劉賀雖然財富依然雄厚,但政治上沒有地位,如同被軟禁。

即位的新皇漢宣帝很年輕,但因生長於民間,心智老成、處世老練,政令上基本上對霍光是言聽計從,先安撫穩定老臣的內心。但他對曾幹過幾天皇帝的劉賀並不放心,讓自己的親信、擅長為妻子畫眉的張敞去監視試探劉賀,得到張敞可以放心的報告後才鬆了一口氣。

於是,第二年春天,劉賀被封為海昏侯。

其實,受封后,他的內心好像還是不夠安分,《漢書》記載:

數年,揚州刺史柯奏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交通,萬世問賀:“前見廢時,何不堅守毋出宮,斬大將軍,而聽人奪璽綬乎?”賀曰:“然。失之。”萬世又以賀且王豫章,不久為列侯。賀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驗,請逮捕。制曰:“削戶三千。”後薨。  豫章太守廖奏言:“舜封象於有鼻,死不為置後,以為暴亂之人不宜為太祖。海昏侯賀死,上當為後者子充國;充國死,覆上弟奉親;奉親復死,是天絕之也。陛下聖仁,於賀甚厚,雖舜於象無以加也。宜以禮絕賀,以奉天意。願下有司議。”議皆以為不宜為立嗣,國除。


還是言行上不夠謹慎小心,宣帝對此略施薄懲,削除三千食邑,後因大臣建言,又剝奪其侯爵。

漢元帝即位後,劉賀兒子被恢復海昏侯爵位。


根芥微塵


2015年一座險些被盜的漢代大墓,出土了大量且極為罕見的陪葬品。經過考古研究後發現,這個大墓就是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陵墓。劉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具傳奇最為特殊的一位人物,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是唯一一位集王、帝、民、侯於一身的人。那劉賀其人究竟如何?他又如何特殊?

漢昭帝時期,大臣霍光獨攬大權。為了能進一步控制皇室血脈,霍光處處監控漢昭帝,除了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后,霍光不讓漢昭帝接近其他任何女子。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上官皇后並沒有生下孩子,因此漢昭帝駕崩後,竟然沒有子嗣可以繼承皇位。霍光只能從皇室近支中選擇繼承人,於是他選擇了昌邑王劉髆之子劉賀為帝,因為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同時劉賀輩分比上官皇后低,於是上官皇后就順勢成了皇太后。

然而劉賀上位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時也不甘心受控於霍光,在實力沒穩固之前,幻想收回霍光手中的兵權。於是在即位27天后,霍光便帶著群臣面見上官皇太后,要求廢帝,上官太后當然準了。霍光叫劉賀跪拜接受廢帝詔令,同時親自上前解下劉賀身上的璽印,將劉賀扶出了宮殿。可以說立帝、廢帝僅在霍光一念之間!

此後霍光便擁立漢武帝的曾孫,也就是流落到民間的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劉病已繼位之後就聰明的多了,他隱忍蓄勢,慢慢消除霍光對他的猜忌和提防。終於在即位的第6年,劉病已熬死了霍光大權獨攬。而早先被廢的劉賀,雖然在劉病已即位後,重新封侯,但他鬱鬱寡歡33歲就病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