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


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


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

鑲紅旗旗滿洲都統衙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137號,清雍正以前,八旗各旗都統辦公均在各自家宅中,清雍正元年,清廷為統治之需,在京師設立八旗都統公所衙門,統轄各地八旗軍民政務,鑲紅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衙門,最初在石駙馬街南側,清雍正六年,三旗都統衙門遷至石駙馬街北,即今新文化街137號,據記載,鑲紅旗都統衙門在建成時共計有官房一所,房舍104間,管理鑲紅旗事務,清光緒中期,蒙古和漢軍衙門遷出,唯餘滿洲衙門,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始建於清雍正年間,清乾隆年間進行過修繕,院落格局坐北朝南,正門中開,二進院落,原有前廳、後廳、前後東西廂房,後廳因存放糧食,建築體量高大,1995年前廳因破損嚴重翻建,樣式已改,後廳挑頂,屋面改為機平瓦頂,修繕時在後廳於正脊處曾發現乾隆銅錢,2004年後,對部分文物建築陸續進行修繕,中華民國時期,此處曾為“八旗王公世爵清理京兆旗產代辦處”,後又改為文興小學,1936年,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的檔案流入社會,被日本東洋文庫收購,共計2400餘件,輯成《鑲紅旗檔》藏於東洋文庫,新中國成立後,文興小學併入新文化街二小,改為民居,鑲紅旗旗滿洲都統衙門為北京清八旗都統衙門的重要遺存之一,目前舊城範圍內保存下來的都統衙門舊址數量十分稀少,故歷史價值較高,是研究清八旗制度和相關機構設置的寶貴實物資料,現為西城區第二批西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